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模糊语言在英美文学作品中的特色和翻译技巧

2018-07-13 00:02张新辛
校园英语·月末 2018年6期
关键词:翻译技巧文学作品

【摘要】英语由于其语言特点和属性,在进行文学创作时往往会有一定的模糊性。而这种模糊性又恰恰成为英美文学作品具有审美价值的源泉。因而在进行英汉文学作品翻译的时候,译者需要明晓语句模糊性在文学作品中的审美意义,借助灵活的翻译技巧。从而即让语言的意义忠实地表达出来,同时又保留了其审美价值。本文主要以英美文学作品中的模糊语言为出发点来探讨这种模糊语言在具体语境下的翻译技巧。

【关键词】模糊语言;文学作品;翻译技巧

【作者简介】张新辛(1978.9- ),陕西西安人,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

引言

模糊性是文学作品的一大特色,无论是中文文学还是英美文学,当作者向赋予文学作品一定的审美价值时,都会将语言的模糊性作为表达该价值的重要载体。因此,译者在翻译文学作品时需要对源语言的模糊性有深刻的理解洞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上挖掘潜藏在这种模糊性下的意思,从而使得目标语言文本能对目标读者产生同等效应。引发目标读者对文学作品的兴趣联想,作者在源语文本中赋予的内的含义才能不至于在翻译成汉语时被隐没。

一、模糊语言的定义及作用

1.模糊语言的定义。语言本身是具有一定的可塑造性的,因此,作者往往会借助模糊语言来给读者留有一定的想象空间。所谓的模糊语言,其内涵就是语言具有较大的弹性,没有固定的外延,而且其与精确语言比较起来,体现出更大的灵活性和概括性。而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正是这种想象空间,让文字充满了无限的可能。作者在具体的文学创作中使用这种模糊语言来逐步引导读者自行去联想,去设定情境,去体会文字的独特魅力。简而言之,模糊语言就是承载文学作品艺术价值的符号。

2.模糊语言在英美文学作品中的作用。文学作品的文学价值要求其必须借助大量的模糊语言来得以体现。但是由于中文和英文所涵盖的文化意义有所差异所以译者在进行翻译时要汉语文化和欧美文化都要有深刻理解,这样才能找出两种语言的共性,并利用这种共性进行语言转换。例如在翻译一些隐晦的语句时,译者要注重意义的转换而忽略形式,这样才能让译语读者与源语读者有同样的情感效果。文学作品中语言的模糊性让作品感染力更强,能吸引读者进行主观的再创作,通过自己的想象对作品中表达的情境进行联想,从而对作品有一定程度的情感体会,达到作品与读者的双向互补。因此可以说,模糊语言是体现英美文学作品中语言美的主要途径。

二、英美文学作品中模糊语言的翻译技巧

1.保留模糊语言的文化原意。不同语言在表达相同文化概念时有时需要采取的表达方式有所不同,因此译者在进行两种语言间的转换时对特定的语言进行准确的定位,并结合不同的手段进行转换,从而让原文的文化信息得到有效的表达。例如在托马斯哈代的作品《还乡》中作者就运用了大量的模糊语言来表达情感。让整部作品富有画面感。在戏剧性十足的作品中,主人公们的性格或懦弱、或刚强,无论是哪一种性格作者都不是运用平白直叙的语言来塑造,而是通过对环境描写来突出这些极具特色的人物性格,让整部作品读起来既浪漫有讽刺性十足。例如在小说的刚开头作者写道:A Saturday afternoon in November was approaching the time of twilight.这一句虽然看上去是景物描写,实则预示着整部小说的结局和人物的命运。译者在翻译在这一句中的approaching时要多方面考量,虽然这个词的常用意义是“步入”,但是仅仅将其译为步入就丧失了原文的美感以及预示意义。因此不少名家译本均将该词译为“靠近”,如此既保留了该词在英文语境下的动态之美,也该汉语读者创造了一种类似的情境,让读者对原文透露出的情感产生共鸣。

2.深入理解模糊词的准确含义。一些文学作品为了附加塑造特定的文化语境或者艺术效果往往会大量运用一些模糊词语。这些模糊词语带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因此译者在翻译这些模糊词语时,要对这些词语符合原文的语境,从而避免让译文读起来晦涩难懂,不知所云。例如将“Art is long, time is fleeting.”译为“艺术千秋,人生朝露”将原文的文化语境表达的真切生动,既揉和了汉语的优美辞藻同时又能体现出英文文学的艺术之美。再如,“It was an old and ragged moon”可以译为“月光如同破旧的白布一般”,“old”“ragged”从汉语的角度来说是常作为修饰人物形象的形容詞,而在此句中用来修饰景物。可以理解成作者将景物拟人化了,也可以将其理解成作者把形容词作物化处理。而根据英文文学对词语的使用特点可以判断出显然前一种说法更为合理。作者通过对模糊词的使用渲染了一种凄冷惨淡的景象,因此译者在处理这些模糊词时,应对其具体的含义以及作者想利用其某种含义实现的效果有一个清晰的定位,从而让模糊词能在译入语语境下也能达到其特有的情感传达效果。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翻译不是简单的意思转换,而是在转换意思的基础上让源语文本的情感以及各方面含义都能在目标语文本中准确表达出来。从这一点来看,翻译也是一种艺术再创的过程,译者通过理解源语中某些词语或某段语篇的文化情境,并调动自己的对两种文化的知识来实现语言间文化的准确传达。尤其是对于英美文学作品,译者更应重视这些模糊词的处理,让译文能够体现原文文化意境,最大程度地保留源语文本的艺术感染力。

参考文献:

[1]杨轶芳,黄娟.论模糊语言的翻译——以张培基散文英译为个案研究[J].考试周刊,2009(22):35-36.

[2]樊晨.诗歌翻译中模糊语言美感再现——以模糊译模糊[J].考试周刊,2014(85):14-15.

猜你喜欢
翻译技巧文学作品
当文学作品扎堆影视化
我们为什么要文学
我们为什么要文学
文学作品与电影文学作品间的对比分析
英—汉翻译技巧在艺术英语文献中的运用
文学作品与数学
浅谈中国特色经济词汇翻译特点及技巧
目的论视角下商务英语翻译技巧
《作者自述》两个译本的对比赏析
材料化学专业英语中长难句翻译技巧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