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设计预习的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2018-10-21 02:40柴薇
当代人(下半月) 2018年11期
关键词:课前预习能力学生

柴薇

摘要:尽管“素质教育”的口号喊了很多年,现阶段的小学生还是没有时间预习、预习缺乏方法、预习能力及质量不高。课前预习既是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同时也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只有认识到预习重要性,才能积极地去实践,并持之以恒,最终养成预习的好习惯.课前预习的重要性超过了我们的想象,如果一名学生预习不充分,直接导致了课堂上听课的效果差,做作业的速度变慢,课后复习的时间增加,同时还增加了错题管理的时间,这样学生课外学习的时间就缩短了,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课前预习;学生;能力;习惯重要性

核心素养培养目标下,有必要关注学生学会学习核心素养的培养。预习过程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环节,也是奠定新课教学基础的环节。需要重视预习单的设计,巧妙设计与运用。预习单是一种任务陈列的形式,它通过图文结合展现的形式,对预习过程中需要完成的任务和达到的目标进行了阐述。尽管预习有上述优点,但是教师在这方面的工作并不完善,他们认为课前预习适用于中学生,对于小学生来说并无必要。

一、明确预习目标

在对进行预习与不进行预习的学生学习效果对比后发现,有预习习惯的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更好,这充分说明了积极进行预习的必要性,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预习意识。教师在设计预习单前,首先得明确小学数学设计预习单的意义、作用,明确预习目标。预习单要能引导学生复习旧知识,学习新知识,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教师要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和不同年级数学阶段性任务,了解不同年级数学预习的目标。在素质教育及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下,奠定理论基础,做好预习单设计准备。预习单不光要包括新课的重难点内容,還要能鼓励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进行研究,要关注学生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例如,在教授长度单位这一课时,教师要教会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首先,教师要让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通过活动,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等于100厘米。在这节课的目标导向下,教师可以这样科学设计预习单:1.在生活中有哪些长度单位,举出例子;2.你能发现长度单位之间的规律吗?3.试着动手操作,量量桌子的高度和长度。

二、有机结合学生个性,精心设计数学课前预习内容

数学知识的连贯性是比较高的,学生们在对新知识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对旧知识的依赖度比较高,所以预习活动对学生们的数学学习是很有帮助的,而且小学生们在对知识进行学习的过程中,自控能力比较差,为了给学生们提供一个预习的方向和思考的目标,教师在引导学生们对预习活动进行参与的过程中,可以对学生们的兴趣爱好进行结合,根据实际的教材内容来对学生们的预习环节进行设计,以导向性、启发性、阶梯性为设计方向,帮助学生们通过预习活动对数学知识初步地进行了解。

一般来说,小学生们在学习知识的时候,对教师的依赖性比较高,在课前预习的过程中也是一样的,教师要对学生们的预习内容和目标进行明确,如果仅仅是让学生们熟悉课本内容,那么他们可能会对知识的实际运用产生偏差,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在学生们的预习活动中,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对课前预习的内容精心地进行设计。

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们对《3的倍数的特征》这节内容进行学习之前,可以让学生们先对书本上的内容进行预习,并通过预习活动,找出数字1~100以内所有3的倍数,有一个明确的预习目标之后,学生们的预习质量就会得到提高。

三、根据发展需要,优化预习内容

核心素养指出,要关注学生实践创新、学会学习、健康生活核心素养的培养。由此,在数学预习单设计时,要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在预习中动手实践操作、创新思考与生活应用。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预习单设计时,需要优化预习内容。鼓励学生探究新旧知识的联系,引导迁移拓展、类比分析,探究生活实际应用,激励动手实践、生活应用,探究数学学习价值,引导学会学习、互动合作、建立数学模型、搭建知识网络。如《小数的初步认识》知识中,基于学生发展需要,应优化预习内容。预习单设计如下:①复习《分数的初步认识》知识,将重点记录下来;②发现生活中的小数,举出例子;③试着画图分析10个中的4个,表示0.4;④学着将小数转化为分数,0.4表示10个中的4个,分数表示形式为?⑤类比分析,搭建新旧知识网络。基于优化预习内容,发展了学生学会学习核心素养。

四、坚持常抓不懈,培养学生预习习惯

把预习引入高效课堂且长期坚持下来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首先,寻找课前主动预习、成绩突出的同学,让他们做表率,谈心得,讲收获。教师课前布置层次不同的预习任务让学生主动去完成,只有通过自己亲身感知才会认可预习的重要性。想方设法激发其他同学课前预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容易带着愉快的心情投入到课前预习中去。预习兴趣会随着体验次数的增多,新鲜感会逐渐降低,时间长了就会对课前预习失去兴趣,甚至厌恶。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创新举措,强化学生的兴趣,使这种兴趣转变成一种习惯。在课堂中,我适当设置一些环节检测学生的预习情况,让他们交流预习方法。

结语:综上所述,要想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就需要教师不断地更新教学方式,科学设计预习单。预习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特别是在小学阶段,让学习建立此习惯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有着重大的意义。然而小学生在预习中并不如中学生那般有经验,预习效果相对较差,这就要求教师在此过程中对学生加以引导,从而让学生的自学能力与创新思维都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志新. 高效课堂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预习的策略研究[J]. 学周刊, 2017, 16(16):79-80

[2]嵇香. 加强小学数学预习单的设计方法探讨[J]. 新课程, 2016(31):78-78

[3]芮晨晨. 高效课堂背景下如何有效提升小学数学预习的问题探讨[J].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8(1):74-74

猜你喜欢
课前预习能力学生
小学数学课前预习式微课的应用策略
赶不走的学生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用好导学案将课前预习进行到底
你的沟通能力很好吗?
课前预习对初中数学教学的作用探讨
学生写话
做好课前预习
聪明的学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