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纪实

2018-07-09 07:18郭喜军林东全
山东绿化 2018年3期
关键词:创森冠县聊城市

赵 坤 郭喜军 林东全

“村在林中,人在花中,村在水中,楼在林中。”冠县范寨镇孔里村支部副书记王广东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描述着他们村的创森新景象。孔里村的靓变正是聊城市创森的一个缩影。

聊城市林业局局长丁东明接受记者采访说,近三年,聊城市大规模实施了森林进城围城建设、水系绿化、村镇绿化美化、绿色通道、经济林、农田林网、生物多样性保护、森林质量提升等重点工程,生龙活虎地演练了一场创森“重头戏”。

今年5月15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彭有冬在聊城市调研时评价:平原地区造林用地矛盾突出,在城区接合部能有如此大规模的造林面积,可以看到聊城创森的干劲和决心,更是“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的生动写照。

山东省林业厅厅长刘均刚说,聊城市紧紧围绕平原绿化特点和水城特色,实施大工程带动战略,突出抓好森林进城围城、路域绿化、水系绿化和乡村绿化等,林地面积大幅增加,绿化质量明显提升,国土绿化工作走在了全省平原地区的前列,以实际行动为“绿满齐鲁·美丽山东”建设做出了贡献。

聊城创森的生动实践,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全市干部群众中入脑入心,外化于行。聊城大地迅速崛起的绿色让古城焕发出勃勃生机。生态高颜值成为江北水城又一张亮丽名片。

有识者林竟成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生态文明建设被列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中,是继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后的重大战略安排。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着力构建“河湖秀美大水城、宜居宜业新聊城”。这是聊城市党委政府贯彻落实党的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形成的共识,也是全市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

经过调研和筹备,2016年10月27日,聊城市委、市政府组织召开高规格的全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动员大会,向全市人民发出了创森动员令。省林业厅厅长刘均刚、市委书记徐景颜、市长宋军继出席会议并讲话,市几大班子领导悉数参加会议。会上,聊城市政府与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属开发区管委会签订《目标责任书》。成立了由市长宋军继任指挥长,市几大班子分管领导任副指挥长,市直部分单位、各县(市、区)政府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指挥部,建立健全了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的领导机制。从此,聊城市各级、各部门按照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总体规划和会议安排部署,开启了国家森林城市建设的新篇章。连续三年,聊城市委、市政府都把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作为重点工作加以推进。

丁东明说,创森工作启动以来,仅市级组织召开指挥部动员会、推进会、现场会、办公会、汇报会多达60余次,高密度部署落实、跟踪推进,在全市迅速掀起了创森的浓厚氛围。

聊城四河头

聊城市创森,凸显“水、绿、洁”三个主题,用遍布全城的绿来美化水,以穿城而过的水来提升绿,更加彰显了林水相依、林水相连、依水建林、以林涵水的“水城特色”。创森三年间,聊城市完成国土绿化面积53.7万亩,完成创森总体任务的121.5%。城区新建和提升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城市绿地、城市公园等休闲场所达到147处。建成5个省级森林乡镇、30个省级森林村居,33个市级森林乡镇、295个市级森林村庄建设,城乡绿化美化水平显著提升。全市林木覆盖率增加了4.16个百分点。

创新突破瓶颈

聊城市是我省经济欠发达的平原地区,创森最大的制约是在哪里造林、如何提高保存率以及造林资金从哪里来。因为平原,造林用地与农业生产用地矛盾比较突出,农民惜地如金。由于林地影响庄家生长,往往人为地制约成活,导致年年造林不见林。因为欠发达,公共财政资金投入不足,面对造林成本的逐年上升,大规模造林举步维艰,致使平原绿化只能修修补补,蹒跚而行。平原地区创森工作量大、任务重。在这种情况下,敢于提出创森,折射出决策者的胆识。

知己知彼对症下药,聊城市的决策者们从聊城市的市情、林情出发,静下心来寻思出路,破解创森难题。

建立健全了公共财政支持创森的保障机制,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创森。聊城市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思路,在加大公共财政投入的基础上,积极扶持鼓励各类投资主体参与森林城市建设。市主要领导同志在创森动员会上强调,各级财政优先保障创森资金需求,以实际行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市财政每年列出1亿元以奖代补专项资金支持创森重点工程建设,并建立市级绿色发展基金10亿元。同时,重点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强化市场引领带动作用。

为提高绿化档次和质量,确保生态景观效果,聊城市引进东方园林、北林科技、杭州赛石、汇源果汁、东营伟浩等十几家上市公司,以及政策调动市内林业龙头企业、绿化公司、林业合作社、林业经营大户,采取PPP、BOT模式或直接投资等形式,广泛参与创森工作。

冠县吸引社会资本建设清泉河湿地公园

济聊一级公路是连接聊城与济南的一条交通大动脉。东阿县引进东方园林公司投资1.2亿元,建设了长度23公里,宽度每侧150米,面积1.2万亩的绿色生态长廊。济聊一级公路不仅打造成为东阿北部生态屏障,而且成为一条聊城为省会济南输送氧气的“管道”。生态景观引来金凤凰,济聊一级公路两侧形成了30余家采摘园、观光园、农家乐、休闲园等,富裕了一方百姓。

