浅谈春联创作要点

2018-05-28 03:03杨怀胜
对联 2018年2期
关键词:春联实用性文学

●杨怀胜

(037600 山西省应县县委大院后楼应县文联)

春联,作为一种特定的春节习俗,已流传千余年的客观文化存在, 它既有文体学本质一面,又有民俗学特质的一面。 过去,我们曾一直为它的文学定位而纠结与纠缠, 总认为它被视为一种雕虫小技而排斥在文学殿堂之外, 其实这是我们联人一种不自信的表现,我认为大可不必。 这里,且不说一千余年前后蜀主孟昶的第一副春联:

新年纳余庆;

佳节号长春。

已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早已为春联争足了面子。 就明代皇帝朱元璋为南京城的老百姓写春联, 游戏于对联天地的清代皇帝康熙、乾隆为皇宫御园、佛宫道观及自然名胜景观等所题写的一副副楹联(含春联)来说,这就赋予了春联至高的、富贵显赫的文学地位和社会地位。试想,其他任何一种文学形式能享有这等尊荣? 御用文人也好,文学大家也罢,任何人都没有理由把春联排斥在文学殿堂之外。 也没有任何一种文学能掩盖其如此璀璨瑰丽的光华。

故我们没必要再为春联的文学地位去纠结, 而是应把重点和精力放在如何才能创作出顺应时代潮流、 让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好春联作品来。为此,作为一个对联爱好者,想在这里谈一下春联创作的一些要点,及春联自身属性的把握和体现。

一、春联创作的要点

创作春联究竟有哪些要点呢? 笔者简要归纳以下三点:

1、写春景,抒春意,体现春天气息,这是写春联的主体格调。 旧岁将除, 新春将至,天地回暖,日丽风和,更有阳春白雪,争艳红梅,以及人们喜迎新春的愉悦心情,构成一幅和谐清美的新春画图,依此成联,岂不为春节更添雅意? 如笔者二零一五年写的一副春联:

绿蚁新添三分醉;

红梅早报万家春。

寥寥十四字把春景、 春意和人们把酒而乐的愉悦心情写得淋漓尽致。 所以说写春景,抒春意,体现春天气息是写春联的第一要点。

2、喻吉祥,送祝福,体现欢乐喜庆,这是写春联的主体思路。 写春联的本意即是祈福纳祥、 让老百姓对来年有一个美好的寄托和展望, 这是从桃符开始就有的原始功能,故写春联必不可少吉祥语。如本人二零一七年写的一副春联:

阳光入户, 春色当庭, 双双福字门头贴;

日子舒心, 酒香透腑, 朵朵桃花脸上开。

一副春联包含了多少吉祥与祝福,蕴含了多少喜庆与欢乐! 春光春色, 大红福字,舒心日子,透腑酒香,脸上桃花,是多美的新春画卷! 这又岂是一篇散文、 一部小说、一首诗歌所能表达的效果?

3、去陈腐,出新意,与时俱进。 这是春

联自身的必然要求。 春联绝不可以万古不变地去写

一元复始;

万象更新。

之类的陈年旧句, 而要随着时代的节拍,不断出新。唯其新才可以使春联有时代气息,贴近人们生活而不落俗套。唯其新才可以表达出新社会、新愿景,更具交融力和感染力, 如本人二零一七年写的另一副春联:

生活扩内存,将幸福乘方,人间同享;

春光增流量,让文明升级,天下共赢。

可以说,一副紧跟时代潮流,适当运用一些新潮词汇与网络用语, 能给人一种新鲜的感觉,从而使春联更有趣味性。

写春联只要把握好这三个要点, 我想应该能写出顺应时代,贴近生活,人们喜欢的好作品来。

二、春联的基本属性

作为大众文学的春联, 究竟有哪些基本属性? 这个问题其实有不少联家早已作过阐释,笔者不妨在这里再啰嗦一番。

1、时代性

『时代性』是大众文学的共同属性。因为,没有时代性的文学必然会成为『边缘文学』。 春联,作为文学的一个分支,当然不能例外。它的主要素材来源于社会,来源于生活,因此,它的创作必然要呼吸一个时代的气息, 失去时代气息的文学必然是苍白的。

作为一个春联作者, 写春联必然要把握好与时代的交融,只有这样,才能被时代所接纳而融入主流社会。 如笔者二零一六年春节和二零一七年春节为央视网撰写的两副春联:

带梦回家,春光铺好回家路;

举杯祝福,大圣送来祝福声。

心有阳光,好日子红红火火;

