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尽“黄沙”始见“金”“躬行”始知“金”深浅

2019-07-02 11:09孙英
关键词:初中历史与社会黄沙体验式教学

孙英

摘要:新课程改革是大背景,“体验式”教学是新产物,在教学工作中已经开始广泛使用“体验式”教学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为目的,利用“体验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在体验中寻找学习的快乐,享受成功的喜悦,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本文基于“体验式”教学的“两大作用”和“五个原则”,通过“设置情境体验”、“设定想象体验”、“设计实践体验”三方面阐述在初中历史与社会中“体验式”教学的有效运用。

关键词:初中历史与社会;体验式教学;运用;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9)10-077-2

一、问题的提出

书本中的历史知识人物之多,内容之杂,时间之久(少则几十年,多则上千年)。而且,课本所呈现的知识是静止的、孤立的。所以常规的纯讲解式教学,不能让现在的学生顺利、深入的理解相应时代中的历史人物和事件,更不利于他们自己对历史人物的认识和历史知识的自我建构。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这就呼吁我们采用新的教学策略来帮助学生理解、领悟和学习。

“体验式”教学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它是指教师根据知识的类型和特点去创设和提供一些实际的、可亲身经历的情境和机会,呈现或还原课本上的历史知识和人物事件,促使学生在亲身经历和体验感悟的过程中理解并重新构建知识、发展能力的教学形式和观念。

1.吹尽“黄沙”始见“金”

体验就是学生用全部的心智去感受、关注、理解、认同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思想、观点等学习对象。“体验式”教学是以人为本,以人的生命发展为依据,在不偏离知识(“黄沙”)的条件下,帮助学生解锁更高层次的价值(“金”),将所学知识反馈给生活实际,蕴含着高度的生命价值和意义。

2.“躬行”始知“金”深浅

在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中,让学生有参与课堂的机会,将抽象的学习任务分解成一个又一个具体的内容来进行学习。通过这种“体验式”教学模式,将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和体验式教学模式相结合,更能让学生提高自我学习意识,激发自信心和创造力。只有通过体验,学生才能把一个陌生的、外在的、与已无关的遥远的历史对象变为熟悉的、可以与之交流的存在,才能在头脑中形成历史图景,才会产生探究历史问题的兴趣,并在教师的指导下,经过自觉的探究,从而生成自己对历史问题的认识,同时,也形成相应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二、“体验式”教学的原则

初中历史与社会“体验式”教学有自己独有的特点,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

“体验式”教学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通过重现或者呈现课本上的知识,来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体验,需要由学生亲自参与,独立思考。所以在整个“体验式”教学中,学生必须是主体。

2.会意性原则

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有很多知识点需要学生进行亲身体验才能得到感悟,这种体验的感受无法用语言来形容,是由内而外,散发到整体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教师只能运用体验式教学的方法帮助学生自己进行理解。

3.差异性原则

每个学生都是单独的个体,彼此之间存在着差异性。莎士比亚曾经说过:“一百个人的眼里有一百个哈姆雷特。”这是因为人与人之间存在着主观意识的差异,从分析角度,从个人感受都不尽相同,在“体验式”教学过程中也是如此。

4.开放性原则

受到个体差异性的影响,教师在进行“体验式”教学时就必须具有开放性,针对不同的学生在进行体验式教学后的感受,集思广益,鼓励学生踊跃发言,将自己获得的感悟,自己的观点以及学到的知识进行分享。

5.实践性原则

教师在“体验式”教学中只有积极引领,将书本知识和学生的学习实践有机结合起来进行教学,才能让学生在实践学习过程中获得内心感悟,学会归纳总结,树立思维观念,增强创新意识,最终实现知识结构框架的自我再建构。

三、“体验式”教学的实践

新课标强调,体验式教学的立足点是理论联系实际,是师生互动、实现有效课堂效率的教学,也是有效提升学生知识的教学。下面笔者拟从“情境体验”、“想象体验”、“实践体验”三个方面谈谈自己在“体验式”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1.表演和辩论——设置情境体验

设置“体验式”教学情境是进行“体验式”教学的途径和桥梁,在设置情境时教师要结合教学实际和教材内容,针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制定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案。

(1)表演促感知。

开展实物演示、故事演绎或者历史小品等情境,还可以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激起学生的直观情感,让学生更直观的体验历史进程,改善“体验式”教学效果。

【案例1】在讲授“秦始皇一统六国”时,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设立教学情境,让学生扮演历史人物,秦始皇、商鞅等代表人物,学生之间进行互动,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进行问答,秦始皇问商鞅:以法治国需要怎么做,你的变法涉及了哪些方面,為什么要统一思想,为什么要焚书坑儒,度量衡的作用是什么等问题,扮演商鞅的同学要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回答。

【评注】这样一来,学生不仅巩固了所学知识,还进行了深刻的思考,有了思考和体验的过程,更能准确的掌握历史知识,并理解了在当时的背景下的这样的做法是有理有据,增强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大局意识。

(2)辩论帮深化。

在课堂上,教师充分利用“体验式”教学让学生积极展开辩论探讨,尊重主体的差异性,在思想和知识的碰撞中积累学习经验,锻炼分析能力,学会包容,对不同于自己的观点进行有理有据的分析,融合自己的理解,促进新观点的产生,通过辩论或评论达到了“深化体验”的效果。

