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叙过渡要自然

2019-07-15 01:03高老师
高中生·青春励志 2019年5期
关键词:恩情逗号句号

高老师

叙述是一种基本的表达方式。记叙性文章要用它来展开情节,交代人物活动和事件经过;议论性文章要用它来介绍事实材料。当然,文体不同,叙述的要求也不同。本文仅讨论记叙性文章中的一种叙述方法——插叙。

下面,我们先来看一篇学生来稿。

我思念的外婆

杨梓暄

转眼已是寒冬季节,万物都已昏睡过去,毫无生机可言(这一句虽然有作者的感情因素在里面,但表述过于绝对还是不好,宜将“万物都已昏睡过去,毫无生机可言”改为“万物昏睡过去,大地了无生机”)。人总有一天,是否也会变成(“成”宜改为“得”)这般死寂呢?

十二月的第一场雪都还没来,外婆就在这寒冬中静静地逝去。母亲含泪告诉我,她不相信外婆已经死了(就感情色彩而言,“死了”宜改为“逝世”)。(句号改成逗号)她觉得外婆只是睡着了而已。我也不相信这个残酷的事实。外婆一向身体不好,但她很坚强的(“的”改为“地”)挺过了几年的岁月(宜删去“的岁月”),支撑着活了下来。然而,老天似乎不再眷恋的(“的”改为“地”)留下她,而是将她带走。时不时的(“的”改为“地”),我的脑海中总是浮现着外婆的身影。

我怀念外婆生前给我煮的桂圆蛋,怀念外婆生前做过的菜。这些都带有一种外婆的独特的味道。每当我放假去看望她时,她都会笑开了花,然后准备好一桌的好菜等着我去吃。她还会叮嘱我,要好好读书,不要让爸妈操心。离开的时候,外婆都会远远地站在老屋下,目送我离开。而如今一切温馨的画面都已不复存在(刪去“而”,并在“如今”后面加逗号)。

在外婆去世没多久,我就去参加了(“了”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已完成。此处用“了”不妥)她的葬礼。那天(赶着去参加外婆的葬礼是理所当然的事,故“在外婆去世没多久”这句话是“正确的废话”,可将前面改为“参加外婆葬礼那天”),大家的脸上都浮现着悲痛与惋惜。我静静地看着礼堂中高高挂起的外婆的遗像,突然发现她已经老去了(“已经老去了”可改为“比我印象中的要老许多”)。听着那仪式人(“仪式人”可改为“司仪”)用低沉的声音诉说外婆的一生,我忍不住红了双眼。

当夜晚人群都散去,我站在老屋下,突然发现一座房子里少了一个人,仿佛突然之间就空落了许多。身后的(删去“身后的”)舅舅则一个人孤独的(“的”改为“地”)站在冷风中,望着老屋发呆。那目光中闪烁着泪光。在这般情景之下,我无法抑制自己不想起我与外婆的最后一次相见(此句可改为“我无法抑制自己,想起了我与外婆的最后一次相见”)。

那时,外婆已病入膏肓。只见她一人躺在病床上睡着了。她带着氧气瓶(“带着氧气瓶”改为“戴着氧气面罩”),打着点滴,脸上毫无血色。正所谓,‘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此处单引号应改为双引号)啊。近看外婆的双手,不知留下了多少岁月的痕迹。那场景使我落泪。

父亲(外婆是母亲的亲妈,如果改为母亲来述说外婆的往事,无疑更有说服力)曾对我说过(有一种说法认为,“曾”与“过”语义重复,宜删去一个),外婆是一位不寻常的女子。(句号改成逗号)从小就受了许多苦,长大后精明能干。她年轻时,就丧夫。(句号改成逗号)一个人辛辛苦苦把四个孩子养大。她把一切都奉献给了自己的家庭,她为儿女努力了一辈子,劳累了一辈子,辛苦了一辈子。时间在她的脸上留下了刀刻一般的痕迹,而辛劳把她的手磨得又大又粗,布满了老茧。现在她终于可以摆脱痛苦而安息了(这一段是借长辈的口插叙外婆的往事,但这是以前说的,而外婆逝去是“现在”的事,故最好删去这一句)。

这便是外婆的一生,把一切给了家人的一生。如果没有她为母亲,为舅舅们遮风挡雨,可能这个家熬不过那时的饥荒,便不会有我们家现在的美好生活,更不会有我在这里写这篇文章。她像老屋一样为她的家人遮风挡雨。我们将会永远记住她。时间会带走一切痛苦与悲伤,但她的恩情却永不会忘(“但她的恩情却永不会忘”宜改为“但她的恩情我们永不会忘”)。我会记得,曾经天天念着我、时时想着我的外婆,我最亲爱的外婆。

现在,每当我回老屋看看时,我好像还能看见外婆静静地站在老屋下,任春秋轮回,草木枯荣,把岁月都给遗忘。于我而言,外婆就像一盏燃着的橘色的灯,柔谧而安宁。

外婆啊,外婆,愿您在九泉之下能安息。

这是一篇充满感情的记叙文,基本能做到情景交融。比如,“我”和舅舅在老屋怀念外婆,后面又说外婆“像老屋一样为她的家人遮风挡雨”。同时,作者在叙述方法上花费了一番心思。

按照先后顺序,叙述通常可分为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平叙这几种方式。《我思念的外婆》主要用的是插叙。

插叙是在记叙的过程中,由于表达的需要,暂时中断叙述,插入另一个或几个与中心事件有关的情节或事件的叙述方式。恰当地运用插叙的方法,可以补充人物和事件,使文章内容丰富充实,结构曲折有致。

《我思念的外婆》在叙述外婆去世,我思念外婆的过程中,插入了三段故事:一是第三段,回忆“我”与外婆一起生活的温馨画面。二是第六段,描写外婆在病床上的情景。三是第七段,介绍外婆的人生经历。插叙方法的使用,可以说是《我思念的外婆》这篇文章最大的亮点。不过,这个亮点中还有瑕疵。

使用插叙,前后衔接要自然,界线要分明。插叙完了,要回到原来的叙述线索上来。插叙部分不要脱离原来的叙述线索而发展成另一条线索,更不能成为文章的游离部分。

按照这个标准来衡量,《我思念的外婆》的插叙部分并没有脱离原来的叙述线索,也没成为文章的游离部分。但是,在前后衔接的问题上,还有改进的空间。

第三段因为有“我的脑海中总是浮现着外婆的身影”过渡,第六段因为有“想起我与外婆的最后一次相见”过渡,与前面衔接得都比较自然。但是,第六段与第七段之间衔接显得不够顺畅。第六段是“我”因舅舅孤独地望着老屋发呆而思念起外婆,第七段则是父亲为“我”述说外婆的生平,父亲的出现显得有点突兀。

在修改时,可以在第六段将“舅舅”改为“母亲”,然后在第六段和第七段之间加一个过渡段,写“我”回过神之后来安慰母亲,但母亲仍情不能自已,对着“我”回忆外婆的往事。当然,也可以“让”舅舅来回忆外婆,只是仍然需要过渡。

猜你喜欢
恩情逗号句号
党的恩情记心窝
句号失踪记
句号
逗号
欠条统统拿出来
知了画句号
句号提意见
逗号里的奥秘
老师恩情比海深
老师恩情比海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