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脾养胃汤联合西药对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的疗效及对幽门螺杆菌、胃黏膜的影响

2018-06-06 03:11王栋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18年3期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慢性胃炎临床疗效

王栋

【摘要】目的:探讨温脾养胃汤联合西药对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的疗效及对幽门螺杆菌、胃黏膜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7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104例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作为研究对象,比较采取奥美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治疗(对照组,51例)与在对照组基础上增用温脾养胃汤治疗(观察组,53例)在临床疗效、幽门螺杆菌感染、胃镜检查结果等方面的差异性。结果:在治疗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幽门螺杆菌感染根除率方面,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在胃镜检查结果方面观察组胃粘膜不良症状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采取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增用温脾养胃汤,可显著提高对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的临床治疗效果,且有助于清除幽门螺旋杆菌促进胃粘膜恢复。

【关键词】慢性胃炎;温脾养胃汤;幽门螺杆菌;胃黏膜;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 R57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3783(2018)03-03-193-01

慢性胃炎是一种临床常见消化系统疾病,导致患者发病的主要原因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1]。因此,目前临床上在治疗此病时多采取根除幽门螺旋杆菌的治疗方法,但就目前临床治疗情况来看,对幽门螺旋杆菌的根除效果并不理想,即便患者所感染的幽门螺旋杆菌得到了根除,但相关的不良症状表现仍难以得到有效改善,亟需采取改进治疗方案。本次研究就探讨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增用温脾养胃汤对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情况,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研究病例均为2016年7月~2017年6月于我院接受治疗慢性胃炎患者,中医辨证为脾胃虚寒型,所有患者均經胃镜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符合于慢性胃炎表现,均存在有不同程度的、嗳气、反酸、恶心、腹部不适等症状。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53例)与对照组(51例)。观察组:男30例,女23例;年龄24~67(45.7±12.3)岁。对照组:男29例,女22例;年龄24~66(45.2±12.1)岁。上述资料比较无典型差异(P>0.05)。

1.2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患者奥美拉唑肠溶片,每次20mg,每天2次口服,持续治疗1个月。有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给予克拉霉素片,每次500mg,每天2次口服,持续治疗1周;阿莫西林胶囊,1.0g每次,每天2次口服,持续治疗1周。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用自拟温脾养胃汤治疗,方剂组成:熟附子12g、陈皮15g、白芍30g、干姜6g、饴糖12g、党参20g、黄芪30g、丹参15g、砂仁12g、桂枝6g、甘草9g。依据临床症状加减:针对吞酸症状显著者增用海螵蛸12g,针对疼痛症状显著者增用木香及延胡索各12g,针对大便稀溏者增用茯苓20g、白术15g。每天1剂,分两次服用。

1.3疗效评价标准及观察指标①采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疗效评价标准,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做出评价,总有效率为显效率与有效率之和。②统计两组患者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状况。③记录两组胃镜检查结果。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2.0软件处理数据,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治疗效果对比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差异,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两组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对比观察组治疗前幽门螺杆菌阳性50例,治疗后根除42例,根除率84.00%;对照组治疗前幽门螺杆菌阳性48例,治疗后根除32例,根除率66.67%。组间差异比较显著(P<0.05)。

2.3两组胃镜检查结果对比观察组治疗前:充血53例,糜烂33例,胆汁反流16例;治疗后:充血4例,糜烂1例,胆汁反流2例。对照组治疗前:充血51例,糜烂34例,胆汁反流17例;治疗后:充血17例,糜烂8例,胆汁反流9例。两组治疗后胃粘膜不良表现均有明显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人们已经认识到导致慢性胃炎的主要致病因子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因此如何有效根除幽门螺旋杆菌也变成为了治疗慢性胃炎的主要治疗方式。采用质子泵抑制剂与抗生素联合用药是目前用于治疗慢性胃炎的常用方案,在本次研究中所采用的奥美拉唑、克拉霉素及阿莫西林便是典型代表。

慢性胃炎在中医理论中属“胃脘痛”范畴,多表现为脾胃虚寒证型,脾胃虚弱是此病病发的主要原因,脾胃阳气受损,运化及收纳功能异常现象十分突出,因而可给予患者适当活血祛瘀治疗药物[2]。在本组研究中采用温脾养胃汤治疗,其中桂枝、干姜、熟附子等药物具有温中散寒之效;党参、黄芪、砂仁则可起到益气健脾的效用;白芍、饴糖、甘草则有缓急止痛之效,诸药并行可对患者脾胃功能的恢复起到十分显著的促进作用。经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黄芪、党参能够对胃酸分泌起到双向调节的作用效果,对于胃蛋白酶活性同样具有一定的调节改善作用,可有效增强胃粘膜的改善恢复;丹参有助于促进局部血流变的增强,同时还有着一定的消炎、抗氧化效果,能够对局部炎症浸润起到一定的限制作用。综上,在采取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增用温脾养胃汤,可显著提高对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的临床治疗效果,且有助于清除幽门螺旋杆菌促进胃粘膜恢复。

参考文献

[1]时国臣,陈红梅,张博等.“老十灸”合中药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7,36(8):939-942.

[2]倪永华,周艳,南志成等.黄芪建中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120例[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3,20(1):99-100.

猜你喜欢
幽门螺杆菌慢性胃炎临床疗效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病中医体质与中医证型的关系研究
湖州地区651例糖尿病患者幽门螺杆菌耐药情况调查分析
“幽门螺杆菌”那些事儿
胆总管结石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分析
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的近期疗效
兰索拉唑联合克拉霉素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观察
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临床分析
微创手术治疗胃溃疡42例临床分析
研究腹腔镜在早期卵巢癌分期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早期应用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