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道路运输车辆综合性能要求和检验方法》(GB 18565—2016)解读

2018-11-28 06:32无锡市交通运输管理处
汽车维护与修理 2018年9期
关键词:驻车滚筒车速

无锡市交通运输管理处 周 玮

道路运输车辆综合性能主要包括汽车动力性、安全性、燃料经济性、使用可靠性、污染物排放、噪声及整车装备完整性等技术性能。在对其进行检测时,新版的《道路运输车辆综合性能要求和检验方法》(GB 18565—2016)在老版2001版标准的基础上做了相应的调整,其中对部分条款进行了必要的增减,并修改、完善了检验方法和技术等级的划分与评定项目。具体调整内容如下。

1 道路运输车辆人工检验原始记录单(人工检验部分)

1.1 核查评定

《道路运输车辆综合性能检验报告单》新增加了核查评定大项(见表A.1 道路运输车辆人工检验记录单),仅对于申请从事道路运输经营的车辆进行核查评定,包括人工检验记录单中的1号~10号项目。

1.2 唯一性认定

增加、明确了在用车辆的“唯一性认定”“部件总成”等要求(见6.1.1、6.1.12),并对GB 18565—2001标准部分内容进行了修改,对于在用道路运输车辆和申请从事道路运输经营的车辆进行综合性能检验时,需要进行唯一性认定,包括人工检验记录单中的11号~17号项目(见表A.1 道路运输车辆人工检验记录单)。

1.3 故障信息诊断

增加了在用车辆的“整车故障诊断”,对于在用道路运输车辆和申请从事道路运输经营的车辆进行综合性能检验时,凡装有车载诊断系统(OBD)的车辆,需要进行故障信息诊断,包括人工检验记录单中的18号~21号项目,共4项。

1.4 外观检查

GB 18565—2016删除、增加、修改了如下条款。

(1)删除了“起动性能”“气缸压缩压力”“发动机点火、燃料供给、润滑、冷却和排气等系统的机件应齐全”等要求(2001年版的4.1)。

(2)增加了在用车辆制动系技术状况的要求(见6.1.3)。

(3)删除了驻车制动的原则性要求(见2001年版的6.5、6.6)。

(4)将“踏板力”“驻车制动操纵力”移入制动性能检验的“试验条件”,删除了“制动踏板的自由行程应符合该车原厂规定”等要求(见7.5.3.3,2001年版的6.3、6.5)。

(5)删除了“转向操纵性”中“转向轻便性”“车轮定位值”“最小转弯直径”“转向轮最大转向角”等条款(见2001年版的7.2、7.4、7.5、7.7)。

(6)将在用车辆“行驶系”“悬架特性”等要求分别移入在用道路运输车辆的“外观技术状况”和“性能要求”(见6.1.5、6.3.9,2001年版的11.9、7.6)。

(7)增加了在用车辆对悬架和气体弹簧的要求(见6.1.5.7~6.1.5.8)。

(8)修改了轮胎要求的文字表述(见6.1.5.6,2001年版的11.9.1.1、11.9.1.2)。

(9)删除了“车轮总成的横向摆动量和径向跳动量”的要求(见2001年版的11.9.1.9)。

(10)将在用车辆“照明和信号装置及其他电气设备”的有关前照灯的要求移入在用车辆的“性能要求”,并修改了限值(见6.3.5,2001年版的8.1、8.2)。

(11)删除了“所有前照灯的近光都不得眩目”“汽车和挂车的外部照明和信号装置的数量、位置、光色、最小几何可见角度等应符合GB 4785的有关规定”“转向信号灯闪光频率”等条款(见2001年版的8.4、8.5、8.9、8.11、8.12、8.14、8.15等)。

(12)修改了在用车辆电气线路及导线的要求(见6.1.8.1,2001年版的8.21),在外观技术状况中,增加了卫星定位系统车载终端的要求(见6.1.8.3)。

(13)明确并修改了在用车辆车身两侧对称部位高度差的概念(见6.1.9.2 b,2001年版的11.1.1)。

(14)删除了“车身和驾驶室的技术状况应能保证驾驶员有正常的工作条件和客货安全”“安全出口”的结构尺寸及卧铺客车卧铺布置、通道宽度、乘客门一级踏步高度、挡泥板等要求(见2001年版的11.8.1、11.8.9、11.8.12~11.8.15等)。

