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群众中感受生活温度在点滴中发现正能量

2019-06-03 02:20龚建国杨红伟
中国地市报人 2019年2期
关键词:红河日报社新春

龚建国 杨红伟

精言萃语

记者的脚力有多深,采写的新闻就会有多感人。人民群众生活和生产的这个最基层,是考验新闻记者为民排忧解难的能力、与民关系融洽程度的标尺。只有走进这个最基层,才能了解百姓所需,明白百姓所求,知道百姓冷暖爱恨,懂得百姓苦乐哀愁。

每年春节前夕,中宣部都会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党委宣传部和各新闻单位,继续深化“新春走基层”活动,努力做得更深入、更有效,推动“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不断深化、不断提高,营造昂扬向上、团结和谐、热烈喜庆的舆论氛围。

2018年底,红河日报社便开始部署“新春走基层”活动,策划方案、精选题目、设置栏目、抽调精英记者组成采访组,以走近民众、关注基层、关注民生、温暖人心、营造过年氛围等话题为主题,到基层了解民生,到群众中感受生活的温度,从群众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发现正能量,体味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挖掘春节中蕴含的深厚传统文化内涵,以全媒体报道形式,采写了一批接地气、冒热气、散发着泥土芬芳和浓浓年味的基层故事,并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在报纸、网站、客户端、微信等平台,把新春走基层采访到的故事广泛传播,受到读者网友的广泛好评,推动了媒体融合发展。

在深入一线中练就一批“飞毛腿”

好新闻不是凭空想出来的,而是新闻记者深入实践,经过观察、采访和深入思考后才写出来的。新闻无处不在,新春佳节更是一个处处充满年味、时时发生着新闻的黄金时期。新春走基层,已经成为春节期间新闻工作者的常态,也深深地镌刻在各地媒体充满年味的报道中。

《红河日报》在“新春走基层”的报道策划,主要把关键点和落脚地放在“走”上,以脚力检验记者的实力,以脚功反映记者的笔功,在走村串户、跋山涉水中练就一批“飞毛腿”。

红河州有国土面积3.29万平方公里,地域辽阔、山高谷深、交通不便。红河日报社派出年轻、精干的记者,要求他们要走到最基层去,到交通不便,路况、通信不好的地方去,反映那里百姓的生活,表现他们的理想和愿望。

通过记者直接走进生活、走进群众中间,用耳朵听、用眼睛看、用心灵去感受,把身心融入群众中,乐其所乐、苦其所苦、思其所思,一篇篇散发着泥土芳香的新闻作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党的政策好群众有盼头》记录了个旧市锡城镇戈贾村委会下寨村孤儿、建档立卡贫困户李王自立自强、脱贫致富的历程和对未来生活充满的信心和憧憬。“多做雪中送炭的事,少做锦上添花的事”,是外交部派到金平县的扶贫代表冯胤常挂在嘴边的话。记者在新春走基层中,有贫困户告诉记者,你们写写他吧,一个北京人,却天天和我们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地吃苦,有他这样的人在帮我们,我们再不脱贫都对不起党和政府的关心了。记者千方百计找到回避采访的冯胤后,写出了《把群众的困难记心上 用扶贫的初心干实事——记脱贫攻坚路上的外交官冯胤》,中共红河州委书记姚国华在《红河日报》上看到报道后作出批语:冯胤同志的事迹感人,报道文稿写得实。同样在金平县采访时,记者们惊喜地发现,十多年前开始实施“香蕉进大田”的勐拉镇勐拉村,因香蕉苗染上黄叶病无法种植后,蕉农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引进朝天椒品种试种成功,使一些撂荒失管的蕉地实现了复垦,每亩收入高达2万元。记者通过深入细致采访写出《黄叶病蕉地里“长”出致富新希望》,生动地展现了金平蕉农从之前的一筹莫展到另辟蹊径找到致富新路后的笑逐颜开。

