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浙江“千万工程”

2019-06-14 09:06夏自钊
决策 2019年4期
关键词:硬仗整治浙江

夏自钊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场硬仗,

这场硬仗是从‘千万工程开始打起的。”

它是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唯一提到的地方典型经验,中办国办近期甚至专门发通知要求各地学习。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曾两次对浙江“千万工程”做出重要批示,加上2013年和2015年的两次批示,先后4次点赞“千万工程”,足见这项工作的分量。

浙江“千万工程”为何能受到如此点赞?它成效卓著的背后有什么密码?

省委书记给省农办“支招”

一般来说,抓“三农”工作周期长、见效慢,很难在短期内出政绩,抓“三农”远不如抓工业、抓招商。但为什么16年前的浙江要把“千万工程”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

这要从当年习近平到浙江任职后的调研说起。调研中,浦江县和海盐县经济发达与环境严重污染的强烈反差,引发了他的思考。

浦江县是中国“水晶之都”,经济发达,生态环境质量公众满意度却浙江倒数第一,是浙江“最脏县”。白色的“牛奶河”一路流到钱塘江,人称“每滴污水都流进杭州人的茶杯里”。“生猪大县”海盐县,地处杭嘉湖平原,境内河道众多却污染遍布,不少村子里“奔驰宝马狂奔在猪粪堆里”。

原浙江省农办副主任顾益康曾经陪同调研。他回忆,习近平刚到任的118天里,跑了11个市、25个县。每到一个地方,他不按常理出牌,不去安排好的村子,而是随时下车随机看,结果发现,到处都是垃圾村。不仅环境脏乱差,城乡差距也越来越大,乡村基础设施落后,公共服务缺失,留不住人。

如何协调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如何统筹城乡发展?彼时的浙江,亟待破解这两大难题。

浙江省农办随后牵头拿出一套方案,计划整治1万个村庄。据顾益康回忆,习近平看到方案后说,整治1万个村我同意,但你们不够细致。怎么整治?要有样板,以县级为平台、乡镇为主战场、村一级为主阵地,每个县搞10个示范村,100个县就是千村示范,这个工程就叫“千村示范、万村整治”。

2003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当天,浙江启动“千万工程”。以农村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环境改善为重点,选择1万个左右的建制村进行全面整治,把其中1000个左右的中心村建成全面小康示范村。

在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一直亲自抓“千万工程”,每年召开一次全省现场会。此后,这也成为浙江历届省委每年雷打不动的惯例。历届省委的接力赛,不断丰富和拓展了“千万工程”的内容。浙江突出的农村工作开始受到中央的关注和重视。

据媒体披露,十九大召开前夕,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在全国展开密集调研,其中仅浙江就去了3次,3次调研中,“千万工程”都是关注重点。

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后,全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会议在浙江安吉召开,国务院副总理胡春华在会上提出了一个重要表述:“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场硬仗,这场硬仗是从‘千万工程开始打起的。”

从1.0版到4.0版

“千万工程”不单是农村环境整治。梳理浙江“千万工程”长达15年的实践可以发现,今天我们耳熟能详的河长制、美丽乡村、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农村公共服务均等化等都是浙江在“千万工程”中率先提出,并走向全国的。而且,今天源于浙江、火爆全国的民宿、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都受惠于这项工程。可以说,浙江以“千万工程”为杠杆,撬动了乡村振兴大战略。

自2003年“千万工程”启动以来,其内涵不断丰富,要求不断提升,到目前为止,按照浙江省官方的表述,已经是“千万工程4.0版”。

2010年,浙江实施《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提出了“四美三宜两园”的目标要求,美丽乡村建设成为新目标,打造“千万工程”2.0版。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美丽乡村建设开始走出浙江,影响全国。

2012年,浙江省响应十八大关于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的新要求,围绕“两美浙江”建设新目标,进一步深化美丽乡村建设,致力于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这是“千万工程”3.0版。

