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阶段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提高方法分析

2018-06-07 09:38林春勤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8年9期
关键词:审题能力激发兴趣

林春勤

摘 要 审题是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如果连这个环节都出现差错,后面所有的环节都将无用武之地,而审题能力有需要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总结积累,通过不断的改进获得提高,而教师需要在这个阶段里,用有效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本文将从增加读题机会、激发兴趣和教授正确方法三个方面进行研究分析。

关键词 审题能力 增加读题 激发兴趣 教授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在小学阶段,除了学习数学基础知识之外,还需要掌握解决数学题应当具备的能力,而审题能力是很基础也很重要的能力,而在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还需要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拥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从而在老师的教授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审题能力,这几个能力都是环环相扣,一个都不能少,紧跟教师教授的步伐,为今后的深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而在实际教学中,我将从三个方面来进行分析,而在分析之前,我想先来谈谈小学生审题能力不强的几个因素。

1小学生审题能力差的原因

1.1对概念理解不清

刚进入小学学习的时候,因为年纪较小,对很多事情的理解能力还不到位,而数学又是一门比较深奥的学科,在学习基本知识的时候,会觉得概念有些晦涩难懂,对其概念的理解就可能产生偏差,而在做题上的反应则是没办法充分理解题意,做出来的答案有可能从第一步开始就已经出现差错。

1.2审题粗心大意

小学生在刚开始接触数学的时候,会因为某道题看上去比较简单,而想当然的按照既定模式去理解它的意思,如果碰到在原有题型上变动一二的题目,就会在审题上栽大跟头,如:52+365?+87这道题,从左到右计算,而忽略了先乘除后加减这个概念,即使很快算出答案,结果可想而知,甚至还有的学生再算出正确的答案,写上试卷的却是一个错误答案,其实,从审题到答题,都需要谨慎小心的去对待。

1.3做作业不认真

小学生玩心比较重,上课对他们来说更多的是一种消磨时光,而教师布置的作业则相当于是他们出去玩的拦路虎,而他们的解决办法则是快速把作业应付完,而在刚开始学数学的时候,很多题目都会是重复的,或许只是有些微调,学生们就会想当然的用一个思维模式去解决这种类型的问题,从而形成一种思维上的局限,在遇到不同类型的题目就会因粗心而出错,而且这种思维模式也很难纠正过来。

1.4引导不规范

除了学生的因素,还有一点就是在教师身上。教师在教授学生新知识的时候,没有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毕竟学生虽然年纪小,但是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还是比较强的,只要用正确的方法给学生引入新知识,让他们用正确的方式去解决这个问题魅,对他们今后形成举一反三或者是其他方面的能力培养都很有帮助。既然会出现上述四种情况,那么教师就需要用正确的方式及时的把学生引向正道,提高他们的数学审题能力。

2提高审题能力的方法

2.1增加读题机会

小学生刚进学校,他们认识的字是有限的,这就对他们理解题意造成了一定的客观影响,那么在此时,有些学校可能会发动教师或者家长,在他们做题的时候,把相关题目读给他们听,虽说可以在短时间内让学生听清题意进行答题,但是长此以往,会让学生产生依赖心理,他们会觉得如果有什么不认识的字,都有老师和家长来读给他们听,就好像是帮他们进行理解,这对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是很不利的。那么正确的做法是,在小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拼音知识之后,教师可逐步让学生自行读题,如果有学生不认识的字,教师可以适时地加上拼音幫助学生理解,这个过程其实是两全其美的,其一,让学生可以在读题的基础上认识拼音,又通过自己的能力独立理解题意完成做题,让学生获得足够的成就感。

2.2激发学生读题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与其不厌其烦的强调读书的重要性,倒不如用有趣的方式让学生自行发现其中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读题能力。小学生一般都是活泼好动的,如果事情太过深奥他们也不愿意去听,而且做事也比较毛躁,在做多了数学题之后容易产生倦态心理,做题的时候也就不会认真看题,而是看个大概就动笔开始写,这也就是经常出现失误的原因。

应对这样的情况,教师需要改变学生读题的形式,调动学生读题的积极性,让他们可以真正理解题意,如:把他们分成几个小组,接龙式的读题;又或者是用类似于开火车的方式,以蛇形的顺序让他们来读题。不过这种方式需要教师把我尺度,不能因为加入了游戏性,就喧宾夺主,主要的重心还是应该放在读题上,毕竟理解题目做对题目才是当务之急。

