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老字号”亟待创新发展

2019-01-28 10:56范海霞
浙江经济 2019年1期
关键词:老字号杭州企业

□范海霞

“老字号”是城市的文化符号,是“全面推进文化兴盛行动”的重要内容,也是杭州特色商业的重要载体和扩大消费的有生力量,对进一步提升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应坚持保护与发展并重、继承与创新并举、经济与文化共荣,在资金支持、税收优惠、人才培养、文化传承等方面支持老字号创新发展,真正保护好、传承好、发展好杭州“老字号”。

加快推进老字号立法工作

从根本上解决对老字号企业的保护问题,必须从法律上明确、固定下来。2016年12月,《厦门老字号保护发展办法》对外公布,并于2017年5月1日起实施,厦门作为第一个为老字号保护与发展立法的城市,其对于老字号的保护与重视程度,值得学习。杭州商务委、老字号研究院、老字号协会等也已组织开展了立法调研,积极推动立法工作。杭州也应加快老字号立法工作,尽快将老字号保护和促进条例列入立法计划,明确杭州老字号认定条件、认定程序、年审制度、退出机制等,从顶层设计层面建立起杭州老字号品牌保护体系、促进体系、创新发展体系和评价传播体系,为规范杭州老字号的申报与认定、保护与发展、监督与管理提供法律依据。

恢复杭州老字号企业认定

2018年,国家商务部起草了《中华老字号认定管理办法》,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浙江省也认定了第六批浙江老字号。建议杭州恢复老字号认定工作,认定标准上,建立杭州老字号认定标准体系,既要与中华老字号、浙江老字号认定标准相统一,又要契合市场新形势,体现杭州老字号特色。同时,通过规范的认定保护,逐步培育杭州新“老字号”。申报流程上,建议建设杭州市老字号信息管理系统,企业通过信息系统进行申报,努力实现老字号申报认定的“最多跑一次”;名号使用上,要明确“杭州老字号”名称、标志的使用规范以及对不正当使用的惩处规定,若有损害消费者利益或损害杭州老字号信誉的行为,要限期改正,拒不改正或情节严重者撤销杭州老字号称号。

组织实施老字号动态管理

开展老字号普查,完善杭州老字号名录。建议商务、经信、文物等部门,联合市老字号协会,开展全市老字号普查,摸清“家底”,做到“梳理一批”的同时“挖掘一批”。即既对现有老字号企业,全面掌握其总体情况、分布状况、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又在普查过程中发现、发掘一批新“老字号”,不断完善杭州老字号企业名录。建立健全老字号档案,逐步完善数字化档案。早在2010年杭州就下发了《关于加强杭州老字号档案工作的意见》,但该《意见》只是原则上指导老字号企业档案建设和管理工作,各企业档案建设管理情况参差不齐。建议在杭州市老字号信息管理系统中,为每一个老字号企业建立档案,运用信息化手段记录老字号传统手工技艺、发展史料等,全面记录老字号企业发展历史和现状。制定杭州老字号年审制度,建立退出机制,强化动态管理。可借鉴北京的做法,从企业经营状况、传承创新发展、信用情况等方面对企业进行年审,建立健全杭州老字号统计监测制度,掌握老字号经营动态;获得杭州老字号称号的商事主体,由于经营状况变化等不再具备杭州老字号认定条件的,应取消其老字号称号;实施诚信红黑名单制度,并纳入信用信息共享平台。

开展重振老字号专项行动

建议由主管部门牵头,相关部门联动,重点围绕进展会、进社区、进楼宇、进校园等专题活动,组织开展一系列重振杭州老字号专项行动。比如,“老字号·新活力”改革创新行动,推动国有老字号企业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建立老字号改革创新“孵化”机制,鼓励老字号对接资本市场,支持老字号企业战略重组。“老字号”新零售行动,推动老字号打通社区零售渠道,支持老字号进入“新零售”场景,线上线下联动推送,提高中青年消费群体对老品牌、老字号的认知认同。“老字号+”品牌提升行动,实施“互联网+老字号”“老字号+特色街区”“标准+规范”等行动计划,激发杭州老字号品牌活力,支持杭州老字号与电商平台对接,为进驻企业提供宣传、推广、费用等方面的优惠措施。“老字号”文化展示行动,通过展位补贴等方式,鼓励、支持杭州老字号进展会,充分展示杭州老字号历史文化内涵,讲好杭州故事。“老字号”进校园行动,推出一批进校园课程、老字号实践基地,鼓励青少年传承老字号文化技艺。