(15)删除了“左、右轴距差”“车辆的外廓尺寸限值”“车辆后悬”“车辆质量参数”“滑行性能”“润滑检查”“车身和驾驶室应坚固耐用”等要求(见2001年版的11.1.1、11.2.1、11.2.2、11.3、11.5、11.7、11.8.2)。

对于在用道路运输车辆和申请从事道路运输经营的车辆进行综合性能检验时,需要进行外观检查,包括人工检验记录单中的22号~69号项目,共53项。

1.5 运行检查

对于在用道路运输车辆和申请从事道路运输经营的车辆进行综合性能检验时,需要进行运行检查,包括人工检验记录单中的70号~84号项目。

1.6 底盘检查

对于在用道路运输车辆和申请从事道路运输经营的车辆进行综合性能检验时,需要进行底盘检查,包括人工检验记录单中的85号~101号项目。

1.7 数据记录

对于在用道路运输车辆和申请从事道路运输经营的车辆进行综合性能检验时,需要进行分级项检验检测,包括人工检验记录单中的102号~107号项目,共6项。

1.8 测量项

对于在用道路运输车辆和申请从事道路运输经营的车辆进行综合性能检验时,需要进行外廓尺寸和车厢栏板高度测量,包括人工检验记录单中的108号和109号项目,共2项。

2 仪器设备检验部分

2.1 动力性检测

2.1.1 压燃式发动机车辆动力性检测

压燃式发动机车辆动力性检测方法和采集计算方法是,将被检车辆驶上底盘测功机,等底盘测功机的举升气缸下降后,被检车开始逐步换挡加速,车轮在底盘测功机上滚动,当车辆挡位升到直接挡时,将加速踏板踩到底,控制车速并稳定在95 km/h(如果是危险货物运输车辆应为80 km/h),这时的车速乘以0.86,称为额定功率车速(简称额定车速Ve);同时测功机根据被检车检测前录入的相关信息,按照该车型的相关注册参数,开始恒力加载,加载力变化应稳定在±20 N,恒力加载时的车速应能稳定3 s,且速度的波动不超过±0.5 km/h,这个速度称为驱动轮稳定车速(简称稳定车速Vw)。如果Vw≥Ve,则为一级车,反之降为二级车测试,这时加载力会降低,这时如果Vw≥Ve,则为二级车,反之系统会自动认定不合格,检测结束。

需要注意的是,在设备报告动力性一栏中,显示的数据有达标功率、额定车速、加载力、稳定车速,其中达标功率跟注册录入的发动机额定功率有关,如果测试结果为一级车,达标功率是发动机额定功率乘以0.82,如果是二级车或不合格车,达标功率是发动机额定功率乘以0.75。

根据GB 18565—2016的6.5.4.2可知,加载力计算公式为FE=Fe-Ftc-Fc-Ff-Ft,其中FE为检测环境下功率吸收装置在滚筒表面上的加载力,单位为N;Fe为在Ve车速点,发动机达标功率换算在驱动轮上的驱动力,单位为N;Ftc为底盘测功机内阻,单位为N;Fc为轮胎滚动阻力,单位为N;Ff为在Ve车速点,发动机附件消耗功率换算在驱动轮上的阻力,单位为牛顿N;Ft为车辆传动系允许阻力,单位为N。

(1)Fe的计算公式为F =3600×η×Pe/αd×Ve,其中Pe为发动机额定功率,单位为kW;η为功率比值系数,动力性达标检验时η=0.75;αd为压燃式发动机功率校正系数,发动机因子fm取0.3。由此可看出发动机额定功率越大,加载力就越大,如果注册录入的发动机额定功率过大,加载力就会过大,车轮在测功机上有可能运转不了,不仅对车辆有损伤,而且还会造成动力性测试不合格。如果录入的数据过小,加载力过小,就不能反映出车辆真实的动力性能。

(2)Ftc按GB 18565—2016中6.5.4.2.3表7取值,它与台架滚筒数有关系,所以在参数设置里面需要正确设置“滚筒数”参数。

(3)Fc的计算公式为Fc=fc×GR×g,其中fc为台架滚动阻力系数,Ve≥70 km/h时,fc取2f;Ve<70 km/h时,fc取1.5f;f是汽车在水平硬路面上行驶的滚动阻力系数,子午线轮胎取0.006,斜交轮胎取0.010;GR为驱动轴空载质量,单位为kg;g为重力加速度,取9.81 m/s2。因此驱动轮空载质量录入的越大,加载力越小,另外还跟驱动轮的轮胎规格有关系;挡位选择上,在加速踏板踩到底尽量用速度低于70 km/h的挡位。

