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生教师职业价值观、职业效能感与职业意志的关系

2019-08-26 03:36李淼洁
民族高等教育研究 2019年4期
关键词:认同感教师职业意志

李淼洁

(延边大学师范学院,吉林延吉133002)

一、问题的提出

教师职业认同感的研究成为当前教师教育事业关注的焦点之一。纵观国内外关于它的研究,发现其研究对象主要集中于在职教师上,较少针对师范生进行探究。而师范生作为教师队伍的储备军,是教师教育事业的后继力量,他们对教师职业的认同和行为直接影响着教师队伍的稳定性、教育的质量水平以及教育事业的发展。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感,也被称为职前教师职业认同感,是师范生对将要从事的教师职业和当前师范生身份的感知与体验,包括师范生教师职业意愿与期望、职业价值观、职业效能和职业意志四个部分[1]。有关研究表明,师范生的教师职业认同感可以预测师范生的学习动机、学业成绩与学业满意度,提高师范生的自我效能感和从事教师职业的意志坚持性[2],而且最新数据发现,约30%的新任教师在从事教学的两年时间内便离开学校[3],这种现象说明了教师的意志性水平较低,从而会显著影响教师队伍的稳定性和教育的质量水平,即当职业意志较低的教师缺乏从事教师职业的毅力和品质[1],它与教师队伍的稳定性密切相关。此外,师范生教师职业价值观是师范生根据自身需要对教师职业的人生价值的综合看法[4],其中,布朗提出的“基于价值的生涯模式”理论中认为,价值观是人们职业决策过程中的最重要的影响因素[5]。因此,对于师范生来说,其职业价值观影响着他们的就业选择、学习和工作态度,当师范生拥有正确的教师职业价值观时,他们会积极地进行教师职业行为的准备工作以及提高从事教师职业的信心和意志水平。而职业效能感是自我效能感在职业领域上的具体运用,是师范生对自己掌握专业素质和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信心和信念[6],他们会影响师范生的行为选择、面对困难与挑战时的心态以及行为表现。对于师范生和教师来说,都是不可缺少的品质之一,其能够提高师范生的信心、学业成绩,同时,也有利于增加教师从事教师职业的信心,提高教师的判断力和科研积极性[7]。

目前,已有研究验证了在职教师职业的价值观与自我效能感的关系,但是关于师范生的教师职业价值观与职业意志、职业效能感与职业意志之间的关系探究的较少。那么,关于师范生的教师职业价值观、职业效能感与职业意志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由“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可知,教师职业对整个国家发展的重要作用,所以教师的稳定性是关乎整个教师职业的发展以及教育事业兴旺的重要因素,因此必须重视和提高他们的职业意志能力。基于以上因素,本研究以本科师范生为研究对象,探究师范生教师职业价值观、职业效能感与职业意志之间的关系,从而从多个维度出发,提高师范生从事教师职业的意志能力和职业认同感,增强他们在教师岗位上坚持工作的耐力,进而稳定教师队伍。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整群抽样选取了吉林省延吉市某所大学的本科师范生,发放885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860份,有效率为97.2%。其中男生207名,女生653名;一年级师范生184名,二年级师范生583名,三年级师范生93名;免费师范生87名,非免费师范生773名。

(二)研究工具

采用王鑫强、曾丽红、张大均和李森(2010)编制的《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感量表》,调查师范生的职业价值、职业效能和职业意志情况,该量表分为职业意愿与期望、职业价值、职业效能和职业意志四个维度。根据本研究的目的,选取量表中的职业价值、职业效能和职业意志分量表,每个分量表包括3个项目,一共9道题,职业意志分量表中部分题项为反向记分。其中,职业价值考察的是师范生对教师职业以及自己师范生身份的价值判断;职业效能涉及的是师范生在教师职业上的自我效能感;职业意志则为师范生愿意从事教师职业及在职业上的坚持性。三个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良好,Cronbach’s α系数分别为0.785、0.834和0.774。采用李克特式五点计分法,从1到5由完全不同意到完全同意,得分越高者,说明其对教师职业的价值认同感越高、对即将从事的教师职业的自我效能越强以及在教师职业上的坚持性越长久,其中的反向记分则为得分越高者,其在教师职业上的坚持性越短。

(三)数据处理

对调查的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处理和分析。

三、研究结果

(一)本科师范生的教师职业价值观、职业效能感与职业意志的现状分析

表1 本科师范生教师职业价值观、职业效能感与职业意志的现状分析

对本科师范生的教师职业价值观、职业效能感与职业意志进行描述分析,结果显示(如表1),本科师范生的教师职业价值观、职业效能感与职业意志水平较高,处于中等偏上(临界值3)。其中,师范生的职业效能水平最高,其次是职业价值,最后是职业意志水平。由此可知,必须重视和提高师范生的从事教师职业的意志水平,从而稳定教师职业的稳定性。

