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有效性的途径分析

2019-02-10 10:54关宏
现代职业教育·中职中专 2019年12期
关键词:师资队伍校企职业院校

关宏

[摘           要]  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一直都是国家发展职业教育的有效途径,也是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重要形式。然而如今我国的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开展情况始终差强人意。据此,通过对影响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有效性的问题进行全方面研究,并针对性地提出一些可行性的建议,以期能够促进我国的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开展,进而为国家提升更多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关    键   词]  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有效性;途径分析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35-0076-02

近些年來,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这也使各大职业院校的职业教育水平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校企合作是职业教学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保障之一,对职业教育提升内涵水平和创新发展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因而对该如何提升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一直都是困扰着所有业界人士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企业合作所存在的问题

(一)政府在校企合作中所存在的问题

1.相关政策的落实监管不到位

国家为了能够促进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与社会企业之间实现协同式发展,出台了大量的相关政策,并以此来主动介入职业教育与校企间的合作之中。但是在我国长期的职业教育校企合作过程中,政府对各方面政策的落实与监管都不到位,这也使得政府在职业教育校企合作过程中的作用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定位,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我国出台的相关政策大部分都是属于以倡导和鼓励为主的政策,并没有太大的强制性,使校企之间合作的执行力度不足,再加上政府宏观的统筹以及督导作用不明显,最终致使我国的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开展的有效性一直都得不到提升[1]。

2.政府缺少校企合作的相关评价标准体系

从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就一直在蓬勃发展,然而因为我国没有一个明确的相关评价标准,使高校、企业、学生以及社会都无法统一地评价各个高校校企合作的合作成效如何,也无法从理论上分析校企合作的共同性。虽然如今的各大职业院校在与校企合作的协议中都有对合作教学、校企实训就业的要求,但各个职业院校自己的结果评定都有不一样的标准,再加上在协议的签订中一般都是职业院校的要求比较多,致使在校企合作当中,企业的地位一直都处于弱势的一方,这种情况极大地影响了社会企业与职业院校开发校企合作的积极性。[2]

(二)企业在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

在过去,国家一直都是强调在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中以政府为主导,以学校为辅助,而对于企业在校企合作中所扮演的角色,却没有一个具体的定位。哪怕是到现在,企业在校企合作中的角色定位情况也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只不过是国家从主导角色变成了如今的推动角色。国家主要提到的还是要职业院校根据社会上的市场的变化实时进行引导式的办学,仍旧没有明确地规定出在校企合作中的社会企业的具体定位。由于国家没有对校企合作中社会企业有一个明确的定位,使企业在校企合作中的地位一直都比较被动,大部分职业院校的关注点都放在人才的高素质培养以及获得更多的社会认可之上,然后才是关注社会上对人才的需求情况;而对企业方来说,市场的效益永远放在第一位,企业的一切措施都是为获取更多的效益做保障,两者在根本目的上的不一致,使得其在合作中势必会造成不适应性。

(三)学校在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

1.学校主导意识过强而服务意识较弱

职业学校和社会企业作为学徒制与产教结合的思想途径的两大主体,均对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有着极其重要的责任。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模式本身就是将职业教育和企业教育有效地结合在一起,所以校企合作中的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平等的,而在目前职业教育校企合作过程中,仍然是以学校为主,企业为辅,这也难免会造成学校对校企合作中的主导意识过强而服务意识较弱,对如今社会的人才市场的需求敏感度不高,无法充分满足企业对人才的要求。[3]

2.师资队伍有待加强

学校的师资队伍水平也将决定着学校的实际教学水平,而资源学校相比较其他学校来说,更加注重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性和技术性,所以其对学校的师资队伍有着理论和实践的双重要求,这也使很多职业学校对都要求教师有教师证和技师证,这种教师就是所谓的“双师型”教师。但随着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各大职业院校的师资队伍都严重短缺,为解决这一问题,各大职业院校都会招收很多没有或者有很少实践基础的高学历学生来担任教师,再加上教师在入职前的技能培训都是在学校的实训中心进行,对教师的实际技能培养比较弱,致使很多职业院校的教师都只有着丰富的理论知识,却在实践能力和技术水平方面存在着严重不足,不能给予学校的学生进行高素质的培养,最终导致学生在毕业以后只有理论知识,却没有足够的技术水平和实践能力,起不到职业教育应有的作用。

