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管理的优化与创新

2018-06-07 09:38廉赢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8年9期
关键词:校企合作教学管理高职院校

廉赢

摘 要 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具有社会性、差异性和综合性等主要特征。基于校企合作的背景下高职院校更多的采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教学管理改革。校企合作作为当前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之一,在改进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高职院校应积极推进校企合作的深化发展,通过系统的教学管理优化,走出一条具有特色教学质量管理的创新思路。

关键词 校企合作 高职院校 教学管理 优化与创新

1校企合作实践教学的主要模式

1.1“建立校外实习基地”的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模式

此模式在我国高校中较为普遍,主要是和众多企业一起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注重学生实习基地的建设。这些企业负责学生在学习期间对行业实际环境的熏陶,不定期地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企业参与一些岗位工作,多进行毕业实习、生产实习和认识实习,让学生能及时了解行业中的新技术、新方法、新趋势以及行业的发展前景。

1.2“产学合作中心”的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模式

产学合作中心”主要由合作企业提供相关的实训用具与设备,学校提供实训用房。企业专家担任教授,且企业会成为实习教学部分专业实验的基地。学校以各种教育教学资源为背景,以产学合作中心为基础为企业开展服务,包括:将企业产品和其中涉及的技术纳入教学内容;为企业无偿在学校进行企业品牌宣传、无偿用企业名字来命名主要路名、无偿提供场地展示其品牌产品。

1.3实行“为企业订单式人才培养”的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模式

通过产学研结合和校企合作,根据企业岗位与人才市场要求,及时调整教学内容、课程设置和专业领域方向,为企业培养技能型人才。利用实训基地设备优势,探索“前校后厂” “校企结合” “产学结合”的人才培养途径和方式,挖掘实习工厂潜力,增强实训的真实性和现场性,提高效益,扩大生产。该模式需要学校结合企业需求改变专业教学大纲与教学计划,以便学生就业,还能最大程度地提高企业参与的积极性,实现共赢。

1.4“学工结合、 两期培养” 的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模式

此模式主要是强化校企合作育人机制,以满足企业需求为目标,使学生在实际工作环境中得到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的培养,以利于缩短毕业后适应工作的时间,建立起一个“学工交替”的教育模式。利用企业的资源为学生服务,提高教学效果,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此同时,学校也节约了一些设备投入的开支。

2适应校企合作要求,创新教学管理

2.1明确人才培养新定位

校企合作是学校和企业通过积极开展实践探索,逐步建 立起来的一套合作模式,其主要目的在于提高高校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校企合作通过双方互动的方式,积极导求双方的需求结合点,以互利共赢为合作 基础,解决了校企双方在人才目标上的不一致的问题。因此,高校在开展校企合作时,要充分把握好高职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从社会发展的需求出发,坚持社会需求导向,依据人才培养的规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大力培养适应企 业发展要求的专业性人才,从源头上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

2.2确立教学管理新理念

高职院校要改革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合理分配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构成比例,强化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适当地增加学生实践动手的机会,坚持开放性的办学风 格,创新教学管理理念,加强实践环节的管理。在改革时,学校要狠抓校外基地 建设、专业教师队伍建设以及课程建设, 增强人才培养的专业性和针对性,积极探索校企合作的新模式。

2.3探索教学管理新机制

要想实现校企合作的长效运行,高职院校就必须将企业的一些经营理念和管理要素引入教学环节,实现理论到实践的完美对接,推动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而高校要建立一套完整的教学管理机制,就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做起:一是要改革高校专业课程设置,将一些陈旧老化的课程适当删减,并增加一些新内容,以适应专业发展的需要;二是要加强专业课程建设,改革选课机制,分专业、主题、批量地进行。另外,高校还要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从校企、校地、校内三方面开展合作,全面提高建设成效。三是积极开展校园就业实践基地建设,密切学校和企业关系,提高人才培养工作的科学性和专业性。校外基地是学校开展专业 实践活动的重要场所。学校通過安排教学实践活动补充和完善了理论知识的缺 陷与不足,锻炼了学生们的动手实践能力。

3保障校企合作实效,做实教学管理

(1)改变教学计划,使其适应培养企业人才需求通过校企合作,学校将企业的人才标准、管理理念、行业规则等引入学校的教学管理当中,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目的性。同时,学校通过更新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逐步提高了教学计划与社会实际需求的适应性,保障了校企合作的长效运行。因此,学校要根据自身特 点,聘请行业的专业人员参与学校的专业课程设置,从课程体系建设、职业发展 方向、专业能力培养方面出发,综合考虑从而制定出一套科学的适应高校专业发 展特点的培养方案。

(2)加速教务管理信息化过程,改变传统教务管理模式近年来,随着高职院校的教务管理工作的不断深化发展,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也面临越来越严峻的挑战,不 仅要提高管理质量,更要讲求效率,提高有关工作人员的综合能力,及时处理工作中遇到的种种难题。此外,高校还要积极加强其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推动高校教务管理工作朝着专业化、信息化、科学化方向发展。

(3)夯实校企合作管理机构学校构建校企合作管理机制的组织构架,有效实施工学结合模式下的教学管理。首先,学校成立校企双方认可的专业指导委员会,以学期工作计划、 指导意见等形式下达校企合作总体任务与安排:建立校企合作 践行单位,由其统筹专业与企业对接对社会服务,强调其外向功能即校企合作的功能,进一步促进理论与实践融合、校企合作双赢。

(4)做实实践教学质量监控学校要以校企合作中的实践教学为重点,实施由校内延伸到校外的教学质量监控。首先要完善融人行业企业元素的质量评价标准, 针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特色需求和工学结合实施要求,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为起点,突出行业企业监控指标,引入行业企业标准,制定各环节质量评价标准,明确社会评价的地位和形式。其次是构建多元化的教育教学督导队伍,同时在校 外基地聘请兼职督导,形成以行业企业专家为主体的院、系两级教育督导队伍,实行两级督导。三是运用过程控制和结果评价相结合、定性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的多元化评价手段,开展专项教学督查。

参考文献

[1] 靳娟利.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模式探讨[J].价值工程,2014.

[2] 方志刚.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提升的策略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

[3] 黄强,高群玉,罗发兴.大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教改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4.

猜你喜欢
校企合作教学管理高职院校
教学管理信息化问题研究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小学体育教学管理七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