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大学英语移动学习资源使用情况研究综述

2018-06-07 09:38杜阳董德森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8年9期
关键词:微信公众平台移动学习大学英语

杜阳 董德森

摘 要 本文采用文献法,通过已有的相关研究,围绕着微信公众平台的内涵、移动学习及其特征、微信公众平台在移动学习中的具体应用及存在的问题等内容进行分析,希望为大学生课后的英语学习提供参考。

关键词 微信公众平台 大学英语 移动学习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移动学习设备的普及,微信作为一种具有社会属性、通信沟通、平台架构的移动应用软件,为大学生英语课后的移动学习建构了新的平台和应用方式,能够营造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为此本文运用“微信公众平台”、“移动学习”、“大学英语学习”等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上查阅了60篇相关文献,并围绕着移动学习的概念、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移动微型学习、微信公众平台在移动学习中的应用研究等内容展开综述,试图了解当今大学生对移动学习资源的使用状况,明确今后的研究方向。

1移动学习的概念

芬兰的“Telenor WAP 移动学习”项目报告中给出的移动学习定义是:“ 由于人们地理空间流动性和弹性,学习需求的增加,而使用移动终端设备进行学习的一种新型学习方式”。Alexzander Dye在《Mobile Education-aglance at the future》一文中指出:“移动学习是一种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可以通过移动终端设备进行学习,并且移动终端设备能够丰富地呈现学习内容和方便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学习交流”。移动学习专家凡特霍夫特博士在访谈中对移动学习的定义是:“移动学习是指学习者可以带着数字设备移动,可以随时随地访问内容的数字工具”。北京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崔光佐给出的定义是:“移动教育是指依托目前比较成熟的无线移动网络、国际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学生和教师通过使用移动设备(如手机等)来更为方便灵活地实现交互式教学活动”。

综上所述,移动学习是指学习者利用无线通讯设备、移动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并借助各种形式的应用程序、软件和网页等,在任何时间和地点开展学习的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移动学习已成为当今教育技术学领域研究的热点,同时,移动学习被认为是在未来教育领域中广泛应用的一种学习模式。

2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移动微型学习

微信公众平台是腾讯公司2012年8月23日正式上线的一款微信账号服务,针对各类团体用户和个人用户,主要分订阅号和服务号两类。通过使用这一平台,个人和企业等都可以打造一个微信公众号,可以在平台上群发文字、图片、语音、视频、图文消息。目前微信公众平台支持,移动互联网网页登录,并可以绑定私人帐号进行群发信息。

认为微信公众平台具有信息聚合、订阅推送和自动回复响应等功能,可以实现资源内容准送达、关键词检索和知识存储,学习者无需下载便能在微信公众平台中浏览并保存学习资源。同时,付炜(2013)认为由于资源开发成本较低、信息传播速率较快、受众影响面较大等特点,微信公众平台将成为移动学习的有益形式。李娜、乜勇(2014)提出微信公众平台可以编辑应用的资源包括文字、图片、语音、视频、图文消息等,这些都是传统的学习资源类型,不同的是它们在微信中实现了“微型”化,然后作者对每一类微型资源进行了详述。

综上所述,国内外研究更多从网络技术和信息传播的层面上阐述微信公众平台对移动学习的支持作用,而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實证研究和教学实践则刚刚兴起。因此,如何结合具体的课程实践,在对微信用户的特征、学习需求、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微信课程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教学设计、资源建设、情境创建和支持服务等方面提供切实可行的改进意见是需要做进一步研究。

3理论基础

3.1情境认知理论

1987 年,瑞兹尼克在《学校内外的学习》一文中对情境学习进行了较早的阐述。20世纪 90 年代之后,情境认知理论作为当代西方学习理论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逐渐成为了学习理论领域研究的主流。情境认知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的实质是个体与其他学习者和环境等的相互作用过。学习结果是个体和环境相互作用决定的,这样的相互作用是形成能力以及社会化的必经途径。情境学习理论充分的体现了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并且可以提高学习者的发现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境认知学习理论为移动学习的实践提供了可能性,在当今这个网络技术和通信设备技术爆炸的时代,将情境认知学习理论与移动技术相结合,让学生可以随身携带各种移动终端设备进入真实的情境中,使移动学习能够更好地体现情境性。另外,将学习的知识至于情境之中不仅提高了学习者的发现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境认知学习理论还为移动学习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3.2混合学习理论