冠县农开行融资6亿元,专项用于“创森”工作。乡镇(街道)存在资金问题的,先由县财政垫付,最大限度地提供资金保障。冠县红苹果园林绿化公司总投资13亿元进行清泉河三期项目建设,规划用地面积2300余亩,完工后可新增水面37万平方米、绿化59万平方米,建成横贯县城中心东西10公里、碧水荡漾、绿浪淙淙的“城市之肺”。阳谷县凤祥集团投资建成水肥一体化全自动集成控制系统的矮化密植苹果基地3000亩,为当地经济林发展转型升级提供了样板。

创森以来,市县乡财政累计投入创森资金32.66亿元,调动社会资本累计投入创森资金60多亿元,创森工作形成全方位投入机制,有力保障了创森各项重点项目的实施。

丁东明深有体会地说,全市十余家大型上市公司参与高速公路绿化、高档生态景观林、高效经济林、林苗一体化、森林湿地公园建设,实现了绿化模式由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变,既解决了地方绿化资金紧缺问题,又增加了造林的科技含量,森林质量大幅提高,实现了政府、企业、群众多方共赢。

全部建立土地流转机制。平原地区造林能否成功土地流转是关键。为切实解决平原扩绿增绿难题,走出“年年栽树不见树”的怪圈,下决心“腾笼换鸟”、扩绿增绿、植绿保绿。全市在有力保障基本农田基础上,大力推进土地流转工作,对河流、道路两侧和生态脆弱区实施规模化土地流转,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发展高档木材、特色林果和种苗产业。

东昌府区、高新区、度假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是聊城的主城区,寸土寸金。聊城市下大决心,对市外环以内2.77万亩一般农用地调整为绿化用地,市财政给予每亩1500元补贴流转土流。东昌府区采用每年每亩补贴650元的方式,将土地真正流转到绿化企业、专业合作社或种植大户手中,调动社会资本参与创森积极性。每发展50亩经济林,给予3万元的财政补助,有效破解了种树收益低以及人为毁树的难题。东昌府区今年完成大力实施森林进城围城工程2.1万亩,有效改善了城市生态环境,切实解决了城乡结合部“脏乱差”和违建管理难、控制难的问题。

冠县高速、国省道两侧流转费用按照县乡6∶4比例承担,铁路两侧流转费用全部由县财政承担,有效破解路域林带保留的问题。茌平县土地流转费用县财政每亩补贴900元,经济林补贴标准执行成方连片50亩,每株苗木补贴10元,每亩最高补贴600元,提高了群众种树的积极性,既满足了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需要,又成为老百姓“离乡不离土”增收致富的产业途径。

创森以来,全市完成土地流转面积近45.89万亩,流转期限均达到8年以上,每年每亩给予农民1200元至1650元以上的补助。通道绿化用地全部进行土地流转。

地定权,人定心,树定根。“土地不流转不许造林”保证了造林的成活保存率。

创森溢出效应“创森+”

当前,互联网+的触角已渗透到我们的学习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演绎了一场中国产业经济跨界融合的大戏,颠覆了我们传统思维,改变了我们的生活。聊城市在创森的实践中创造了“创森+”发展模式,实现了创森的跨界融合发展,放大了创森效应。

创森+乡村振兴。乡村振兴基础是环境宜居。聊城市通过创森将各村内主干道、村头荒地、围村路、大小沟渠等作为植树主战场,对镇村主要街道和农田林网进行补植完善,给单调的“大街小巷”添绿,让光秃的“大小河沟”增彩。冠县范寨镇孔里村原来出入村庄仅有两条路宽4米的小路,交通十分不便。村内街道柴草堆积,垃圾满地。自2016年以来,该村整修道路7000多米,铺设电缆,修建污水处理厂,建立老年幸福院,营建围村林,栽植花草树木,建设果园,发展农业采摘观光项目,把一个荒凉破败的贫穷村打造成“村在林中,林在村中”的美丽家园。该村先后被评为省级“美丽宜居村庄”、“森林村庄”和“山东最美绿色乡村”。东昌府区道口铺街道高马村、东阿县牛店镇红布刘村、前申村等许多村庄被打造成了“山东省美丽乡村”。

阳谷县新凤祥集团机械化作业

采用地膜覆盖造林

创森+路长制、河长制。在聊城,一场以“路长制”实现“路长治”的探索,正在全市开展得如火如荼。各级政府主要负责人担任本级总“路长”,建立市、县、乡三级“路长”体系。“路长制”工作包括路域环境、公路扬尘治理等方面,涵盖路肩整治、交通道口及店前硬化、穿村镇排水设施、安保设施、绿化补植、违建拆除、马路市场清理等7大类11项内容。与此同时,违建拆除提升路域环境、搞好绿化提升也成了“路长制”的硬任务。在绿化补植上,国省道路肩绿带宽度不少于3米,边沟外每侧绿化带不少于50米,县、乡道绿化带分别不低于10米和5米。东昌府区违建拆除任务最重,该区在国省道两侧拆迁40万平方米的基础上,按照四季常绿、三季有花、乔灌结合的模式,进行了高标准绿化,并撒播草花,实现了全部道路路肩土地无裸露,不仅增加了绿量,而且有效抑制了扬尘。按照全域水城的建设要求,重点对23条流域面积在3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主要库塘、沉沙池区进行植被修复,抓好京杭运河聊城段保护开发,扎实推进“以河代库、以堤代路、沿岸绿化、蓄水造景”,实现河湖相连、水系相通、林带相称的景观水系。