(二)不同性别、年级师范生在教师职业价值观、职业效能感与职业意志的特点

表2 不同性别、年级师范生在教师职业价值观、职业效能感与职业意志的特点

对不同性别和不同年级的师范生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如表2),结果显示:不同性别的师范生在职业价值上存在显著差异[t(858)=3.17,p=0.00],即女师范生的教师职业价值高于男师范生,不同性别的师范生在职业意志和职业效能上虽然也存在差异,但是其差异未达到统计学数据上的显著水平,二者的统计结果为:t(858)=1.13,t(858)=1.54;不同年级的师范生在职业效能上存在显著差异[F(2,857)=4.20,p=0.02],即二年级师范生的教师职业效能高于一年级和三年级师范生,但不同年级的师范生在职业价值和职业意志维度上不存在显著差异。

(三)本科师范生的教师职业价值观、职业效能感与职业意志的相关分析

表3 本科师范生的教师职业价值认同感、职业效能感与职业意志相关分析

对本科师范生的教师职业价值观、职业效能感与职业意志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如表3),本科师范生的教师职业价值观与职业效能感呈显著正相关,职业价值观与职业意志呈显著正相关,职业效能感与职业意志也呈显著正相关。即师范生对教师职业的价值认同程度越高,其对即将从事的教师职业的自我效能感也越强,在教师职业上的从教时间也会越长。

(四)职业效能感在职业价值观、职业意志之间的中介效应检验

根据调查结果,本文预探究职业效能感在职业价值观与职业意志之间的作用。因此,本研究假设职业效能感是职业价值观与职业意志的中介变量,具体模型见图1。将本科师范生的职业价值观作为自变量、职业效能感作为中介变量、职业意志作为因变量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师范生的教师职业价值观对职业意志的总效应是0.518[t(858)=17.72,p<0.001],呈现显著水平;职业价值观对职业效能感的直接效应为0.487[t(857)=16.34,p<0.001],也呈现显著水平。根据温忠麟的中介效应检验程序,依次对自变量、中介变量和因变量进行回归检验,结果如表4,职业效能感的中介效应各回归方程和回归系数检验a、b、c、c’系数和t检验均呈显著,因此职业效能感在职业价值观与职业意志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中介率为41.8%。

表4 职业效能感中介效应检验

图1 职业效能感在职业价值观与职业意志之间的中介

四、分析与讨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本科师范生的教师职业价值观、职业效能感与职业意志水平较高,处于中等偏上。其中,女师范生的教师职业价值高于男师范生;二年级师范生的教师职业效能高于一年级和三年级师范生。这一研究结果与王鑫强和张大均[6]以及胡维芳和黄丽[8]的研究结果一致。可能与教师的社会地位、社会角色期望和师范教育有关。第一,从古至今,教师一直是社会上不可或缺的职业,而且教师职业相对稳定,是众多大学生就业的保底选择。但是,教师职业的压力较大、工作具有复杂性、时间的延续性和空间的广延性,从而影响了师范生的职业意志。第二,人们习惯于将教师职业与女性联系起来,认为教师职业稳定、收入有保障、有假期,非常适合于女性,并且女性的性格温柔、有耐心,比男性更适合教师这一教书育人的职业。此外,男性一直是一个家的顶梁柱,承担着养家糊口的角色,然而教师职业工作稳定,但是相对于其他职业来说,工资不算太高,不能满足社会对男性的期望。第三,随着师范教育对师范生职业观的影响,相对于一年级和二年级师范生来说,三年级的师范生能够逐渐对自己进行正确定位,也对教师职业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和体验。因此,三年级师范生的职业效能高于一年级和二年级。

从研究结果来看,本科师范生的教师职业价值观与职业效能感、职业意志以及职业效能感与职业意志均呈显著正相关,且职业效能感在职业价值观和职业意志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换句话说,本科师范生的职业意志除受职业价值认同的直接影响外,也受职业效能感的直接影响,以及通过职业效能感间接产生的影响。这一研究结果与以往的相关研究结果一致[9],即师范生对教师职业的价值认同感程度越高,他们在即将从事的教师职业的自我效能感就越高。职业价值观是价值观在职业领域中的具体体现,对师范生的就业选择起着导向作用,影响到师范生的就业态度、行为以及职业效能感[10],也就说明师范生对教师职业的价值认同感能够正向影响师范生的职业效能感和职业意志。而师范生职业效能感是针对教师职业领域提出的对自我效能感的进一步拓展[11],职业效能感能够提高师范生的学习动机以及对教师职业的热爱程度,从而提高师范生的教师职业意志水平,延长从事教师职业的年限。此外,职业自我效能感在职业价值观与职业意志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当师范生树立起职业价值观时,他们会凭借自我的职业效能感,促使自己朝着目标前进,付出更多的努力并在此过程中得到快乐,从内心爱上教师职业,即使遇到困难和挫折,也能够不断地调整自己的状态,恢复自己对从事教师职业的信念和自信,从而延长从事教师职业的时间,进而提高教师职业的稳定性,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其结果是师范生对教师职业的价值认同程度越高,其对即将从事的教师职业的自我效能感也越强,在教师职业上的从教时间也会越长。因此,今后的研究可从教师价值观和教师效能感两方面入手,从而提高师范生的教师职业意志,进而提高他们的教师职业认同感,更好地促进教师职业的发展。

