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启蒙

2019-07-15 01:03张大春
高中生·青春励志 2019年5期
关键词:学医空隙文言文

张大春

小学六年级时,我无意间翻看了书橱里一套名为《史记菁华录》的书,字个个都认得,可是通句连行,既不会断读,又不能解意,只好请教父亲。父亲接过书去,念了几句,说:“不懂也是应当。这是《项羽本纪》。”我问:“为什么你看得懂,我看不懂?”

父亲回答:“一个个的人,你都认识;站成一个队伍,你就不认识了。是吧?”他把手里的书往桌上一扔,说:“这个太难,我说个简单一点的。”接着,他念了几句文言文,又一个字一个字地解释。在将近五十年后,我依旧清楚地记得字句:“公少颖悟,初学书,不成。乃学剑,又不成。遂学医。公病,公自医,公卒。”

公,对某人的尊称。少,年纪还很小的时候。颖悟,聪明。学书,读经典。学剑,练武功。学医,学习医术,给人治病。卒,死了。他说到“死了”时,我笑了,他立刻说:“懂了?”

那是一个笑话,描述的是一个令人悲伤的人。没有谁知道那人在死前是不是还医死过别的病人,但是能把自己活成个被称为“公”的人物,应该还是有些本领的,只不过这中间有太多未曾填补的细节。

父亲说:“文言文的难处,是你得自己把那些空隙填上。你背得愈多,那空隙就愈少。不信你背背这个‘公。”

行文者当然不是要颂扬这个“公”,而是借由一般行状、墓志惯用的体例、语气和腔调来引发嘲讽。

那些刻意被省略掉的生活百态、成长细节、挫败经验……任由笑罢了的读者自行追想、补充。你愈是钻进那些不及展现于文本之中的人生,缝缀出也许和自己的经历相仿佛的想象经验,就愈能感受到那笑声之中可能还潜伏着怜悯,埋藏着同情。

写作借鉴:

你初讀文言文时的感受是什么,有什么样的故事?回忆一下,写一写吧!

猜你喜欢
学医空隙文言文
文言文阅读专练
儿子学医和父母成校友
许愿
空隙
华佗学医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会背与会默写
文言文阅读练习
望子学医
浅析原子堆积中的空隙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