(4)Ff的计算公式为Ff=3600×fP×Pe/αd×Ve,其中fP为Ve车速点时的发动机附件消耗功率系数,当发动机铭牌(或说明书)功系参数以额定功率表征时,fP取0.1;以车辆铭牌最大净功率表征时,fP取0。由此看出,以额定功率表征时加载力要小,以最大净功率表征时加载力要大。

(5) Ft的计算公式为Ft=0.81×(Fe-Ff)。

根据以上所述,除了软件设置中滚筒数要正确设置、功率修正系数计算要用到环境参数(温度、湿度、大气压)之外,注册信息中参与加载力计算的有发动机额定功率、轮胎规格、功率表征方式及驱动轴空载质量,其中发动机额定功率的影响最大,所以这些信息在注册时必须录入正确。

2.1.2 点燃式发动机车辆动力性检测

点燃式发动机车辆动力性测试方法和采集计算方法与压燃式发动机有所不同。将被检车辆驶上底盘测功机,等底盘测功机的举升气缸下降后,被检车以3挡逐步加速,当发动机转速达到发动机额定转矩转速时并稳定,这时测得的轮边线速度为额定转矩车速Vm,如果额定转矩车速Vm≥80 km/h时,应降低一个挡位,重新测取额定转矩车速Vm,稳定后按采样开关,然后继续加速,测功机开始加载,加载力变化应稳定在±20 N,此时稳定的速度为驱动轮轮边稳定车速Vw,Vw应稳定3 s,速度波动不超过±0.5 km/h。如果Vw≥Vm,则为一级车,反之降为二级车继续测试,这时加载力会减弱,如果Vw≥Vm,则为二级车,反之系统会则自动认定不合格,检测结束。

注册信息中,额定转矩转速乘以额定转矩,再除以9549是额定转矩功率,如果测试结果为一级车,设备报告中的达标功率应该是额定转矩功率乘以0.82,如果是二级车或不合格是额定转矩功率乘以0.75。

根据GB 18565—2016的6.5.5.2计算加载力,与压燃式发动机车辆不同的是点燃式要在Vm车速点,检测环境下发动机达标转矩换算在驱动轮上的驱动力,因此注册时录入的额定转矩和额定转矩转速越大,加载力就越大,车辆动力性越不容易合格。点燃式不用选择功率表征方式,其他参数与压燃式发动机车辆的影响一样。

除了软件设置中滚筒参数要正确设置、功率修正系数计算要用到环境参数(温度、湿度、大气压)之外,注册信息中参与加载力计算的有额定转矩、额定转矩转速、轮胎规格、驱动轴空载质量。

2.2 燃料经济性测试方法

发动机经济性测试方法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使用的油耗仪采用了碳平衡方法,通过采集汽车发动机排放污染物分析其燃料消耗量。底盘测功机则根据驱动桥数分为:单驱动轴10 t或13 t通用底盘测功机(二轴四滚筒底盘测功机);双驱动轴13 t三轴四滚筒底盘测功机(见5.2.2、6.6,2001年版12.2)。

检测燃油消耗量时,被检车辆驶上底盘测功机,等底盘测功机的举升气缸下降后,插好油耗仪集气管,起动发动机,挂挡加速到50 km/h(中级、普通级营运客车和营运货车为50 km/h,高级营运客车为60 km/h),稳定车速15 s后,开始采样,采样的时间为60 s,在这75 s时间内,车辆的速度波动不能超过0.5 km/h,加载力变化不能超过±20 N,如果超出时间就会重新计算。

台架加载力就是模拟车辆在路面上的行驶阻力,它是由滚动阻力和空气阻力构成,依据是GB/T 18566—2011附录B的台架加载阻力的计算方法。由此可见,注册车长、车高、前轮距、总质量、驱动轴空载质量等数据时,数据越大计算出的加载力越大,检测出来的燃油消耗量也越大。另外还跟客车类型等级、货车车身型式、轮胎规格等有关。在燃油消耗量计算中,油品密度也被列为计算范围,所以燃油类型也要输入正确,否则对检测结果也会有影响。