类似的新闻还有很多,正如红河日报社记者中心副主任白季所言,记者的脚力有多深,采写的新闻就会有多感人。人民群众生活和生产的这个最基层,是考验新闻记者为民排忧解难的能力、与民关系融洽程度的标尺。只有走进这个最基层,才能了解百姓所需,明白百姓所求,知道百姓冷暖爱恨,懂得百姓苦乐哀愁。也只有把群众放在心上,才能写出百姓喜闻乐见的新闻作品,才能写出真正反映民意的新闻作品。

刚入职一年多的年轻记者黄传龙参加完新春走基层的采访活动后感触很深。他说,新闻记者首先要练好坚实的脚力,方能走得快、行得远,方能更好地践行群众路线、奔赴新闻现场,开展深入、生动的报道。

在深入生活中写出一批暖新闻

新春走基层,春节的时间节点很关键,浓浓的年味更不可少。如实反映人民群众的生活状态,营造欢乐祥和的过年氛围,凸显积极向上的社会风貌显得尤为重要。

活动中,红河日报社策划并组成了多路走基层小分队,深入到田间地头、厂矿车间、市井街巷采访调研,把笔尖和镜头对准农民、市民、工人等民众,展示各行各业的普通劳动者或坚守岗位、默默奉献,或准备年货、欢欢喜喜过大年的各种人物和场景,激发广大群众创造幸福美好生活的热情,营造红红火火的春节氛围。

正是基于这样的报道策划,《守护团圆路 路安心才安》《春节保供电 我们在行动》《动车乘务员 忙并快乐着》《微笑是最好的名片》《一夜无眠保障居民安然入睡》《送水到家心里甜》等一篇篇反映交通警察、输电线路保修工、动车乘务员、银行大堂经理、小区保安、送水工等各行业人员的新闻稿件见诸报端、网站、手机端,通过记者的融入式体验,感受他们的勤奋和艰苦,分享他们的收获和喜悦。记者何学林说,“身”入基层才能了解基层,俯下身子才能接地气,才能发现带着泥土芬芳的好新闻。

每逢佳节倍思亲,除夕是中国人最具生命情感的日子。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总有这样一群人,牺牲与家人团聚的宝贵时光,依旧忙碌在各自的岗位上,默默无闻地奉献着。而在这些坚守岗位不能和家人团聚的身影旁,又有了我们的记者与他们相伴……《时刻准备着抢救患者》讲述了红河州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里,多年没能和家人一起过除夕团圆夜,默默坚守岗位、救死扶伤的医务工作者群体;《全力保证猪肉安全》报道了除夕凌晨坚守在屠宰场的卫生检疫员为保证肉品安全,让大家过一个安全放心的年而放弃小家团聚的群体像;《守护平安是我们的职责》《确保市民正常安全用水》《城市因她们的付出而美丽》……一篇篇顶着寒气、冒着热气的新闻,是记者带着敏感的双眼和深厚的情感,融入小区民警、供水公司工人、环卫工人的工作中,用饱含深情的笔触,记录了他们的酸甜苦辣和喜怒哀乐。

红河州是脱贫攻坚的主战场,目前还有40多万贫困人口尚未脱贫。贫困户的日子过得怎么样,年货准备得如何等问题都是大家关注的。带着这些问题,带着对贫困人群的特殊情结,记者走村串寨,留下了一串串坚实的脚印,写出了一篇篇动人的暖新闻:《农家院里的“杀猪饭”》《移民新村笑声多》《慈善年会上的特殊嘉宾》《为了幸福加油干》《贫困大学生的乡愁:回家就是“充电”》……把或已脱贫或正在脱贫路上的这个群体过年时的欢乐、对新年的期望,细致入微地刻画出来。这些充满活力与温情的新闻见诸报网端后,读者一个接一个留言:为《红河日报》赞一个!为自强自立的贫困户鼓掌!

