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对动力髋螺钉(DHS)、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2018-06-06 03:11郑敏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18年3期
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并发症

郑敏

【摘要】目的:探讨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动力髋螺钉应用于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手术的实际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研究组行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手术治疗,对照组行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髋关节功能对比P>0.05,治疗后研究组Harris量表评分较之前上升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發生率(4.55%)显著高于对照组(27.27%),P<0.05。结论:利用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可显著提高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临床疗效及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保障患者生活质量、身心健康均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效果;并发症

Abstract Objective: To to explore the practical effect and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of the internal fixation of the femoral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 of the femoral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 Methods : the study group was treated with intramedullary nail internal fixation in the proximal femoral head, and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dynamic hip screw fixation. Results: the time of operation,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length of hospital stay and fracture healing time were all significantly less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Before treatment, the two groups of hip joint function were compared with P BBB 0. 0.05, and the Harris scale score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4.55%)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27.27%), P<0.05. Conclusion: the use of the spiral type proximal femoral intramedullary nailing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patients with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and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and to ensure patients' quality of life,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all have important value.

Key words: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 Anti-rotation femoral proximal intramedullary nail; Dynamic hip screw; Internal fixation effect; complications

【中图分类号】 R683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2-3783(2018)03-03-284-01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临床常见、多发的骨科疾病,以老年人群发病率较高,内固定手术是目前临床用于治疗此病的主要手段之一。但有研究显示,由于近年来医学领域发展迅猛,可用于对股骨粗隆间骨折行内固定手术的固定物种类繁多,如何正确选取内固定物仍是广大临床医务人员共同关注的热点。本文将于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选取88例我院收治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探讨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动力髋螺钉应用于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手术的实际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为保障患者疗效及预后提供可靠依据,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8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中男49例、女39例,年龄55-89岁、平均(72.23±1.64)岁,骨折分型(AO分型):A1型24例、A2型45例、A3型19例。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8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均分为研究组(n=44)、对照组(n=44),各组上述相关数据对比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治疗方法研究组行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手术治疗:指导患者于骨科牵引床上行仰卧位,患肢需略微内收旋位牵引复位,透视下确认复位结果理想后于大粗隆定点向近侧给予手术切口(长约5cm),将外展肌纤维钝性分离,导针于大转子顶点闭合穿透,适当扩髓并置入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主钉(需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粗细规格),应注意主钉安放时插入深度应以拉力螺钉凹槽中点延长线位于股骨颈纵轴线下三分之一处为宜(借助C型臂X线机透视技术),之后将螺纹导针(螺旋刀片专用)置入(由侧向瞄准杆辅助操作),将1枚粗导针于螺旋刀片位置上方打入至股骨头颈预防旋转(通过瞄准臂),之后对置入的螺旋刀片有效击打使其锁定,远端锁钉固定股骨后术毕。对照组行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指导患者于牵引床上平卧,透视下将骨折处闭合牵引复位并确认效果满意,手术切口(约14cm长)位于大粗隆顶点向下,将股骨上端、大粗隆有效显露后于透视下将导针置入大粗隆下约2cm处(需借助1350导向器),透视确认导针位置满意后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给予扩孔、攻丝,将合适规格的动力髋螺钉拧入后于股骨干上将钢板固定(螺钉)。

1.2.2观察指标①治疗情况:记录两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治疗前及治疗1年后髋关节功能变化情况等相关数据,其中髋关节功能利用Harris量表评价,该量表包括疼痛(主诉)、功能(步态、日常生活等)、体征表现、查体结果、特征表现等评价内容,总得分100分,分数越高则提示该患者髋关节功能越优(正比);②并发癥:记录两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常见不良反应包括内固定物异常(松动、断裂等)、股骨头坏死、骨折移位等。

1. 3统计学方法研究所得两组治疗情况相关指标均属于计量资料,经(x±s表示;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属于计数资料,经n(%)表示,数据传入SPSS.19软件并实施相应检验(t、x2),若P<0.05则提示相关数据差异存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情况两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均顺利完成相应内固定手术,无术中死亡、中断手术等异常情况。经分析可知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数据对比P<0.05;治疗前两组髋关节功能对比并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Harris量表评分较之前上升幅度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P<0.05(如表1)。