混合学习理论(B-Learning)是顺应时代进步和科技发展而产生的新型学习理论,它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既发挥教师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种的主体地位,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所谓混合学习,并不是对现有教学媒体、教学模式的简单混合,而是对所有的学习要素进行合理选择和组合,使学习效果及学习活动的成本达到最优化的理论与实践。移动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它的实现需要借助一定的移动通讯设备和技术,并且是学习者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性地将适合自己的学习技术和方法相结合,从而进行学习的一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移动学习也可以看做是一种混合式学习。因此,混合学习理论以其采用不同的手段和信息来进行学习的理论观点,为移动学习丰富的学习活动及方式奠定了理论基础。

4微信公众平台在大学生英语移动学习的应用研究

自从腾讯公司于2011年初推出微信以来,将微信应用于教育、学习成为近期研究的热点,学者、一线教师都给予极大地关注,通过文献分析可以发现,微信在教育方面的应用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4.1课程教学辅助

姜红梅(2013)认为微信可以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听、说、读、写等环节,在突破传统单一的课堂教学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4.2社会性学习工具

柳玉婷(2013)在介绍微信公众平台的功能和分析其优势基础上,介绍了微信公众平台作为移动学习平台的 5 种应用:利用群发消息功能推送信息、关键词回复获取知识、1 对 1 的问题解答、个性化推送特定课程和利用分享功能形成学习共同体。在微信公众平台上与英语有关的学习内容不断出现的时候,一些在微信平台上只提供了一些与“英语”相关的内容,与英语学习相差很大,甚至与当前的教学形式相反,但是,大学生群体却对这种新的学习方式给予了很高的热情。

综上所述,国内关于微信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以微信作为学习平台进行微型学习的研究并不多见,只在课程教学辅助研究中涉及一部分资源建设,这不足以满足学习者的学习需求,缺乏微型移动学习资源设计的标准,相关的案例研究也不够充分。我们大学生应认识到信息时代正逐渐改变人们的学习方式,移动学习是未来的学习趋势之一,因此我们应加入到移动学习的行列中,积跬步以致千里,汇小流以成江河,充分利用微小的時间取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作者简介:杜阳(1996--),女,汉族,吉林省延吉市,本科,延边大学师范学院15级教育技术学专业;指导老师:董德森(1966--),男,汉族,吉林省龙井人,延边大学师范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信息技术教育。

参考文献

[1] 叶成林,徐福荫,许俊.移动学习研究综述[J].电化教育研究,2004(03):12-14.

[2] 胡海通.移动学习的定义、特征和结构[J].软件导刊,2010(09):7.

[3] 倪小鹏,张静然.移动学习的发展和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09(07):2-3.

[4] 任海峰,赵君.移动学习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J].成人教育,2010(01):95-96.

[5] 付伟.微信,让培训更精彩[DB/OL]http://blog.sina.com.cn/s/blog_43b7f3130101du3o.html, 2013-05-06.

[6] 袁磊,陈晓慧,张艳丽.微信支持下的混合式学习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2(07):128-l32.

[7] 李娜,乜勇.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微学习资源设计与应用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

[8] 牛鑫.大学生移动学习设备使用现状的调查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13.

[9] 武刚.基于 TAM 模型的大学生移动学习影响因素探析[D].南京:南京邮电大学,2014.

[10] 郑太年,任友群.学习环境的理论基础[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13-119.

猜你喜欢
微信公众平台移动学习大学英语
基于微信的大学生微型学习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碎片化学习研究
校园网络背景下大学英语大班教学的缺陷探究
情感教学法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