鸡鸣盛世,新农村亮亮堂堂。

第一副春联的上联写外出打工者回家时的迫切心情, 以及交通部门为他们提供的良好服务; 下联写回家后全家人举杯祝福的美好情景,且该年为农历猴年,以大圣送福赞美党的政策,形象而妥帖,富有时代感。第二副春联则反映了鸡年新农村、新农民、新风貌。 阳光是什么? 它可以是党的富民政策,也可以是人们的美好希望,有了好政策,有了美好希望,好日子能不红火吗?新农村能不亮堂吗? 这不正是当今时代农民工现实生活的写照吗?短短两副春联,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当今时代新农村新面貌和新农民新生活的美好愿景与喜悦。 也正因为如此, 它分别被评为当年的百佳春联和十佳春联。

2、大众性

『大众性』是春联的另一个基本属性。春联的大众性即春联的普遍性。 过春节贴春联,试问哪家不贴? 哪行不用? 为大众所用,这就体现了它的大众性。可以说不具备大众性的文学是一种『蹩脚文学』或『贵族文学』,春联亦是。 没有大众性就不可能融入大众生活, 更谈不上受大众喜欢而赢得广阔的市场。春联不同于诗词曲赋,只能在少数人的圈子里品赏吟诵, 春联是一种泛大众文化,它不求古奥,但求通俗; 不求华丽,但求喜庆。它不分领域、阶层和年龄,不分城市、农村,到处都有它的影子。 但凡一副好的春联, 可让广大人民群众甚至刚懂事的孩子都能读懂它、喜欢它、传诵它,这才是一副成功的春联, 这也是春联生命力的源泉。 如笔者二零一七年写的一副春联:

春圆孩子三千梦;

国是龙人一个家。

这副春联并不深奥, 不仅人人都可以读懂它,我想没有那户人家不愿意用它,也没有那户人家不可以用它。

3、实用性(适用性)

『实用性』是春联的又一个基本属性。如果说大众性是春联的普遍性的话, 那么实用性就是春联的特殊性了。为迎春所写,为贺春所用, 它适用于农村城市, 各行各业,适合于张贴悬挂,烘托节日气氛。 然而具体到行业春联来说,不仅讲究实用性,还要讲究适用性。实用是大前提,然而再具体到某个地方、某个行业来说,则又有特殊的要求。 能适当地用、恰当地用,这是春联尤其是行业春联的最佳用法。 如明太祖朱元璋为一家阉猪户写的春联

双手劈开生死路;

一刀割断是非根。

此联换作其它地方和其他人家恐怕皆不可用,它实用于此而不适用于彼。

一副春联,不管你写得多么华丽,如果它没有实用性,那它就派不上用场,派不上用场就失去春联的价值而被束之高阁。 故没有实用性的春联,只能算作『书本春联』或『花瓶春联』,只能尘封在书本里而不贴在门楹上。 反之,则会给春节增光添彩。 如安徽宣城汪滢女士为河南三门峡中医院写的一副春联:

汇千年典籍精华, 大德行医, 传承本草;

融百代岐黄妙术, 春风济世, 播撒仁心。

此联写得何等贴切。 作为中医院的春联,它用在任何一所中医医院、中医诊所或中医世家,都非常恰当,都会给节日增添喜庆色彩。 其实用性(适用性)显而易见。

4、文学性

『文学性』是春联的内在属性,也是春联能跻身文学殿堂的首要条件。 可以说没有文学性的春联都是『短命春联』。为什么孟昶的

新年纳余庆;

佳节号长春。

能流芳千古?原因很简单,它不仅表达了迎春祈福,贺岁纳祥的良好意愿,而且读起来象诗一样的流畅隽永! 它不是干巴巴的标语口号,既有春联的形式美,又有文学的内在美,唯其如此才能长久地流传下去。如河北董汝河先生为『二零一七· 文化屈原』创作的一副春联:

巴陵萦瑞气,云梦舒情,螺岛开颜,绿水青山萌倒我;

时代写新词,春风谱曲,金鸡领唱,黄莺紫燕嗨翻天。

这是一副春联, 读来又像一阕春词春曲,蕴含着浓浓的文学味儿。这样的春联人们爱读。

三、 创作中如何把握和体现春联的基本属性

如何把握好春联的创作要点, 较好地体现春联的基本属性, 这是对每个春联作者的基本要求。

1、必须紧跟时代节拍,激发时代正能量,弘扬时代主旋律。 善于捕捉新信息,发现新事物, 把握新语言, 让春联与时代接轨。

2、善于用通俗的语言,创作高雅的春联。 切忌联语生涩难懂,趋异猎奇,追求高大上而不接地气。 应合理运用大众化的语言,创作老百姓喜闻乐道的春联。

3、切近生活,融入生活,善于在生活中发现靓点。 不追求华丽去写虚无缥缈的东西。

4、尽量不用直白的语言,不写标语口号式的春联,力求语言多样化,形象化,诗意化,让人读来饶有韵味、余味。

以上是笔者这些年创作春联的一点心得,不妥之处,请方家指正!

猜你喜欢
春联实用性文学
你家春联贴对了吗?
街头“诅咒”文学是如何出现的
基于实用性知识教学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探索
凤凰精选
新年快乐
抢眼披风
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