2.2并发症研究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经内固定手术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仅为4.55%,对照组则高达27.27%,数据对比P<0.05(如表2)。注:本次研究中未出现同一名患者同时发生2项或以上并发症情况。

3讨论

股骨粗隆间骨折以老年人群发病率较高,此类人群大多伴有不同程度骨质疏松,跌倒后一旦下肢急剧过度外展、内收或突然扭转即可导致骨折。此外,突然外力直接对大粗隆造成冲击也是导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原因之一。研究表明,保守治疗需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长期卧床,机体缺乏运动从而显著增加各类并发症发生率,老年患者死亡率随之上升,因此目前临床大多主张采用外科内固定手术治疗此类患者。

动力髋螺钉(dynamic hop screw,DHS)是针对股骨粗隆间骨折设计的一种用于外科内固定手术治疗的内固定物,对股骨粗隆间骨折行内固定处理时将三翼钉利用粗螺纹钉替代,利用钢板(有侧方套筒)、髋内螺钉滑动作用共同促使股骨干、股骨颈段相互固定[1]。研究表明[2],动力髋螺钉具有抗弯曲大、结构坚固、不易折断等特点,使用后有效对抗髋部剪切力并使骨折端嵌插稳定动力性压应力有效保留,因此提示使用后将有利于维持局部稳定性,有效降低骨折不愈合、髋内翻畸形等不良情况发生率,目前各级医疗机构均已广泛使用此物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但有研究显示[1],动力髋螺钉使用后所致轴向滑动将显著缩短股骨颈,机体局部外展激励臂膀所致减少,从而具有一定的残疾诱发几率,此外动力髋螺钉属于钉板结构因此具有较差抗旋转性能,术后钉后方骨块、钉入点处骨折端移位几率较大,一旦大粗隆处碎骨快分离(向外侧)则将显著增加股骨张力侧压力,内固定物因抗压剪切力向其转移从而引发髋内翻及固定失败。

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属于一种髓内固定系统,是以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PFN)基础上改进获得的新型内固定物。研究表明[3],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使用后使骨折端防旋抗压能力有效加强,因骨折近端固定部位改为直径螺旋刀结构,而螺旋刀通过挤压插入从而对股骨头松质骨有效压紧,

通过自动完成抗旋转锁定使髓内固定成角稳定性得以显著增加,而具有牢固锚合力的螺旋刀片则可于股骨颈内实现顺畅旋转,提示此物使髓内固定抗旋转、抗切应力均得到有效提高。由上述可知,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不仅具有动力髋螺钉的滑动加压、力臂短等特点,同时还可有效增强骨折端防旋、抗拉及抗压力效果,为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提供较为理想的复位固定作用[4]。

本文通过分组研究可知,研究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接受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手术治疗后,该组手术治疗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均显著优于行动力髋螺钉治疗的对照组,此结论与刘俊利[5]等人研究结果相符。

综上,利用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可显著提高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临床疗效及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保障患者生活质量、身心健康均具有重要价值,值得今后推广。

参考文献

[1]王雄,孙庆海,王建民,等.动力髋螺钉与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比较[J].山东医药,2013,53(9):76-78.

[2]钱明权,朱国兴,陈刚.动力髋螺钉联合防旋阻挡钉与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对比研究[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3,21(17):957-962.

[3]尚宏喜,张睿,黄晓阳,等.PFNA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比较[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3,28(2):143-144.

[4]蔡剑.微创 DHS 内固定与 PFNA 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比较[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5):1-2.

[5]刘俊利,王桂峰,杜伟,等.DHS 和 PFNA 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对比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4,9(1):106-107.

猜你喜欢
股骨粗隆间骨折并发症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保守治疗的临床体会
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观察
股骨粗隆间骨折的DHS与PFNA治疗探讨
浅析美军战斗精神的致命并发症
肥胖的流行病学现状及相关并发症的综述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舒适护理模式对疼痛感的控制效果
人工关节置换和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分析
膝关节镜联合透明质酸钠治疗老年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可吸收螺钉治疗34例老年胫骨平台骨折并发骨质疏松的效果及其对疼痛和并发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