【案例2】讲授“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时,设置问题: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是功还是过呢?让学生课前自主收集这方面资料,在课堂上开展辩论。

【评注】通过更进一步的辩论,不仅可以让学生在听取辩论和参与辩论的过程中相互学习,深化认识,将知识融会贯通,感知站在不同的角度分析历史事件或者历史人物对社会产生的影响,更重要的是能让学生更加客观、全面的认识和看待历史。

2.联想和感悟——设定想象体验

历史事件发生遥远,知识枯燥无味,老式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不可能与学生的情感与认知心理产生共鸣,最终导致学生对历史的学习索然无味,全靠死记硬背。然而,如果能给学生提供相关史料实证考察、深入分析和分享交流的机会,我们的教学将会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

(1)联想来入境。

“体验式”教学中可以采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进行体验,有强烈的代入感,根据不同时期不同朝代的历史古迹和文物文献,分析当时的时代气息,文化色彩。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联想,舍身处境的感受时代变迁的震撼。

【案例3】在讲授“北宋时期的经济繁荣”时,根据历史教材和《清明上河图》让学生联想自己是其中的一份子,在游览参观古城,或者想象自己是当时的小商贩沿街吆喝叫卖,体验当时的社会氛围。

【评注】通过学生大胆的想象,并将自己的感受进行分享和交流,逐渐提高学习知识和社会实践的能力。

(2)感悟促理解。

“体验”就是要求参与者去“做”,去“感受”,强调“主动性”、“现实化”。“体验式”教学要求学生学习主体的领悟和亲身的体会,通过在做中学,主动参与整个教学过程,实现在实践过程中获得新的知识、新的技能、新的态度和新的方法,最终达到对新旧知识的主动构建和融会贯通。

【案例4】从全球化来说,当代中学生应了解世界发展历史,对多极化、改革开放、一超多强等概念,教学时可以让学生查阅文献,合理想象,不断感悟,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重视历史,审时度势。

【评注】通过让学生主动查阅资料、发挥空间想象、相互交流探讨,实现对抽象化的“多极化、改革开放、一超多强”等概念的主体感悟和理解。作为求学者,要时刻保持一颗谦逊的心,尊重历史,铭记历史,作为中国人来说,首当其冲要有勿忘国耻的概念,对泱泱五千年的大国有所了解。

3.模仿和重现——设计实践体验

“以人为本”是新课程改革的具体主张,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学生本身,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出自己的主体性,增强课堂的参与性,在“体验式”教学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

(1)模仿缩时空。

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很多内容和现代生活完全不同,时间也相差甚远,观念也大相径庭。因此,学生对相关历史知识建构、人物形象的理解、历史事件的把握都存在一定的困难。这时应借助体验式教学时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仿当时的情境,重现历史,可以缩短历史的时空,直观的感受历史的成因。

【案例5】在讲授“戊戌变法”时,教师可以分配角色,让学生分别扮演戊戌六公子,感受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进行的一系列运动和变法,到最后失败后的内心活动,学习他们的民族精神和正义感,批判当时政府的腐败和我国面临内忧外患的危机,增强学生的思想认识。

【评注】角色扮演需要学生进行对历史知识和历史事件背景的自主思考、自主体验和自主分析,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角色扮演的过程对同学来说,就是拉近了历史与现实的距离,让那些陌生的、不可感知的知识和隐性的历史发生背景变为自己所熟悉的、直观的、显性的材料。这样的课堂氛围和学生的课堂参与能够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热情,提升阐述自己观点的勇气和吸取他人之所长的良好品质。

(2)重现背景。

时代的进步使教学内容不再局限于课本,巧妙和灵活的运用多媒体的力量对提升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体验式教学的运用有巨大的帮助,书本的知识是固定的,文字缺乏吸引力,相比于教材,相关的历史短片和影视作品更具有吸引力,我国近年来影视技术和拍摄水平不断进步,诞生了很多口碑良好符合史实的影视剧作品。

【案例6】《春秋》、《建国大业》、《辛亥革命》等等,教师通过多媒体播放与当时所学内容相符的影视作品,根据影片对历史情境的再次呈现,直观的让学生体会当时的历史色彩,从服饰、文化、语言、商业各个方面入手进行分析讨论,从影视剧演员对历史人物的演绎和刻画,了解该人物的特点和思想主张。

【评注】利用影视作品的播放重现了历史事件发生的时代背景,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能感悟其来龙去脉及相互联系,同时也让学生仿佛置身其中,提升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多媒体的运用极大的减少了“体验式”教学的实际操作中面临的困难。

四、结束语

教育是一個不断发展的过程,核心是以人为本,方式多种多样,只有结合实际和尊重学生主体性,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才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体验式”教学的运用,只是其中的一种教学模式,任何有助于学生学习的教学方式我们都应该进行思考和分析,这样才能真正全面提高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廖仁凡.浅谈体验式教学法在高中历史课堂中的运用[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14,35(2):158.

[2]姚淑珍.体验式教学方式在初中历史与社会中的实践[J].新课程学习·中旬,2013,12.

猜你喜欢
初中历史与社会黄沙体验式教学
万里黄沙处,一座正在消失的古城
黄沙梁
黄沙覆身(节选)
探讨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体验式教学的应用
赶不走的“小耐克”
分析体验式教学在中职会计课中的应用
体验式教学法在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新课改下初中历史与社会多样化教学方法的实践探索
新课改下的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