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尔夫凯勒奖的来历

2018-09-30 02:59林革
科学24小时 2018年9期
关键词:沃尔夫凯勒钟声

林革

保罗·沃尔夫凯勒(1856年-1906年)是一位业余数学家。他生于德国的达姆施塔特,父亲是一位富有的银行家。在他父亲死后,沃尔夫凯勒成了一名药师。后来或是为了在精神上寻找寄托,又或是他在神奇的数学世界中得到了快乐,总之他决心研究数学,并设立了沃尔夫凯勒奖。

保罗·沃尔夫凯勒进入大学攻读数学专业。求学期间,他痴狂地迷恋上一个漂亮女子,开始狂热追求。不同于在数学上的的追求,爱情是件“一个巴掌拍不响”的事情。单相思的他被一次次拒绝,沮丧失望累积成绝望,他感到生活已经失去了意义,心灰意冷之时决定结束自己无所依靠的生命。他决定在某天午夜钟声响起时,以自杀作别,再也不理会尘世俗事。

当然,在既定日到来之前,他还是淡然地做着该做的事情。预定死亡之日的傍晚时分,沃尔夫凯勒开始写下遗嘱,并给他所有的亲戚朋友写了诀别信。做完该做的一切,离零点还有几个小时的空闲。于是,他跑去图书馆耗时间,随意翻起了数学书。很快,他被库默尔的一篇解释柯西等前辈数学家关于“费马大定理证明為什么失败”的论文吸引住了。那是一篇伟大的论文,恰好非常适合一个要自杀的淡定的数学人士在生命的最后时刻阅读。所谓费马大定理,来历颇具戏剧性——在1637年的某一天,有“业余数学家之王”之称的皮埃尔·德·费马 (1601-1665年)在阅读丢番图的小册子《算术》时,忽然心血来潮,在第11卷第8命题旁写道:“将一个立方数分成两个立方数之和,或一个四次幂分成两个四次幂之和,或者一般地将一个高于二次的幂分成两个同次幂之和,这是不可能的。关于此,我确信已发现了一种美妙的证法 ,可惜这里空白的地方太小,写不下。”

360多年来,世界上许多著名数学家为探讨解决“费马大定理”而殚精竭虑,却都无功而返。虽然此时这个年轻人还不是专业数学家,但他还是看得入了迷。仿佛是上天的有意安排,他突然发现了这篇论文存在一个漏洞,他一时兴奋,试图马上证明这个发现。

此时的沃尔夫凯勒已然忘记了关于钟声响起时的计划,直到黎明,他完成了这个证明。这让他骄傲不已,一切失望创伤皆成过眼烟云。经过数学洗礼的他,决定重新立一份遗嘱,作为对拯救了自己的费马的感激和尊重,要把财产的一大部分以自己的名字设立一个奖项,奖给将来第一个成功证明“费马大定理”的人。沃尔夫凯勒奖就是这样诞生的。奖金在设立之初为10万马克(合1997年的100万英镑,不过颁发时因通货膨胀,实际只值3万英镑)。他充分认识到这个证明的艰巨性,因而将期限定为100年,事后证明他的预判极为准确。1995年,英国数学家安德鲁·怀尔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圆满解决了“费马大定理”的难题。这是这场旷日持久的接力赛中的最后一棒。他于1997年获得10万马克的沃尔夫凯勒悬赏大奖。

在当时,这是一项奖金丰厚且带有无上荣耀的奖项,因此一段时间里,数学迷们趋之若鹜,纷纷把“证明”寄给数学家,期望凭短短几页的初等变换摘取桂冠。为此,德国数学家兰道专门印制了一批回复此类人的明信片,上面印着:“亲爱的先生或女士:您对费马大定理的证明已经收到,现予退回,第一个错误出现在第___页第___行。”这个有趣的小插曲,给由于情感纠葛和数学魅力共同催生的沃尔夫凯勒奖,更增添了几分浪漫和神秘的色彩。

猜你喜欢
沃尔夫凯勒钟声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
我的妈妈是狼王
盛世钟声
新年的钟声
喜欢收集各种八卦这位作者就像“墙上的苍蝇”
海楼钟声(上)
成长感言/ 来自一支红玫瑰的自信
爱之声
意识形态和海伦.凯勒的另一面
生命真谛 在于忘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