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如火如荼 唱响主旋律亮点纷呈
——鹤壁日报社“新春走基层”报道综述

2019-06-03 02:20夏国申
中国地市报人 2019年2期
关键词:鹤壁特刊新春

夏国申

春节期间,《鹤壁日报》策划开办了“新春走基层”“鹤壁文化名人上春晚”等栏目,特别是分别于2019年2月4日和2月11日策划推出《除夕特刊》《新春特刊》等特刊,重点报道鹤壁市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及时捕捉、深入挖掘、广泛宣传春节期间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火热的基层生活,全面呈现全市各地欣欣向荣、人民群众欢度佳节的美好景象,唱响礼赞新中国、奋进新时代的昂扬旋律,为率先实现全面小康、建设高质量富美鹤城凝聚强大正能量,为庆祝新中国70华诞营造喜庆祥和的浓厚氛围。

概括起来,《鹤壁日报》的“新春走基层”报道有如下几个特点。

有高度

就是政治站位高、报道水平高、作品品位高。《鹤壁日报》提高政治站位,以开设“新春走基层”专栏作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宣传报道的重要开篇,将新春走基层活动作为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教育实践工作的重要内容开展,组织记者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采访,用一系列高质量稿件充分展示鹤壁全市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率先实现全面小康、建设高质量富美鹤城的生动实践。同时,通过对鹤壁春节期间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进行深入挖掘、广泛宣传,营造温馨和谐、正面向上的节日氛围,着力提升鹤壁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

为了保证报道质量,《鹤壁日报》对相关记者编辑进行了专题培训,学习了样板报道,规定了稿件走特殊审核修改制度,高标准要求、多人次修改、多环节把关,保证了一系列报道的高质量。为了保持高品位,避免这些文化、文娱报道过度娱乐化、庸俗化,《鹤壁日报》专门提出了“加强管理,把握好度”的宣传要求。

有深度

就是思想认识深、采访挖掘深。在春节期间一系列主题宣传中,《鹤壁日报》没有停留在就事论事、“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上,而是厘清了比较有深度的宣传报道思路:以金不换和2位民间艺人上央视、上春晚为主线,以浚县古城千年正月古庙会为载体,纵深报道我市历史文化积淀、民俗文化资源、地方文化特色、民间艺人群体、民间艺术传承,突出地方特色,打响文化品牌,做强文化产业,打造城市名片,进一步提升鹤壁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这一思路大大拓展、升华了报道主题和意义。

对于一些重点报道,《鹤壁日报》还采用头版一篇稿件链接后面一个整版的做法,体现了点与面、动态与深度的结合。

有广度

就是报道内容广、体裁广。《鹤壁日报》“新春走基层”专栏涵盖经济、社会、文化、脱贫攻坚等方方面面内容,且在每一方面都进行了细化,并灵活采用消息、通讯、特写、图片、视频、言论等多样化的报道形式,重点宣传报道鹤壁市广大干部群众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生动实践,真实展现干部群众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深入宣传鹤壁脱贫攻坚工作成效,用脱贫一线的感人故事温暖人心、鼓舞士气;宣传爱岗敬业的普通劳动者,体现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生活真谛;宣传各地以丰富多彩的活动欢度春节的喜庆景象,营造好欢乐祥和、团结奋进、充满年味儿的节日氛围。

比如,在民俗文化节宣传方面,《鹤壁日报》采用消息、通讯、图片、专访、花絮等多种形式,开办多个栏目,对开幕日活动、社火大赛、招商引资等进行全面报道,同样体现了报道的广度。同时,用图文并茂的形式报道了浚县首届农民春节联欢会、红色文艺轻骑兵赴基层演出、山城区鹿楼乡评出20名“好婆婆”“好媳妇”等,既呈现了各地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又弘扬了文明新风尚。

有特色

4月29日,全国地市报社长、总编走近“红色闽西”主题采访团来到长汀县城店头街采访。长汀店头街是汀州四大历史街区之一,宋朝至民国时期最为繁华,2011年6月获得“中国历史文化名街”殊荣,全长466米,商铺150多间,保存了一大批明清时的古建筑。 郑秋生 / 摄影

就是内容富有鹤壁地方特色,策划体现《鹤壁日报》特色。每逢重大节庆和关键时间节点,鹤壁日报社都高度重视、提前谋划、精心组织,策划推出特刊,在时代大背景中来反映鹤壁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和基层火热生活。今年春节期间,《鹤壁日报》结合新春走基层活动策划推出了两个特刊:《除夕特刊》《新春特刊》,掀起春节系列报道高潮,成为该报春节报道的一大亮点。

此外,还策划了两篇稿件:《奋斗新时代,追梦新鹤壁》《建设新型主流媒体,讲好鹤壁出彩故事》。前一篇回顾了2018年鹤壁市在产业转型、改革创新、城乡发展、“三大攻坚”、民生福祉等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后一篇总结了鹤壁日报社2018年在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加快媒体融合发展、慈善公益等方面的不凡成绩。两篇稿件与对联互为呼应,再辅以10幅精美夜景图片,充分展示了新时代鹤壁的崭新、靓丽形象,营造了喜庆祥和的浓厚节日氛围,进一步提振了全市人民率先实现全面小康、建设高质量富美鹤城的信心和决心。

