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州长苏嘎尔布

2019-03-07 19:54
南方周末 2019-03-07
关键词:凉山易地幼教

“居住在海拔两千七八百米高,不具备生存、生产、生活条件地区的人都愿意搬迁。农民搬迁以后居住的环境和条件变好了,但如果土地得不到保障,老百姓是有所顾虑的。”

南方周末记者 贺佳雯 发自北京

南方周末实习生 高照

南方周末:凉山现在的贫困发生率是多少?

苏嘎尔布:现在贫困发生率是7.1%,比2014年的19.8%下降了12.7个百分点。

南方周末:纵向看,变化很大。横向呢?和其他贫困地区相比?

苏嘎尔布:横向比,我们还有很大的差距。突出制约问题不少,补短板的力度还需加大。今后两年全州还需脱贫31.7万人、退出贫困村618个,实现11个贫困县摘帽。我们始终保持清醒认识,这个问题上既不能盲目乐观,也不能消极悲观。

南方周末:2018年你有针对“两不愁三保障”问题进行调研吗?情况如何?

苏嘎尔布:“两不愁三保障”是脱贫攻坚的目标标准。围绕实现这一目标,我们推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举措。比如,在解决“两不愁”问题上,我们大力发展投入小、见效快的特色种养业和劳务经济。在调研中我们了解到,有一家四口到新疆打工,2018年他们的现金收入有十三四万,人均3万多,这部分可以积蓄的纯收入很可观。同时因地制宜发展农牧业+电商、乡村旅游等产业,既解决贫困群众吃穿问题,也为逐步致富打牢基础。

南方周末:在安全住房保障上,实施易地扶贫搬迁是一个办法。但是我们了解到,也有农民不愿意离开故土,离开赖以生活的耕地。凉山有这样的情况吗?

苏嘎尔布:易地扶贫搬迁是脱贫攻坚的一项重要政策,正是针对“一方水土不能养活一方人”的贫困群众。居住在海拔两千七八百米高,不具备生存、生产、生活条件地区的人都愿意搬迁。土地是农民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农民搬迁以后居住的环境和条件变好了,但如果土地得不到保障,老百姓是有所顾虑的。易地扶贫搬迁后,要做好后期扶持,让群众有发展支撑。

南方周末:那么凉山怎么解决易地搬迁后,农民的生存与就业?

苏嘎尔布:主要是抓产业就业,比如大力发展土豆、苦荞、燕麦等种植业,同时发展羊牛等畜牧养殖业。再有就是外出务工,从事服务业等第三产业。产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近年来,我们制定实施产业扶贫专项工作方案,因地制宜发展畜牧业、马铃薯、烤烟、蚕桑、错季蔬菜、中药材等10大特色优势农业。

南方周末:在你看来,凉山脱贫的关键是什么?

苏嘎尔布:教育可以从根本上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我觉得凉山脱贫的关键就是教育。我们通过开办“一村一幼”幼教点、实施“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帮助学前儿童过好“语言关”。我们的贫困是(因为)孩子就输在起跑线上,尤其是语言障碍。要学好普通话,解决语言关。小孩是很聪明的,就是语言不通。

有些人说(辍学)是因为贫困,实际不完全是这样,很多就是学习跟不上、厌学导致的。截至2018年底,凉山州“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纳入实施范围的村级幼教点2724个,覆盖幼儿11.28万人。今年秋季学期,全州所有幼教点和幼儿园将实现“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全覆盖。

南方周末:从目前看,凉山能如期完成“两不愁三保障”的目标吗?

苏嘎尔布:实现“两不愁”和安全住房保障等物质脱贫难度不大,实现义务教育和基本医疗保障还有不少短板。主要是改善办学条件、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压力较大,基层医疗卫生体系服务不健全,因病致贫返贫问题仍然存在,这些都需要不断加快解决。

南方周末:你此前还说凉山希望发展旅游产业脱贫,但交通问题怎么解决呢?

苏嘎尔布:凉山生态旅游资源非常丰富,旅游景区景点多,四季宜游、全域皆游。比如,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邛海泸山、普格螺髻山、冕宁的灵山寺、盐源泸沽湖都很有名气。同时,金沙江溪洛渡、白鹤滩和乌东德几个巨型水电站,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做旅游是做一个产业,首先要求的要素就是“可进入”性,就是交通。比如悬崖村,名气很大,知名度很高,但交通条件很恼火。交通建设滞后是制约凉山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瓶颈,我们正抢抓脱贫攻坚中基础设施补短板的机遇,大力推进交通建设。今后,凉山对内对外交通将会越来越便捷。

猜你喜欢
凉山易地幼教
铜鼓县:以“四真”提“四感” 高质量推动易地搬迁后扶工作
抚州市脱贫攻坚图片展
构建最美河流湖泊,凉山在行动
凉山首部纯本土电视剧《西河故事》受好评
第三届亚洲幼教峰会评出十位“最美幼教人”
凉山彝族图案在平面广告设计中的运用研究
《全国“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规划》四大看点
易地扶贫搬迁将投入6000亿元
除了展露创口,更需疗伤的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