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饰之言德亡
——《论语》夜读

2019-01-11 13:35陈宝贵
河北教育(教学版) 2019年5期
关键词:本心仁爱真人

○陈宝贵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读罢此言,我们不得不为孔子对人性无与伦比的洞察力而赞叹唏嘘。我们知道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这里对人的评价同样以“仁”作为标准。

“鲜矣仁”,中的“鲜”,即少。也就是说,“巧言令色”的人,他们往往缺少仁爱之心。一个“鲜”字,可看出孔子对此类人的行为判断准确但不绝对;用词也颇具分寸感,这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圣哲”高度的语言自觉。

那么,什么是“巧言令色”呢?

“巧言令色”高度概括了“鲜矣仁”者的特征。“巧言”即我们平常说的花言巧语。“令色”,单说“令”为善的意思,这里应为“伪善”。整句话的意思就是,花言巧语,伪善的面貌,这种人仁德之心是不会有的。如果“巧言”讲究的是语言机巧,而“令色”则是一种表面的态度。这种态度善于用谄媚和悦的神色取悦于人。

东汉经学家包咸解释说:“巧言,好其言语;令色,善其颜色。皆欲令人悦之,少能有仁也。”宋儒朱熹在他的《论语集注》中说:“巧,好。令,善也。好其言,善其色,致饰于外,务以悦人,则人欲肆而本心之德亡矣。”这里用一个“亡”字替代了“鲜”字,其意自然严重多了,决绝多了,深恶痛绝多了;而《四书辨疑》对朱子所说评论到:“致饰于外,言甚有理。必有阴机在内,而后致饰于外,将有陷害,使之不为提防也。语意既已及此,其下却但说本心之德亡,而不言其内有包藏害物之心。所论迂缓,不切于事实,未能中其巧言令色之正病也。本心之德亡,固已不仁。不仁亦有轻重之分,其或穿穴逾墙,为奸为盗;大而至于弑君篡国,岂可但言心德亡而已哉!盖巧言,甘美悦人之言。令色,喜狎悦人之色。内怀深险之人,外貌往往如此。”这里把“巧言令色”的特点、表现、目的分析得更加透彻。现实生活中,巧言令色的人,一般有两个特点:一是在强势者或自己上司面前虽舔脸谄笑、毕恭毕敬,其实内心却打着自己的小算盘,口是心非、阳奉阴违;二是在弱势者面前则狐假虎威、狗仗人势。古往今来,任何地方,都有这种“巧言令色”的“小人”在。所以孔子才发出“鲜矣仁”的千古感叹。

巧饰之言德亡,做人需要真诚。教育也需要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健全人格的培养,首先需要教育者能够做到不唯上,不唯书,敢于坚持真理,不为自己私利而巧言,不为自己的目的而令色。用人格滋养人格,用真诚培养真诚,用仁爱孕育仁爱,“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育的铁律是,只有我们自己真了,不巧言,不令色,才能担当起培养“真人”的历史使命,从而使社会走向仁爱和谐的“大同”境界。

猜你喜欢
本心仁爱真人
跨年时 有所思
“岁月更迭·设计本心”——WAD广州设计分享会圆满举办!
James Legge’s Translating Chinese Classics into English:An Examination of Translational Eco-environment and his Multidimensional Adaptive Selection
噪音会改变味觉借阅真人的图书馆
做动保,最重要是“守得住本心”!众乐坚持打造贴近一线需求的产品
结庐在人境
仁爱至和 笃行达慧——至和教育的理念体系与实践体系构建
仁爱篇(上)为人撑伞
仁爱来到我身边
COCO×读者 真人亲身拍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