2月11日,节后上班第一天,《鹤壁日报》又推出4个版的《新春特刊》,主题鲜明:向着春天进发;板块定位精准:开篇综述、脱贫攻坚、坚守岗位、点赞家乡。一年之计在于春,特刊主题紧扣鹤壁即将召开的全市三级干部大会和鹤壁“两会”,头版开篇围绕市委工作的大综述,都体现了鹤壁日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担当和使命。

题为《努力奔跑,一起拼搏,建设高质量富美鹤城》的综述,全面回顾了过去一年鹤壁在营商环境、发展动能等方面取得的前所未有的成绩,展望了新的一年鹤壁市按照党的建设高质量“1567”和建设高质量发展城市“1155”总体部署,实施好“355661”工程的美好愿景和蓝图。“点赞家乡”板块里,无论是当地常住居民还是回家过年的游子都由衷地赞美着鹤壁在城市建设、文明风尚等方面的提升和进步。“鹤城的夜晚好像童话世界”“我的家乡会‘呼吸’,水清城绿更宜居”“文明交通成了鹤壁新风景”,这些发自内心的点赞里充满了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特刊还描绘了春节期间各行业、各领域人员坚守岗位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动人场景,起到了“及时收心尽快进入工作状态,沿着绘就蓝图奋勇前进”的积极作用。

有靓度

就是内容靓、标题靓、图片靓、版面靓,赏心悦目,吸引眼球。

内容求新。既注重采访内容的拓展——发现一些没报道过的新闻,也注重采访角度的创新——旧瓶装新酒写出新时代特色,更注重采访主题的挖掘、深化、提升。对于金不换等鹤壁文化名人的报道,《鹤壁日报》既注重个体亮点,又注重其成长的社会环境——鹤壁深厚的文化底蕴、文化氛围,突出鹤壁对文化工作的重视。

标题抢眼。比如2月1日4版的标题《走,到浚县古城过新年去》,生动、亲切,像一位老友的邀约,取得了很好的传播效果。

图片精美。在这一系列主题宣传中,特别是民俗文化节宣传,《鹤壁日报》注重通过精美而有冲击力的图片来反映,共计推出图片专版6个,共刊发图片80多张。比如,2月1日4版、2月12日4版,通过整版图片来再现浚县古城的民俗文化节盛况。

版面靓丽。《鹤壁日报》对每一个主题版面都反复谋划、精心编排,版面呈现喜庆、大气、靓丽的良好效果,有效呼应、烘托了主题,广受好评。比如《除夕特刊》《新春特刊》的版面等。

有温度

就是采访有热情、笔端有感情。温度决定感染力。鹤壁日报社的采编人员深刻认识到这一系列主题宣传的重要性,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媒体人的使命感,克服种种困难,满腔热情采访,饱含感情写作,第一时间编发,使这一系列宣传报道极具感染力、传播力、影响力。

记者大年三十晚上先根据已有材料写好草稿,然后盯着电视看金不换的节目,一边记录演出情况,一边拍照、录视频,并在节目结束后马上对金不换进行电话采访。迅即把稿件传到新媒体平台,第一时间发布。

春节期间,鹤壁日报社的记者牺牲过节时间,依然奔忙在采访一线,为节后第一期日报撰写了4个整版的主题报道。可以说,他们整个春节基本上是在工作状态中度过的。这样的工作精神,没有对新闻宣传工作的热爱,没有对采访对象事迹的感动和作为家乡人的自豪是做不到的。

有黏度

就是报道的语言生动鲜活,符合新时代读者阅读习惯,能够黏住读者。《鹤壁日报》认真贯彻落实“三贴近”原则,发扬“走转改”精神,多用群众语言,多写家常话、简短话、直白话,善用具体事例、典型个案、感人细节、翔实数据等说话,用小切口反映大背景、小故事反映大时代,整个系列报道极具吸引力和感染力。比如《年货节上看山城区石林镇宋沟村可喜变化》等稿件,小中见大、语言活泼,可读性很强。

据不完全统计,春节期间《鹤壁日报》共刊发相关主题稿件100余篇,专版10余个,付出的人力、版面等都是前所未有的。

《鹤壁日报》以“新春走基层”专栏作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宣传报道的重要开篇,在报道方面主动作为、大胆创新,在规定动作中加入自选动作,找准发力点和切入口,在活动中锤炼和增强采编人员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用一系列采自基层一线的高质量稿件,充分展示鹤壁全市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率先实现全面小康、建设富美鹤城的生动实践,营造了温馨和谐、正面向上的节日氛围,体现了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影响力和引导力,起到了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的积极作用,较好履行了地方党报出色呈现出彩地方的职责和使命!

猜你喜欢
鹤壁特刊新春
新担当 新作为 开创鹤壁人大工作新局面
独占新春第一芳
宣传好鹤壁人大履职的鲜活实践
建设“法治鹤壁”人大全力以赴
新春路上不轻松
“四个推进”建设平安鹤壁
两会特刊
奥运特刊
奥运特刊
两会特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