鼓励老字号跨界合作发展

鼓励老字号企业联合打造创新创业共享平台。借鉴上海黄浦区的做法,支持老字号企业“抱团”发展,联合打造创新创业公益平台,建立扶持机制和推进机制,促进老字号企业在团队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创新提升。鼓励打造老字号企业集团。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鼓励有实力的企业打破地域、行业和所有制界限,以品牌为中心,组建老字号企业集团,提高“老字号”整体竞争能力。鼓励老字号企业开展跨界合作。比如,王星记联姻万事利打造“最忆是杭州”伴手礼,这种跨界模式要总结推广,进一步鼓励、支持杭州老字号企业研发联名系列、文创系列、伴手礼系列等跨界产品。鼓励老字号“走出去”。支持杭州老字号响应“一带一路”倡议,鼓励有实力的老字号积极参与境外资源开发合作,布局“一带一路”营销网点。对于建立海外推广平台的老字号企业,给予一定的资金补贴或奖励,为杭州老字号布局“一带一路”和国际化发展提供宣传推广、需求对接、项目招商、投资合作等服务。

重视老字号展示载体建设

重点围绕老字号博物馆的建设与管理、老字号街区的改造与提升,着力打造杭州老字号展示平台体系。一是鼓励有条件的老字号企业建设博物馆或陈列馆。一方面,加大资金等政策支持力度,支持老字号企业建设形式多样的博物馆、陈列馆,可大可小,可以是独立的也可以是馆店一体的,既作为老字号自身文化传承的载体,又能增加消费者体验功能,推进老字号创新发展。另一方面,学习借鉴兄弟城市的做法,考虑建设杭州市综合性的老字号博物馆。二是保护老字号原址风貌。将符合条件的老字号确定为文物保护单位或历史建筑进行原址保护,并纳入杭州市文物工作体系。在编制城市规划时,要对老字号所在建筑提出保护措施。三是加大老字号品牌在历史街区集聚。对河坊街、中山中路、塘西水北街等商街进行摸底调查,研究制定业态准入标准和调整机制,适当控制非老字号商业的招商规模,研究制定对老字号特别是传统手工品牌的租金优惠、减免等政策,使老字号能进得起街区,保持老字号街区的特色与品质。在延安路改造提升过程中,切实提升毛源昌、采芝斋、张小泉、王星记、都锦生等老字号的国际知名度,使老字号成为延安路商业街的特色和招牌。四是在杭州火车站、萧山国际机场等城市门户、窗口开辟老字号经营专区,以优惠的租金吸引杭州老字号企业入驻。

建立老字号非遗保护机制

一方面,鼓励和引导老字号企业积极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和代表性传承人;另一方面,要完善老字号非遗保护机制,使非遗传承人想传承、能传承。一是完善传承人激励机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和发放专项培训券补贴等方式,组织开展非遗老字号传统技艺掌门人、传承人专题研修班。支持老字号非遗传承人设立代表性传承人工作室,制定传承人专项津贴管理办法,每年对代表性传承人传艺授徒给予相应补贴。二是完善人才培养机制。支持传统工艺类项目开展多种形式的拜师收徒仪式,建立人才培育体系和传承机制,完善专业技术职称序列评定机制。支持杭州职业技术院校开设老字号非遗相关专业或课程,聘请老字号技艺传承人兼职任教、授徒传艺。同时,鼓励企业参与各级政府部门和协会组织的技能大赛和技能大师认定,推动技能人才的培养。三是完善老字号非遗生产性保护机制。鼓励老字号非遗企业积极开展生产性保护,比如认定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并给予扶持,推介、宣传、展示相关文化产品和服务,提供与高等学校、研究机构交流机会,搭建与文创企业交流合作的平台等。

猜你喜欢
老字号杭州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让老字号绽放“光明”
鑫炳记太谷饼:老字号焕发新生机
TEST OF TIME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TEST OF TIME
杭州院子
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