2.3 制动性能检测

新标准增加了台架检验设备(见5.2.3、6.7,2001年版6.13)。采用的是滚筒反力式制动检验台或平板式制动检验台检验,制动力的单位为daN。

2.3.1 检验准备

(1)检测制动协调时间和汽车列车的制动时序,应安装制动踏板开关。

(2)采用滚筒反力式制动检验台检验行车制动和驻车制动时,可在非测试车轮后垫三角垫块,防止车轮后移。

(3)并装双驱动轴采用滚筒反力式制动检验台检验时,应使桥间差速器起作用。

(4)检验台架旋转部件及电气系统应预热。

2.3.2 滚筒反力式制动检验台检验方法

(1)测取被检车辆各轴的静态轮质量。

(2)将被测车轮置于制动台两滚筒之间,变速器为空挡。

(3)起动制动台左、右滚筒的驱动电动机,2 s后按提示将制动踏板缓踩到底(液压制动保持规定的制动踏板力),测取左、右车轮最大制动力及制动全过程的数据,对驻车制动轴实施驻车制动,测取驻车最大制动力。

(4)依次检测各轴。

注意:检测制动协调时间应急踩制动踏板。

2.3.3 滚筒反力式制动检验台制动性能参数的计算

按以下方法计算静态轮荷及静态轴荷、整车制动率、轴制动率、制动不平衡率、制动协调时间和驻车制动率等制动性能参数。

(1)静态轮荷及静态轴荷的计算。计算静态轮荷时,轮质量应换算为轮荷,单位为daN,重力加速度取9.81 m/s2。静态轴荷为同轴左、右轮的静态轮荷之和。

(2)整车制动率的计算。整车制动率为测取的所有车轮最大制动力之和与整车重量(各轴静态轴荷之和,以下同)的百分比。当半挂牵引车与半挂车相连时,牵引车整车制动率为牵引状态下,牵引车各车轴所有车轮的最大制动力之和与牵引车整车重量的百分比,半挂车整车制动率为牵引状态下,半挂车各轴所有车轮的最大制动力之和与半挂车整车重量的百分比。

(3)轴制动率的计算。以同轴左、右轮较后产生车轮抱死滑移时刻为取值终点,若左、右轮无法达到抱死滑移,则以较后出现车轮最大制动力时刻作为取值终点。在取值终点前的制动全过程中,测取各轴左、右车轮的最大制动力,并计算各轴左、右车轮最大制动力之和与各轴静态轴荷的百分比。

(4)制动不平衡率的计算。以同轴左、右任一车轮产生抱死滑移时为取值终点,如左、右轮无法达到抱死滑移,则以较后出现车轮最大制动力时刻作为取值终点。在取值终点前的制动全过程中,计算同时刻左、右车轮制动力差的最大值与该轴左、右车轮最大制动力中较大者的百分比。除前轴外,当后轴的制动率≤60%时,用该值除以该轴静态轴荷的百分比。

(5)制动协调时间的计算。以制动踏板开关的触发时刻作为起始时刻Tb,以制动全过程中,各轴所有车轮同时刻的制动力之和达到整车制动率规定值的75%时刻为终止时刻Te,Te和Tb的时间差即为制动协调时间。当整车制动率不能达到规定值时,制动协调时间不做计算和评价。

(6)驻车制动率的计算。驻车制动率为测取的各驻车轴最大驻车制动力之和与整车重量的百分比。

2.3.4 平板制动检验台检验方法

(1)将被检车辆变速器置于空挡(自动变速器置于“D”挡),以5 km/h~10 km/h的速度直线滑行。

(2)当所有车轮均驶上制动平板时,急踩制动使车辆停止,测取各车轮的最大轮制动力、制动全过程的数据及动、静态轮荷,重新起动车辆,当驻车制动轴驶上制动平板时实施驻车制动,测取各驻车轴制动力。

注意:车辆停止时,如被测车轮离开制动平板,制动检测无效,应重新检测。

2.3.5 平板制动检验台制动性能参数的计算

按以下方法计算静(动)态轮荷及静(动)态轴荷、整车制动率、轴制动率、制动不平衡率、制动协调时间、驻车制动率及汽车列车制动时序和制动力分配。

(1)静(动)态轮荷及静(动)态轴荷的计算。静态轮荷及静态轴荷的计算同滚筒反力式制动检验台的计算方法。动态轮荷取同轴左、右轮制动力最大时刻分别对应的轮荷,动态轴荷为同轴左、右轮动态轮荷之和。

