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敏:默默无闻的氢弹功臣

2019-07-15 01:03梁伟李菡丹王碧清
高中生·青春励志 2019年5期
关键词:钱三强于敏氢弹

梁伟 李菡丹 王碧清

多年之前,于敏这个名字是绝密。直到1988年,于敏的名字才得以解禁,他的妻子也才知道原来“老于是搞这么高级的秘密工作的”。

1945年高中毕业后,于敏考取了北京大学工学院电机系。1946年,于敏转到理学院物理系,将自己的专业方向定为理论物理。1949年,于敏以物理系第一名的成绩成为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批大学毕业生,并考取了张宗燧的研究生。1951年研究生毕业后,于敏调入近代物理研究所工作,从事原子核理论研究。

当时,国内很少有人熟悉原子能理论,而且研究所里还没有一台加速器,探测元件和仪器设备也刚开始研制。在当时遭受西方国家技术重重封锁的环境中,于敏只有依靠自己的勤奋,举一反三进行理论探索。

1961年1月,于敏来到钱三强的办公室。一见到于敏,钱三强就直截了当地对他说:“经所里研究,报请上级批准,决定让你参加热核武器原理的预先研究,你看怎样?”从钱三强极其严肃的神情和谈话里,于敏明白了,国家正在全力研制第一颗原子弹,氢弹的理论研究也要尽快进行。于敏毫不犹豫地表示服从分配,而这个决定改变了他的一生。

从原子弹到氢弹,按照突破原理试验的时间比较,美国用了七年零三个月,英国是四年零三个月,法国八年零六个月,苏联四年零三个月。用时这么久,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计算的繁复,我们的设备更无法与他们的相比。国内当时仅有一台每秒万次的电子管计算机,并且95%的时间分配给有关原子弹的计算,只剩下5%的时间留给于敏负责的氢弹设计。不过,“穷人有穷办法”,于敏记忆力惊人,他领导下的工作组人员,人手一把计算尺,废寝忘食地计算。四年当中,于敏、黄祖洽等人提出研究成果报告共69篇,对氢弹的许多基本现象和规律有了深刻的认识。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在世界上引起轰动。1965年,于敏调入二机部第九研究院。9月,38岁的于敏带领一支小分队赶往上海华东计算机研究所,抓緊设计了一批模型。只是这种模型重量大、威力比低、聚变比低,不符合要求。于敏带领科技人员总结经验,随即又设计一批模型,发现了热核材料自持燃烧的关键,解决了氢弹原理方案这一重要课题。

于敏当即给北京的邓稼先打了一个耐人寻味的电话。为了保密,于敏使用的是只有他们才能听懂的隐语,暗指氢弹理论研究有了突破:“我们几个人去打了一次猎……打上了一只松鼠。”邓稼先听出是好消息:“你们美美地吃了一餐野味?”“不,现在还不能把它煮熟……要留作标本……我们有新奇的发现,它身体结构特别,需要做进一步的解剖研究,可是……我们人手不够。”“好,我立即赶到你那里去。”1965年年底,于敏开始从事核武器理论研究,在氢弹原理研究中提出了从原理到构形基本完整的设想,解决了热核武器大量关键性的理论问题。

1967年6月17日早晨,载有氢弹的飞机进入罗布泊上空。8时整,随着指挥员“起爆”的指令,机舱随即打开,氢弹携着降落伞从空中急速落下。十几秒钟后,一声巨响,碧蓝的天空随即翻腾起熊熊烈火,传来滚滚的雷鸣声……当日,新华社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国的第一颗氢弹在中国的西部地区上空爆炸成功!

猜你喜欢
钱三强于敏氢弹
于敏与邓稼先的生死之交
中国原子弹之父——钱三强
飞行员杨国祥投掷氢弹失败,放弃逃生机会与氢弹共存亡
钱三强的遗憾
“国产的土专家一号”
回答问题有“三不”
金正恩视察“可搭载在洲际弹道导弹上的氢弹”
于敏的“暗语”
氢弹,不过如此
朝鲜试爆氢弹,中方坚决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