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光、暗影的戏剧营造
——论拉图尔的艺术特色

2018-12-12 08:20李娇娇青岛大学山东青岛266000
丝路艺术 2018年12期
关键词:乐师烛光眼神

李娇娇(青岛大学,山东 青岛 266000)

一 神秘的烛光

拉图尔《新生儿》

以拉图尔绘画艺术中的夜间烛光画来分析,题材和人物来源于圣经,《新生儿》这幅画中一位年轻端庄的母亲,面容平静双手温柔的抱着一个沉睡安稳的婴儿,左边一位手捧蜡烛的女人,用手遮挡住一侧的烛。画面的光源从左到右衬托出了母亲和婴儿简洁而不简单的外轮廓,从上到下强调明暗的变化,增强画面丰富感。在对婴儿后脑勺的头骨圆形进行方形修改及强化,后脑勺的方和脸蛋的圆进行了强烈突出的对比,婴儿身体的外轮廓也精心设计,简洁、明确。及注重立体的塑造又进行了平面的图形设计。 画面的每一处都彰显画家在光影和外形设计上的深思熟虑。

和另一位光影大师伦勃朗相比较,伦勃朗更注重画面整体空间的表达,强调空间、注重体积、重视纵深感,如《镜前的玛德莱娜》、《木匠圣约瑟》细看这些作品中的烛光我们能看到人物手中的烛光都是半遮半掩的,这无疑是一种语言的隐喻,象征光明、幸福、自由和渴望,对于美好的渴望在当时社会是无法立即实现的,欧洲“三十年战争”使拉图尔居住的洛林地区沦为杀戮的战场,半掩的烛光像是在暗喻人世间幸福的曙光终将会有到来的一天;烛光这一独特的表现形式,在拉图尔的作品中被表达得极致。营造出独特、厚重、且富有个性的新画面,相比较与当时其它画家而言。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艺术财富,让后人孜孜不倦的膜拜和解读。

二 戏剧人物的主观表达

我们从拉图尔另类题材世俗画中来分析他艺术表达的体现,首先从戏剧表达上来分析,在作品图2《作弊者》中拉图尔用中国画传统的绘画呈现方式即平面依次排开来展现了人物之前的戏剧纠纷。从画中塑造的四个人物来看,描绘的是社会各阶层人物内心情态,用独特的绘画手法来传达自己的主观意识。左边第一个穿灰褐色短皮上衣的男子,熟练老套的将换取的扑克牌藏之身后腰间,一脸从容,眼神装作无知无畏;第二个人物衣着朴素,手握酒杯眼神则看向对面的那位衣着华丽、涉世未深的少年,仿佛他早已知晓了一切阴谋。中间那位珠光宝气的少妇则用眼神疑是打量作弊者,或是与早已被他收买串通一气的佣人用眼神交流彼此的暗语。这像是一个早已成熟的陷阱,等待围捕新鲜的猎物,最右边那位年轻的贵族完全没有意识到这黑暗的一幕。我们从另一种方式来解读拉图尔塑造的这位不经世事的少年,仔细观察少年的眼神,从眼珠的透视关系来看,他正撇向画面正前方也就是观众、读者,另一种结论会不会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而这一切却无法下定论,这正是画家拉图尔的绘画语言的魅力。拉图尔主观意识的表达从作品人物眼神来看十分清晰,在人物的眼神中让人体会到人物的性格特征及人性的真实一面。基督教宣扬人生即有罪,人活着是为了唤醒自己的灵魂,赎清自己的罪孽,拉图尔用画笔揭露世间百态,真实的人性面孔,被刻画得栩栩如生。

三 独特的艺术构图视角

拉图尔的作品在人物构图排版上大部分都一字排开,从多重视角来展现人物之间的戏剧情节,从眼神来引导观众了解人物内心动态。如《乐师们的争吵》,展现了两个乐师之间的纷争,身旁有三位旁观者做出了不同的神态,中间那位乐师右手拿着长笛喇叭阻挡对方的进攻左手高举柠檬意图对向敌人的眼睛,在气势上已经压倒对方,长笛喇叭的形状和身上腰侧的喇叭形状形成了T 字形,分割了画面,使得画面更具有稳定感。右边两个男乐师面露悦色,加重了画面的戏剧感,拉图尔主观的把争吵的主人公人物比例放大一些,背景人物比例略小一些,以此来突出画面中心,在黑白平面构成上左边的妇女头巾为浅色,右边的乐师依着也为浅色两者之间互相呼应,增加画面明度的丰富性。艺术构图视角可见非常独特。他所塑造的人物形象造型近乎完美,删繁取简,惜墨如金。

在构图手法上几何化处理非常显著,形式感和视觉冲击力撞击观众视野,作者画面中事物的外形简化成几何状,经过画家精心布局使画面在空间上和背景上衔接得高度融合,如图一《新生儿》画中的两个人物几乎撑满整个画面使得画面视觉效果非常饱满,背景及人物的一部分融入了浓郁的夜色中让画面的氛围更加凝重。增加画面艺术节奏感,熟睡的婴儿可看作是一个长方体对比中又有和谐,给人以很强的视觉震撼力。

结语

拉图尔,这位尘封几个世纪不被人们所知的烛光大师,描绘光影的游吟诗画家已经和我们飘然离去,而人们对他作品的呼声却越来越高,世界各地的展览馆都以能拥有他的画作为荣,即使在消逝的三个世纪之后,重燃起他作品的辉煌之光对后世依旧有极大的启发作用,后来发展的立体派中便有展现,他的更多未解之谜有待后世去探索与发现。

猜你喜欢
乐师烛光眼神
生命的顽强
烛光颂
确认过眼神
岁月深处的烛光
烛光被山风拉长
明代戏曲乐师顿仁考略
确认下眼神,你是不是靠谱的人
搞笑秀
布莱梅市的乐师
跃动的烛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