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地理教学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策略

2018-10-20 03:24陶满仙
家庭教育报·创新教育 2018年7期
关键词:情感态度初中地理教学价值观

陶满仙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教育行业的进步,使得人们对于教育质量方面投入了较多的关注。随着国外教育理念的不断输入,国民越来越意识到我国传统教育在其教育管理方式方面存在较大的问题。传统教学强调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被迫接受,教师很少与学生之间发生互动。而情感态度培养的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其实就是素质教育方式的一种直接的体现。因此使得当前我国教育方式也在逐渐往情感态度的方向转化。及时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培养,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由于当前情感态度培养的推广方式还没有足够的规范,因此,本文主要根据自身教学经验对初中地理教学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策略进行浅析,希望为初中地理教学中渗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有一定帮助。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效性;策略

地理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帮助学生对自然科学有着更加清楚的认识,初中阶段学生所接受到的教学方式对其今后的学习之路有较大的影响。并且我国当前的教育环境也对初中地理的教育管理工作提出了更加高的要求。因此,为了使得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学习能够更加符合当前社会发展的方向,就有必要对当前的教育方式进行一定的改进,在其教学的过程中渗透情感态度自己价值观目标。而情感态度的培养方式与传统教育模式有着极大的不同,情感态度更多的是注重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并且在相互沟通之中对学生学习的知识点进行理解和形成一定积极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一、地理教学中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主要内容

第一,在进行地理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渗透一定的爱国主义情感教育,国内地理学习将会接触到我国地理环境以及地下所蕴藏的资源对不同地区人民的生活习惯以及乡土特征有一定的了解,因此当学生了解到我国地大物博,各民族团结如一家之后,就能使得其内心为祖国的强大自豪,并且逐渐的形成较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第二,在进行资源环境问题分析的过程中,对不同地区人口资源以及环境变化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同时在教师带领下对造成这些因素变化的原因进行分析,使学生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了解保护自然的重要性,逐渐养成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第三,地理课程教学过程中有很多内容是关于勇于实践、科学创新等内容,因此长期对其学习之后,将会逐渐的养成学生持之以恒、拼搏向上的精神,对其发展有着较大的帮助。

第四,在进行地理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会根据不同区域的地形、气侯、河流、植被等要素进行相互作用分析,培养学生事物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思想。同时,在教学时教师会让学生根据当时的热点事件对其进行一定的评价,使得自己的人文素养得到更好的培养。

二、地理教学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有效性策略

(一)充分发挥教材的载体作用

在进行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材是教师执教的基础,并且教材中也有很多值得挖掘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内容,因此教师在进行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严格将教材作为其实际教学的载体,并且从中挖掘出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相关的知识,对其进行一定的分析,提炼以及总结。

例如,在八年级上册的地理课本中,《辽阔的疆域》这一节内容,为了使得学生能够更加清楚我国疆域辽阔的优势,因此可以鼓励学生进行一定的课外阅读,经过一定的学习之后,既可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和为国自豪的情感,也可以使学生逐渐的形成一种求知的学习态度。例如,在对魏格纳与大陆漂移学说故事的阅读过程中,应该给你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让学生能够自己寻找其中的亮点,鼓励学生上课时将自己的感想与同学们进行沟通,帮助学生逐渐培养其敢于怀疑权威的精神,对其今后探索习惯的养成有着一定的帮助。

(二)充分發扬教师的引导作用,创设情境

与传统教学不同的是,传统教学中教师是知识的持有者,因此课堂中教师毫无疑问是整个课堂的中心,但是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教师在进行实际教学过程中主要起着引导的作用,不仅是对学生进行知识相关的引导,同时要帮助学生树立更加健康的价值观。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为了使得学生能够更加自主的参与到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课程的内容设置一定的情境,通过情境教学使得学生能够对其地理知识产生一定的兴趣,同时不由自主的参与到教师的教学环境中,通过这种方式就能够极大的提升其实际的教学效率,同时使得学生的学习效果更突出。例如从七年级开始接触到地理学习开始,教师就可以有意识的对学生的审美情趣进行培养,可以将《河流与湖泊》、《节约与保护水资源》等相关视频播放给学生看,让学生能够对世界有一定的好奇心,同时使得其学习的兴趣得到提高。

(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真实的情感来对这个世界进行更加清楚的认识。例如教师在讲述《地势与地形特征》时,学生就可以根据教材的地形图在图纸上简单的描绘我国的地形区和山脉的分布情况,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使得学生对我国的地形记忆更深,同时还能掌握文字、图表相互转化的学习观念,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进行实际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可以增强学生对地理学习的自信心,激发学生对地理学习的热情,增强地理学习的原动力,从而大大提高地理教学质量。因而对学生的终身发展,以及对国民素质的提高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董倩. 初中地理课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策略探析[J]. 考试周刊, 2014(87):142-143.

[2]陈艳艳, 杨华. 如何在初中地理课堂中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J].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2016(6):13-14.

[3]孙贵贞. 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环保意识的培养[J]. 教育, 2015(26):27-27.

[4]邵冬. 初中地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培养现状调查及其策略研究[D]. 湖北师范大学, 2017.

猜你喜欢
情感态度初中地理教学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
价值观(二)
价值观(一)
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图像教学探析
对初中地理教学中兴趣教学的探讨
2016年重庆中考语文试卷简评
高中体育教学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落实
浅析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谈数学教学中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注重体验,促进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