2017年,浙江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要继续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并作出推进万村景区化建设的新决策,即到2020年累计建成1万个A级景区村庄,其中3A级景区村庄1000个。这一项“千村3A景区、万村A级景区”的“新千万工程”是车俊升任浙江省委书记后,着力打造的“千万工程”4.0版。

从1.0版到4.0版,“千万工程”早已不再是单纯的农村环境整治,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两山”转化、乡村产业发展、乡村治理、农村文化礼堂等内容不断充实其中。乡村振兴战略的五大目标“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都在浙江“千万工程”中得到了探索和实现。

当然,做任何事情都是要花钱的。“千万工程”钱从哪里来?

第一个来源是公共财政。2003年,“千万工程”启动之初,浙江省成立了“千万工程”协调小组,明确了钱从公共财政出,城市建设资金首次用于农村。这些创造性的决策,为“千万工程”的成功推行奠定了重要基础。

然而,仅靠财政难免捉襟见肘。历时多年的“千万工程”,仅仅治水一项就前后耗资4680亿元。如此庞大的资金,不可能单靠财政,为此,浙江千方百计压缩政府经费、多渠道向金融机构贷款。在看到“千万工程”的红利后,广大企业和乡贤也积极募捐。

对于“千万工程”做得好,有评论说,是因为浙江有钱。对此,浙江省政府咨询委副主任顾益康有些不平,“我可以告诉大家,当时比浙江有钱的省份多了,浙江不是最富的省份,财政收入也不是最高的。我的一个观点,有心比有钱更重要。”

大工程背后的经济账

这么好的地方经验,为什么之前被关注的不多,而近期突然“热”起来了?这要从国际国内大环境说起。

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开头的分量就很重,与往年不大一样,颇不寻常。文件开宗明义地指出,“今明两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三农领域有不少必须完成的硬任务。党中央认为,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复杂形势下,做好‘三农工作具有特殊重要性。”

“决胜期”、“必须完成”、“硬任務”、“复杂形势”、“特殊重要性”,每个词分量都很重。一句话,在纷繁复杂的国际局势和内部经济下行压力下,做好乡村振兴工作,有助于对冲外部压力、农民增收、扩大内需以及培育新增长点。

乡村振兴战略是当前“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千万工程”又被视为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场硬仗”,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千万工程”必然、必须提上重要日程。

既然是硬仗,那就要实打实地干。新华社在一号文件公布次日发表的评论中也鲜明的提出,“乡村振兴面临不少难题,要解决,就要付出真金白银,需要真刀真枪地干。”可以预见,今明两年,“千万工程”这场硬仗将在各地纷纷打响。

另外,从地方来看,学习推广浙江“千万工程”固然是贯彻中央决策部署,但是推广“千万工程”也符合地方利益,有利于推动地方经济。

“千万工程”是地方稳投资、稳增长的一个重要抓手。在经济下行的大环境下,“千万工程”对于地方来说,不啻为一场及时雨。

浙江在“千万工程”推进过程中,培育起不少环保和基建产业,以及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服务业亮点,一些新增长点不断涌现。“千万工程”看似花钱,其实算总账,地方稳赚不赔。

浙江在推进“千万工程”的同时,依托“三改一拆”、“五水共治”、小城镇综合环境整治等,不断践行新发展理念,倒逼绿色发展,实现了高质量发展。浙江高质量发展的成功实践,对各地无疑具有极强的示范效应。

猜你喜欢
硬仗整治浙江
笃行不怠 奋力深化提升三年专项整治
专项整治
专项整治
扫一扫阅览浙江“助企八条”
“医废处理”也是一场硬仗
看屯留如何打好乡村振兴第一场硬仗
浙江“最多跑一次”倒逼“放管服”
浙江“双下沉、两提升”之路
养殖业整治需多措并举
北京现代:硬仗之后更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