创森+精准脱贫。聊城市把发展种植经济林、打造优质林果生产基地,作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助推经济林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实现精准扶贫。冠县在国省道两侧50米绿化长廊优先承包给贫困群众,或者由贫困户组成合作社共同经营,确保了林业生产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相结合。同时在清理出的闲置宅基、村中空隙地、村庄四旁上栽植各类绿化苗木、果树27.5万棵,庭院经济已成为农民增收的特色经济。

聊城市爱林现代林业发展有限公司在东阿县陈集镇茌东大道两侧流转8个村2700亩的土地,建立高档果材兼用核桃基地。通过土地流转、村民务工、金融入股、让利育苗4种方式帮助266户贫困户脱贫,辐射带动周边20个村1260人摆脱贫困。

三年间,全市新增经济林20万亩,经济林总面积达到88万亩。全市经济林产业逐渐向规模化、集约化、区域化、特色化发展,形成了以阳谷为重点的苹果产业区,以冠县、临清、高唐为重点的优质梨产业区,以冠县、阳谷、临清为重点的樱桃产业区,以东昌府区、茌平县、高新区为重点的葡萄产业区,以茌平县为重点的圆铃大枣产业区。

创森+资源保护。聊城创森绿化工程全部实行招标制,谁造林谁管护。企业造林企业负责,大户造林大户负责。政府造林拍卖承包权,谁承包谁负责。茌平县实行年底集中验收,苗木存活率达不到95%,不予财政补贴。

冠县立足资源优势,重点打造提升森林公园景观质量。中华第一梨园晋升为中国森林养生基地,黄河故道森林公园、马颊河湿地森林公园创建为省级森林公园。通过公园升级改造有效地保护了古老的冠县鸭梨和毛白杨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国家毛白杨基因库)等特色森林资源。为了更好地保护好高速公路绿化成果,充分利用林下资源,发展林下经济,冠县在林业局内设立路域林下经济发展管理办公室,具体负责高速公路、国省道两侧林下经济的发展规划、监督管理等,在规范林下经济发展的同时,向林下经济要效益,提高林地综合利用率,促进农民多渠道增收。

济聊一级路茌平段所有林业资源已作为国有资产,全部移交茌平县国有场圃进行管理。

全市在加大造林绿化力度的同时,对原有造林绿化成果加强保护。临清、高唐、茌平、莘县等市县结合创森,狠抓林业有害生物防控监测和林业综合执法,有效保护了森林资源,打击和震慑了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行为,巩固了创森成果。

创森+文明意识。聊城市创森,坚持村庄绿化和城乡环卫一体化,美丽乡村建设等相结合。通过参与环境综合整治、绿化美化,认建认养活动,增强了广大群众的主人翁意识,在全社会形成了“要我栽树”到“我要栽树”的思想大转变。不但改善了市民生活环境,而且提升了文明意识。

冠县范寨镇孔里村村民孔维旺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通过创森,不仅仅美化了村庄,更重要的是村民爱林护绿的环保意识有了很大变化,特别是家家户户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男女老少都讲卫生了,改变了多年的卫生习惯。村妇女主任赵明秀说,我们村的村民天天跳广场舞,每逢初五、十五、二十五都组织文艺宣传队演出,村民也过上了城市生活。如今,村里环境好了,村民安居乐业、心气也顺啦,干群关系也密切啦。真没想到创森带来了这么好的效果!

冠县范寨镇孔里村支部副书记王广东接受记者采访

东阿县牛角店镇红布刘村支部书记刘善科说,通过创森,建设围村林,林下种植油菜花、水仙花等花海,发展乡村旅游,改变了农民传统的种植观念。

栽下了梧桐树,引来了金凤凰。2017年4月11日,全省平原国土绿化现场会在聊城召开,把聊城的创森工作作为山东省平原创森的样板城市进行推广。随后,河北廊坊、河南濮阳以及省内的德州、滨州、菏泽等十几个市前来聊城学习交流,进一步宣传了聊城创森经验,展示了江北水城的新形象。

聊城创森,其意义远在创森之外。

猜你喜欢
创森冠县聊城市
聊城市召开2021年度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联席会议
世界银行考察团来冠县考察黄河下游生态保护与修复创新项目
怀化创森 落地见效
山东省聊城市老年大学校歌
聊城市夏秋季大气VOCs特征及OFP分析
冠县:校地合作产学研融合迈出新步伐
安阳县“创森”主要做法和取得的成效
灵芝,冠县的富民之苗
“创森”正当时,扬帆正起航
确山县政协助力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