(2)整车制动率的计算。整车制动率为测取的各车轮最大制动力之和与静态整车重量的百分比。当半挂牵引车与半挂车相连时,牵引车整车制动率、半挂车整车制动率的计算同滚筒反力式制动检验台的计算方法。

(3)轴制动率、制动不平衡率、制动协调时间和驻车制动率的计算同滚筒反力式制动检验台检验的计算方法。计算轴制动率时,乘用车轴荷取动态轴荷,其他车辆的轴荷取静态轴荷。

(4)汽车列车制动时序的计算。以制动踏板开关的触发时刻为起始时标,计算汽车列车各轴制动力分别达到静态轴荷的5%和最大轴制动力的时间及时间差。

(5)汽车列车制动力分配的计算。计算汽车列车整车制动率、牵引车整车制动率和挂车整车制动率;分别计算牵引车整车制动率、挂车整车制动率与汽车列车整车制动率的百分比。

2.3.6 路试检验

路试检验,增加了路试检验行车制动的设施及设备,要求如下(见5.2.3.4、6.7.2,2001年版6.14)。

(1)在平坦、坚实、干燥、无松散物质且轮胎与地面间的附着系数不小于0.7的水泥或沥青路面,长度不小于100 m。

(2)试验通道应设置标线。对于乘用车、总质量不大于3500 kg的车辆,标线宽度为2.5 m,汽车列车及其他车辆为3 m。

(3)采用便携式制动性能检测仪或无触点速度分析仪、五轮仪检验。

2.3.7 驻车制动

增加了路试项目,检验时车辆在空载状态下,驻车制动装置应能保证车辆在坡度为20%(对总质量为整备质量的1.2 倍以下的车辆为15%)的坡道上行和下行两个方向保持静止不动,时间不应少于5 min。可使用驻车制动专用检测设备检验驻车制动性能。(见5.2.3.5、6.7.2,2001年版6.14)

2.4 排放性能检测

(1)设备要求。点燃式发动机排气污染物采用排气分析仪检验,压燃式发动机排气烟度采用不透光烟度计检验,对于2001年10月1日前生产的在用车辆,采用滤纸式烟度计检验。(见5.2.4、6.8,2001年版9.1)

(2)检验方法。点燃式发动机汽车按GB 18285规定的双怠速法或简易工况法检验,当被检车辆不适合外接发动机转速表时,可根据车载转速表指示值控制发动机转速。压燃式发动机汽车按GB 3847规定的自由加速不透光烟度法或加载减速法检验。

2.5 转向操纵性检测

(1)转向盘的最大自由转动量。最高设计车速大于100 km/h 的道路运输车辆,其转向盘的最大自由转动量小于15°,其他道路运输车辆小于25°;取消了转动转向盘的操纵力检测。(见5.2.5.2、6.9,2001年版7.1、7.2)

(2)转向轮的横向侧滑量。转向桥采用非独立悬架的车辆,其转向轮(含双转向桥的转向轮)的横向侧滑量应在±5 m/km范围内,明确了双转向桥也要检测侧滑量。(见5.2.5.1、6.9,2001年版7.3)

(3)悬架特性。设计车速大于100 km/h,轴质量小于1500 kg的客车,其轮胎在激励振动条件下测得的悬架吸收率应大于40%,同轴左、右轮悬架吸收率之差应小于15%;删除了用平板检测台检测方法。(见5.2.6、6.10,2001年版7.6)

2.6 前照灯检测

前照灯远光发光强度、远光光束和近光光束照射位置的限值作了调整(见5.3.1、6.11,2001年版8.1、8.2)。

2.7 车速表检查

修改了车速表示值误差限值。车速表指示车速与实际车速间应符合关系式0≤V1-V2≤(V2÷10)+4,式中V1为车速表指示车速,V2为实际车速,单位为km/h。(见5.3.2、6.12,2001年版11.4)

猜你喜欢
驻车滚筒车速
驻车操纵手柄噪音的分析和改进
滚筒洗衣机
元征X-431实测:2012年奔驰R300刷隐藏功能修改最高车速限制
滚筒游戏(大班)
基于多信号源融合的汽车车速信号处理及应用
小包角滚筒的设计改进
2012款奔驰R300车修改最高车速限制
2010款别克君越车电子驻车制动功能失效
跑跑卡丁车
2017款一汽奥迪A4L(B9)新技术剖析(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