五、结论及建议

(一)结论

1.本科师范生的教师职业价值观、职业效能感与职业意志水平较高,处于中等偏上;

2.不同性别的师范生在职业价值上存在显著差异,但不同性别的师范生在职业意志和职业效能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即女师范生的教师职业价值高于男师范生;不同年级的师范生在职业效能上存在显著差异,但不同年级的师范生在职业价值和职业意志维度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即二年级师范生的教师职业效能高于一年级和三年级师范生;

3.师范生教师职业价值观与职业效能感呈显著正相关;职业价值观与职业意志呈显著正相关;职业效能感与职业意志均呈显著正相关;

4.师范生教师职业价值观、职业效能感对职业意志均有预测作用,且职业效能感在职业价值观和职业意志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二)建议

师范生是未来教师职业的储备军,关乎着教师职业的存亡,必须高度重视和培养他们的职业意志,从而进一步提高其职业认同感。根据研究结论,从社会、学校和师范生自身三个角度出发,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和增强职业效能感为辅助,提出针对性建议,提高师范生的职业意志水平,稳定教师职业队伍建设。

首先,国家和社会应该提高教师职业的地位和待遇,增加舆论媒体的正面宣传作用,在社会中形成“尊师重教”的风气和氛围。第一,在社会公共传播媒体途径上(微博、微信)宣传教师的正面形象,使师范生真正体会到教师是天底下最光荣的职业,对其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熏陶;第二,严把入学门槛,提高教育事业的水平,如教育部提高建立双一流学科的标准,真正把对教育专业的要求规范落实到各个学校,招纳吸收从内心热爱教育事业的师范生,提高其职业意志水平。

其次,学校应对师范生进行职业培训和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合理设置课程比重以及师范生培养模式,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教师职业观,增强职业效能感,进而提高职业意志水平和教师职业认同感。如,第一,入学前对学生职业意向调查,并针对不同性别、年级的师范生进行教育,了解师范生当前的心理状况。对于一些不喜欢教师职业的师范生,帮助他们分析原因,进行开导,从而找到自己真正适合并喜欢的专业,而对于那些热爱教师职业的师范生,则对其进一步介绍教师职业的特点以及优缺点,使他们对以后可能面对的困难做好心理准备以及应对措施,从而减少或降低师范生的职业焦虑和效能感,不打压他们的自信心,进一步增强师范生将来从事教师职业的意志水平;第二,师范教育还应该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定期对师范生进行心理辅导,教会其正确合理地宣泄自己的不合理情绪,缓解师范生在学习或生活以及情感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提高他们的自我效能感和职业意志水平。

最后,师范生应树立从事教师职业的正确价值观和信念,提高从事教师职业的自我效能感以及意志品质,增强抗挫折能力,提高对教师职业的认同感,坚守为了教育事业而努力奋斗的信念。如,师范生根据自身情况,做好职业规划,制定属于自己的计划,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教师技能大赛和读书活动,提高自己的职业效能感以及教学技能,增强其在教师职业中的自信心,培养对教师职业的归属感能力,真正做到从内心热爱教育事业,喜欢教育事业。同时,师范生还应增强抗挫折能力,提高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不管以后遇到什么困难,都能够在教师职业中坚持下去,不忘初心,提高师范生的职业意志水平。换句话说,倘若师范生能够依据自身情况,制定出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并树立正确的教师价值观,就会积极地参加各种有关教育教学的活动,自然而然其职业效能感就会提高,即使在将来会遇到各种各样困难,也丝毫不会动摇他们继续从事教师职业的信念,会一如既往地坚守在教师岗位上,其教师职业意志水平也较高。

猜你喜欢
认同感教师职业意志
高技能人才背景下技工院校教师职业能力大赛成果转化研究
高校艺术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感研究
时代新人与意志砥砺
教师职业认同研究综述
About the bug of the theory of evolution
解读·教师职业核心能力
《西厢记》中的理性意志与自由意志
浅析国有企业员工企业文化认同问题
教师职业认同文献综述
工作认同感日本人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