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删除的名字,删不去的历史

2018-08-02 21:16宝树
南方周末 2018-08-02
关键词:印第安人小木屋儿童文学

宝树

劳拉·英格尔斯·怀德奖去名事件,实际上是美国自由派持续多年的历史清算的一个新发展,之前推倒罗伯特·李等历史人物雕像的运动已经引起了很大争议和冲突

著名美国女作家怀德(Laura Ingalls Wilder)最近遇到了麻烦:由美国图书馆儿童服务协会(ALSC)颁发的,以她的名字命名的美国儿童文学大奖——已经有六十多年历史的劳拉·英格尔斯·怀德奖——在一些“人权活动家”的长期抗议下,于2018年6月发表公告,决定删去她的姓名,改称“儿童文学遗产奖”。对于这一更改,怀德倒是情绪稳定——她已经去世了六十多年。

出生于1867年的怀德是南北战争后长大的一代人,童年时正处于西进运动的高峰时期,跟随家人迁徙于美国中部的威斯康辛、堪萨斯、明尼苏达、达科塔诸州,当时很多地方还是荒无人烟的草原或印第安部落的牧场。怀德长大之后,在密苏里的一个小镇上和丈夫一起打点农庄,生儿育女,平平淡淡安度大半生。但1929年的股灾几乎让她破产,为了增加一点收入,她在六十多岁时提起笔,重述自己丰富多彩的童年,以生动的文笔写下半自传体的《草原上的小木屋》系列,从一个小女孩的视角反映西部拓荒者的生活,不意竟风靡美国,一举成名。怀德也因此成为儿童文学的一代宗师。许多年来,“小木屋”系列早已成为经典,感动了一代代美国和世界各地的孩子,并多次被改编成电视剧、动画片、舞台剧等等。怀德去世于1957年,但已名垂不朽,她的名字甚至上了别的星球——金星上的一个火山口就以她命名。

既然如此,为什么ALSC所颁发的怀德奖非要抹掉她的名字?官方给出的理由是她作品中“有刻板印象的表达,这种表达所反映出的态度有悖于我们包容、正直、尊重、响应的核心价值”,用大白话来说,就是其中很多用语暗含对印第安人、黑人等少数族群的歧视。比如书的第一版提到草原上“没有人,只有印第安人”(后来怀德自己改成了“定居者”),又如书中有许多对印第安人污秽脏臭的描写,还写到了白人殖民者的歧视心态,书中一个角色还说出了臭名昭著的谚语:“死了的印第安人才是好印第安人!”

不过如果就此认为怀德是一个种族歧视者,未免有失公允。事实上,“小木屋”系列是怀德对于童年时的西部生活的回忆,其中不可避免会涉及白人和印第安人之间的紧张关系,比如书中一个重要情节就是主角一家误入了印第安人保留地,违反了美国政府和印第安人之间的协议,引起紧张,最后被军队所赶走。种族间既有文化的隔阂,又有领地的争斗,没有敌意和偏见是不可能的。怀德只是通过一个孩子的眼睛,将这一切写实地反映出来,而非鼓吹种族主义。

另一方面,怀德也有许多印第安人健壮俊秀的描写,并通过主角父亲之口,驳斥了印第安人天生邪恶的论调:“其实印第安人也应该获得尊重,他们和我们一样,只是希望平安度日。你们想,他们已经多次被政府强迫向西迁徙,心中没有怨恨也是不可能的。”就当时而言,也算是进步的观念。大概因为这些正面例证,ALSC也只是强调怀德的问题在于语言层面,而未定性怀德为种族主义者。不过要让一个在十九世纪长大的作家使用今天政治正确的表达实在也太不易,要知道现在原则上就是“印第安人”也不该说,而应该称之为“美洲原住民”!

此次更名事件最耐人寻味之处在于,它并非新发现了怀德的什么问题或过失,像发现爱因斯坦的种族主义日记一样,而仅仅是确认了本来可以理解的历史局限性。承认和批评这些问题,与欣赏和纪念怀德的正面意义本来并行不悖。为什么要采取除名的激烈方式?ALSC的声明说:“对一些人来说,从她的作品中会感到实在的痛苦,而ALSC颁发以怀德名字命名的奖项,就年复一年地给人维护其作品的印象。”

去名事件,实际上是美国自由派持续多年的历史清算的一个新发展,之前推倒罗伯特·李等历史人物雕像的运动已经引起了很大争议和冲突。不过这在主张者看来,这些冲突说明了对方的冥顽反动,恰证明运动必须向更纵深的方面去发展,正本清源。然而,在复杂纠结的历史中,如果要求一切稍可能造成不适的历史遗产都在公共领域中消失,难道不同样是施加伤害?而这些声音的代表性也是可疑的,比如雅虎上压倒性的评论都反对去名,一条一千多人点赞的评论说:“作为美洲原住民的后裔,我不希望任何书籍、奖项、雕像、墓地、姓名被改变或毁坏或移走。历史在那里屹立,过去就是过去,而我们必须都向前看。”

(作者系学者、作家)

猜你喜欢
印第安人小木屋儿童文学
可可曾当货币使用
美丽的小木屋
刊首语
什么样的儿童文学作品才算优秀
儿童文学更需要成人关注
瞩望儿童文学高峰
还是那间小木屋
印第安人布克
READINGS
交友小木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