二、提升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有效性的途径

(一)完善校企合作相关的法律法规与相关政策

职业学校与社会企业之间的合作模式若想实现长久、有效的稳定发展,就需要国家的相关部门完善校企合作相关的法律法规与政策,以此来对参与到校企合作的双方在合作过程中进行全方位的约束和定位,并对教育培训的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运用,对参与到校企合作中的双方进行监管。当然,国家在进行相关政策与法律法规出台之后,一定要考虑好我国各个地区的实际情况,并根据地区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政策,主要围绕区域的重点产业进行规划,目的是加强各个领域之间的协调配合作用,真正将校企合作从政策上落实到实际之中,让国家的相关政策充分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

(二)建立完善的校企合作质量监督体系和评价机制

企业和学校对人才培养的根本目的不同,也造成了两者对人才的培养标准也不同,这也势必会导致双方对人才结果的评定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所以政府在进行质量监督体系和评价机制的建立前,应充分考虑校企合作双方的差异性,对企业标准和学校标准进行有效的统一。而在监督体系和评价机制具体实施的时候,要以政府部门为主导,以校企双方相互监督、相互评估为辅助,三方共同作用下,形成一个统一的教学标准、成绩评价标准、能力考核标准,以此来保证校企合作中对学生的培养情况的综合评价。

(三)建立校企双方合作共赢机制

企業是以企业效益为首要目的的盈利性组织,其所有的投资的根本目的都是为了获取可观的利益回报,而职业学校则是社会性的公益组织,其根本目的是为了提供更多可以帮助国家快速发展的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校企的双方若是想要合作共赢,就必须进行深入合作,不断解决在培养人才过程中的各种利益冲突和观念上的冲突。所以,学校不能只是一味地将学生的需求放在首要位置,还要考虑该如何在人才的培养过程中保障企业的利益。不过这一办法在具体实施中,一定要把握好度,在充分考虑企业利益的同时,还要对学生培养的质量进行有效的把控,不能偏离学校办学的根本目的。[4]

(四)职业学校要增强服务意识,优化专业建设

职业学校要想增强自身的服务意识,首先,在人才的培养方案的制订上、专业课程的实际设置上以及教学计划的制订上,要充分考虑各个区域的市场发展趋势以及对人才的需求趋势,并以此来进行针对性的科学规划,使校企合作的输出成果能够真正成为可以服务于区域产业发展和企业进步的重要资源;其次,学校要实时对区域内部的市场情况进行监控,并对此来进行及时调整,优化和调整区域内有良好发展趋势的相关专业的课程和教学质量,不盲目进行专业课程的跟风设置,一定要根据区域内的实际情况进行专业和课程设置和优化。

(五)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工作

师资队伍的建设是职业学校人才的高质量培养的重要保障,而“双师型”教师又是职业学院师资队伍的基本要求,所以打造出一支有丰富的技术水平、充足的理论知识以及足够的实践能力的“双师型”师资团队是如今职业院校提升校企合作有效性的重要举措。对于学校内部的老教师,学校要不定时、分批次地派遣所有教师前往自身所教授相关专业的校企内部进行“进修”,让教师在校企进修过程中了解到如今社会上的发展趋势以及专业需求,并加强教师自身的技能水平和实践能力。除此之外,学校还可以不时与校企之间采取换岗活动,让学校内部的教师和校企内部有着丰富经验的员工进行工作互换,这样既可以实现教师的进修工作,又可以让学生接触到社会上有丰富专业经验的人员。当然,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学校还可以大力聘请社会上有丰富专业经验的老员工进行教师任职,以此来保证职业学校的师资队伍的建设情况。[5]

综上所述,想要提升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要分别从政府、企业以及学校三方共同入手,完善校企合作相关的法律法规,建立完善的综合评价体系,培养专业的师资队伍,增强学校的服务意识,最终实现校企双方合作共赢,进而推进我国校企合作进程的快速发展,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潘建华.制度架构下的职业教育发展研究论要[J].现代教育管理,2013(9):86.

[2]文益民,易新河.韦林.利益相关者视域下校企合作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中国高教研究,2015(5):59.

[3]魏晓艳,杨若凡,夏建国.我国技能短缺状况下高职教育改革探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3(16):17.

[4]赵蒙成.校企合作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J].职教通讯,2016(4):24-32.

[5]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编辑 张 俐

猜你喜欢
师资队伍校企职业院校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智慧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校企合作订单课程中的实施与探索
对民办本科院校应用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研究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新时期职业院校档案管理的思考
关于推进实战化教学的思考
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新闻传播教育困境与革新路径
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发展制约因素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