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综合护理干预在老年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19-06-01 07:35黄东
智富时代 2019年4期
关键词:综合护理干预应用效果

黄东

【摘 要】目的:探究综合护理干预在老年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于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进入我院门诊科实行静脉输液治疗的120例老年患者为研究主体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划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组60例;对照组患者实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行综合护理干预,对比2组患者的静脉输液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经护理,对照组与观察组首次穿刺成功率、液体外渗率及出血率各项指标相比差异较为明显,2组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小于0.05);经护理,对照组与观察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80.00%及96.67%二者相比差异较为明显,2组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小于0.05)。结论:老年静脉输液实行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良好,不止能提高静脉首次穿刺成功率降低液体外渗及出血发生率,更能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护理领域中使用及推广。

【关键词】综合护理干预;老年静脉输液;应用效果

作为临床治疗疾病的常见方法之一,静脉输液具有起效快及操作简单等鲜明特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领域,但是深受疾病演变进展趋向复杂化及严重化的影响,单一给药途径已无法满足疾病治疗需求[1-2]。同时,少部分患者静脉输液时存在出现用药不良反应的可能性,引发一系列医疗纠纷,阻碍疾病治疗及患者机体康复进程。为了提高老年静脉输液的安全性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做好输液期间护理工作具有不可比拟的积极作用。鉴于此,本文重点探究综合护理干预在老年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一)基本资料

选择于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进入我院门诊科实行静脉输液治疗的120例老年患者为研究主体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划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组60例。其中,对照组60例患者中男性33例及女性27例(即男女比例为33:27),最大年龄为82岁、最小年龄为52岁、中位数年龄为(57.5±8.2)岁;观察组60例患者中男性34例及女性26例(即男女比例为34:26),最大年龄为81岁、最小年龄为53岁、中位数年龄为(57.6±8.1)岁。结合上述资料发现,2组患者中年龄、性别及病程等基本信息均不存在显著差异性说明具备对比研究的纳入价值,并且2组患者及其家属均自愿签署实验同意书已提前了解实验流程及实验内容,该实验得到本地伦理协会批准。

(二)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行综合护理干预,即:(1)护理人员保持温和沟通态度主动与患者沟通交流,向患者介绍输液过程及相关注意事项,营造良好的输液环境,严格控制室内温度及湿度,确保输液病房内安静整洁且通风良好,进一步提高患者的输液舒适性;(2)护理人员全面评估患者手臂血管,选择弹性好且粗直的血管进行穿刺,保证静脉输液效果,尽可能安排穿刺技术娴熟的护理人员完成静脉穿刺任务,并且医院组织岗位培训及实践学习等活动,不断增强护理人员的穿刺技巧,进一步提高其实践操作能力;(3)护理人员协助患者摆正体位叮嘱患者及其家属不得乱动预防出现血液回流等问题,实时观察患者各项体征,一旦发现穿刺位置周围皮肤出现胀痛或红肿等情况则立即上报主治医师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4)护理人员主动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交流,耐心倾听患者内心疑虑解答疾病相关问题,减轻患者心理负担消除负性情绪等风险因素,并且静脉输液时可通过播放视频及语言交流等方法转移患者注意力。

(三)判定标准

统计2组患者首次穿刺成功例数、液体外渗例数及出血例数,并且向2组患者发放我院自行研发的护理调查问卷分别记录不满意、基本满意及满意的例数计算其护理满意度[3]。

(四)统计学分析

本次实验经统计学软件SPSS19.0处理获取的相关数据,其计量资料表现形式为(X±S),二者对比研究以T值为标准完成检验;其计数资料表现形式为(%),二者对比研究以χ2为标准完成检验。其中,一旦P值低于0.05意味着2组获取数据差异较大且具备统计学研究价值。

二、结果

(一)两组患者静脉输液情况对比

对照组首次穿刺成功42例、成功率为70.00%,液体外渗2例、外渗率为3.33%,出血1例、出血率为1.67%;观察组首次穿刺成功57例、成功率为95.00%,液体外渗1例、外渗率为1.67%,出血0例、出血率为0.00%。经护理,对照组与观察组首次穿刺成功率、液体外渗率及出血率各项指标相比差异较为明显,2组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小于0.05)。

(二)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对照组不满意12例、基本满意23例、满意25例,总护理满意度为80.00%;观察组不满意2例、基本满意26例、满意32例,总护理满意度为96.67%。经护理,对照组与观察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80.00%及96.67%二者相比差异较为明显,2组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小于0.05)。

三、讨论

作为临床治疗疾病的常见方法之一,静脉输液具有起效快及操作简单等鲜明特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领域,而注射实施顺利与否是评估护理人员操作水平的主要指标[4]。同时,静脉输液属于侵入性操作过程,深受注射空间、注射体位及注射损伤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大大加剧患者心理层面及生理层面的压力,特别是行动不便的老年患者极易产生不适感。与常规护理模式相比,综合护理干预主张针对性改进常规护理模式的突出问题,重点突出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并且综合护理干预强调主动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交流,营造轻松舒适的医疗环境。

综上所述:老年静脉输液实行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良好,不止能提高静脉首次穿刺成功率降低液体外渗及出血发生率,更能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护理领域中使用及推广。

【參考文献】

[1]曹晓静.对在急诊输液室进行静脉输液治疗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J].当代医药论丛,2018,16(12):221-222.

[2]帕提玛·再奴拉,沙恒古丽.综合护理对减轻门诊静脉输液患者穿刺疼痛的效果[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13):27.

[3]张桂萍.对急诊科静脉输液患者实施综合护理的效果探讨[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8,9(06):176-178.

[4]吕娟妹.综合护理干预在老年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8(03):146-147.

猜你喜欢
综合护理干预应用效果
综合护理干预对中青年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
产后乳腺炎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探析
手术中个性化心理护理在原发性青光眼患者中的应用
健脾扶正汤在晚期胃癌治疗中的应用
化疗联合CIK细胞治疗卵巢癌的临床观察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四肢创伤复杂创面的临床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