2.3教授正确读题方法

2.3.1认真、精准读题

小学生遇到做过的题目就容易忽略一个问题,那就是新出的题目和之前做过的有细微的差别,现在的小学数学题出得都很灵活,学生因为不细心,有可能会忽略增加的干扰选项从而造成答题错误。例如,有关圆的练习,小学阶段学的也不深入,出的题目无外乎就是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只是出题者往往会从学生审题是否认真下手。如:一个圆的半径是三米,求圆的周长是多少厘米?这道题的题干有两个陷阱,其一是题目给出的是半径,计算周长需要先算出直径再乘以 ,其二就是,圆的半径单位是米,而周长单位是厘米,在得出最后答案的时候需要进行单位换算。在这道题上出错的学生肯定就是审题不认真了,他们乍一看觉得做过类似题目,这道题就很简单了,所以想当然的依葫芦画瓢写出了答案,导致出错,甚至于还不知道到底是哪里出错。这种错误其实很小,但也是很致命的,毕竟在答题的时候,满心欢喜的以为获得正确答案,试卷下来却发现答案错误,说实话,其实会对学生的学习信心予以打击,所以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该多训练学生认真读题,避免在考试时出现这样无谓的错误。

2.3.2紧抓关键词

在学生做题时,教师需要加以引导,让学生抓住本题的重点,并反复仔细的阅读,确保学生不会因为疏忽而漏掉或者曲解题目的含义,在学生完全理解题意之后,让学生在不改变原题意的情况下对题目进行简化,逐渐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也提高学生的审题速度。如,(1)一件上衣原价100元,现在增加到230元,增加了百分之几?(2)一件上衣原价100元,现在增加了120元,增加了百分之几?这两道题其实就只是一个字的差别,但是表达的意思却大不相同,如果学生没有认真读题,这两题放在一起或许还不容易出错,毕竟考官不可能出两道一样的题,那如果这两道题是分开出现,学生在做题时就很容易出错,这时就需要学生用老师上课教授的审题方法来认真读题。

2.3.3相关术语的理解

有些书面用语学生在初次遇到的时候可能理解不了,因此,在学生读完题之后,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题意说一次,这不仅可以知道学生是否正确理解题意,也可以提高学生正确审题的能力,而即使学生理解错误也没有关系,只要及时发现就还来得及,就怕有些学生因为怕在其他同学面前出丑而不愿意起来发言,这对他们来说才是最大的损失,其实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他们不敢面对,而且一旦错误观念形成,今后再想改变难度就会加大。有这样一个数学术语的例子,“A除以B”和“A除B”,除数和被除数的关系,既不好理解而且又容易混淆,这需要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对比、消化从而让学生自行理解含义,对学生阐述的话语不用过于纠正,他们说的都是让他们最理解,也是最适合他们的方式,如果为了统一学生的理解思维,这绝对是不可取的,每个学生都有自己固定的思维方式,一旦打破他们的方式,寻求有一个平衡点,有可能会让他们的思维僵化,这对他们审题能力的提高有弊无益。

3结束语

总之,小学阶段是对学生审题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阶段,而审题能力的高低又会对其他学科产生一定的影响,而提高小学生的审题能力也不是一蹴而就,而是需要教师用正确的方法在教授基础知识的同时对他们加以引导,用一种他们比较好理解、容易接受的方式传输给他们,不断地将这种思维方式渗入到他们的思想之中,让他们在读题的同时也增强他们的审题能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能会因人而异的遇到各种问题,而教师更加需要有耐心、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对部分学生进行引导指正,逐步提高小学生的审题能力。审题是做题的基础,看似很简单,但在做题环节却是至关重要,学生需要养成良好的审题和做题习惯,去解决今后遇到的简单或繁琐的题目。

参考文献

[1] 邓成庆.如何提高小学生数学的审题能力[J].杂文月刊:学术版,2015(05):231-231.

[2] 袁晓玲,王俊丽.小学阶段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提高方法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5(13):131-132.

[3] 李正琴.浅谈如何提高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数学审题能力[J].科学教育,2014(03):72-72.

猜你喜欢
审题能力激发兴趣
小学数学低年级数学审题能力培养途径之研究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趣味融入数学课堂教学
培育情感之花 铺就成功之路
提供语言交往平台,促进幼儿语言发展
借鉴陶行知思想,小议数学审题能力的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