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神韵

2018-06-05 08:20奚迪
做人与处世 2018年7期
关键词:玛丽莲神韵景区

奚迪

世界上,丑女有千千万万种丑法,而美女大多像从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自影视行业兴起,从一票美女中脱颖而出的女神们,靠的是徒有其表,还是她们的气质和神韵?答案是很显然的,可现今许多景区负责人似乎不明白这个浅显的道理,竟为了迎合热播剧《琅玡榜》,要将好端端的“会峰阁”改为“琅玡阁”。甚至一不做二不休,附上了苏大文豪的落款。这等荒唐事,真让人瞠目结舌,只欲喷之而后快。

其实,滁洲风景区作为盈利性景点,使用些营销手段以提高利润本是无可厚非。广大百姓之所以不买账,是因为改名行为踩过了底线,附庸风雅却更显庸俗,使景区失去了本来的神韵。改名这事也是一门艺术,改不好,是作怪;改得好,就能作美。你听说过“马里恩·门罗”吗?那我要说“玛丽莲·梦露”呢?同一个美人,因为一个更优雅的名字,而更添了一丝风韵。最近频频为景区改名的负责人本意怕也是如此。为什么玛丽莲改名不像景区这般招黑?我想一是因为音译版本灵活,改一两个好听的字本无伤大雅;二是因为性感女神玛丽莲善良优雅,神韵超然,“梦露”二字名副其实。正如“双龙峡景区”改名“太极大峡谷”后推出一系列相关景点,在市场上获得了较好的口碑。如果改名是必要的,除了名字要叫得响亮,更该关注的是名字是否与景区内在的气质和历史渊源相符。一个景区要想长青,需要的是加强软件、硬件建设,通过文化、民俗内涵来展示自己独有的神韵,放大自己与其他美人不同的亮点。

可是,金庭镇尧山风景区的改名求证于历史,改得名正言顺、名副其实,为什么又被网友黑得体无完肤,甚至给扣上了“讨口彩”的大帽子?我想到了一个有关部门常常使用的词语:“一些不明真相的群众。”误解产生于信息接受的不对等,就像再清高自持的女星,也可能因一张照片的角度问题而被不明真相的群众误读,卷入丑闻旋涡,清誉受损。因为民众对信息的匮乏,一些无良报社就更容易制造噱头,增加卖点,把舆论引向对自己有利的方向。这往往对当事人有十分消极的影响,—如当年两名中国留学生遭抢劫枪杀,被报道成“两留学生深夜宝马车内身亡”。要想解除误会,避免恶意中伤,就要让信息交流对等起来。在我们的社会,还不是人人都有对《水经注》《南都赋》信手拈来的能力,不能一下子理解有关部门的用心良苦。要想给景区留存这份沉静优雅的神韵,不至于跌落舆论尘埃,改名时便应开诚布公,让民意参与,让意见流通。

姓名只是一个符号。一位美人,就算被命名为“狗剩”,也不会阻碍她美得超凡脱俗。姓名又不是一个普通的符号,它是命名者美好祝愿的表达,也是历史和文化的积淀,就连“狗剩”都寄托着父母希望孩子不被死神帶走的祝愿呢。景区胡乱改名,不仅仅是追求经济利益,庸俗短视的体现,更是对历史的漠视和对传统文化血脉的割裂。这种荒唐的做法让景区充满浮躁和铜臭,迷失了千万年来凝聚的神韵,彻底沦为廉价的商品。那矗立在张家界的“哈利路亚山”,就是对改名风波始作俑者的一记耳光。

杜拉斯在《情人》中说:“那时你是年轻女人,与你那时相比,我更爱你现在饱受摧残的容颜。”佳人风华绝代,靠的是她们的品质和气度,绝不仅仅是一张漂亮的脸蛋。景区的美感,也不存于是否有一个好听的名字,抑或牌匾上刻了几个“A”,而在于积累了多么厚重的文化,又能给游览者怎样的慰藉和启迪。总而言之,神韵就是一缕精魂,是它让美人不老,让风景不朽。徒有容貌却无神者,就如花逞春光,几朝风雨便催归尘土;容神兼备者,就如竹坚雅操,无论几番霜雪,都能傲居琅玡。

指导老师 何平

(编辑/张金余)

猜你喜欢
玛丽莲神韵景区
云南发布一批公示 10家景区拟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摘牌”
墨舞神韵
石榴:秀美东方神韵
漂亮的还击
漂亮的还击
如果女友是本书
如果女友是本书
风之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