金杯银杯不如读者的口碑。得到读者的认可和赞扬,是对红河日报社工作的最高褒奖。作为红河州的新闻人,只有不断深入“走转改”、践行“三贴近”,锻造出有思想、有温度、接地气、闻得到汗水味道的精品佳作,不断提高新闻舆论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才不负红河人民的嘱托和时代的期望。

在深入群众中提升媒体影响力

新春走基层活动既是新闻媒体践行“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这一党的新闻工作指导思想的重要举措,更是新闻媒体更好地了解群众的劳动实际和生活实际,更好地为群众提供更加有效服务的重要载体。通过活动的开展,既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新闻工作者的综合素质,同时,增强了报社全体新闻工作者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意识,强化了群众视角、回应了群众关切、反映了群众心声,增强了媒体新闻报道的公信力和影响力,提升了报社的整体形象。

在活动中,红河日报社秉承“服务群众,为群众鼓与呼”的原则,在报“喜”的同时关注“忧”,积极为群众排忧解难,为群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一批“解民忧”的报道还在社会上引起了良好反响,受到了广泛关注,有力地提升了媒体的影响力。

今年的新春走基层活动中,一面国旗的故事最为大家津津乐道。记者到金平县金河镇十里村村委会大寨村采访该村开展的移风易俗、革除陋习活动。随着脱贫攻坚行动的不断推进,大寨村采取切实有效措施革除陋习,刮起了一股新风尚:牲口要圈养、红白事要节俭办、严禁吸毒贩毒等等。大寨村地处中越边境线上,虽然村里比较贫困,但家家户户保持着在家门口挂国旗的传统。记者采访时发现,由于挂的时间过于长久,国旗已经陈旧、甚至破烂。

回到报社后,除了《“老寨”刮“新风”》《金平大寨村:革陋习 扬新风》等稿件出炉外,记者还联系到蒙自市热心人士,买了180面国旗送到了大寨村,让这些崭新的国旗在国境线上高高飘扬。淳厚朴实的大寨村人逢人就夸耀他们家的新国旗是红河日报社送的,这个故事也在附近十里八村传颂开了。

对曾经报道过的对象,报社要求记者编辑都长期关注,当发现“故事”有新的进展后,迅速追踪报道。由于这些故事都发生在本土,对读者而言真实可信,可亲可学,在持续不断、潜移默化的熏染下,很多市民纷纷效仿,由此形成了“滚雪球”效应。

2018年11月份,红河日报社在报纸、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媒体上刊发了《人间自有真情在》,报道了蒙自市智力残疾人卢光华妻子早丧、生活困难、孩子辍学的困境。报道一出,蒙自市教育局、总工会高度重视并采取帮扶措施,社会各界热心人士也积极行动帮助卢光华一家解困。开展新春走基层活动后,红河日报社又陆续推出《爱心善举温暖贫困家庭》《发生在这个家庭的故事,会让你发现红河有许多“热心肠”》《接过接力棒 将爱心善举进行到底》等后续报道,既使卢光华一家在困境中得到重生,又在社会中掀起了一股扶危济困的热潮,让读者为党委政府对弱势群体的关爱鼓掌称赞。

范长江曾说,新闻从业人员的道德水准应该是高于常人,“有了健全高尚的人格,才配做新闻记者”。红河日报社在新春走基层中一次次“解民忧”“帮民困”,让记者编辑参与其中,使他们的道德、品格得到极大升华。记者吴富水说,作为新闻工作者,通过手中的笔和镜头,通过一篇篇报道,帮助贫困群众、弱势群体解决一些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无疑是记者这个神圣的职业带来的巨大成就感和幸福感。编辑毛静媚认为,新春走基层活动,让记者的良心正义、媒体的社会责任以及广大读者的爱心得到了完美的结合,取得了理想的社会效果,媒体的影响力也得到巨大提升,成为新闻战线的一个品牌。

猜你喜欢
红河日报社新春
魅力红河 大美梯田
红河学院作品选登
红河书法作品欣赏
2019年de第一场雪
独占新春第一芳
梦幻老君山
新春路上不轻松
本刊新聘特邀顾问陕西日报社社长钟顺虎同志简介
贺新春
红河是怎样偷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