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现代信息技术提升中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及课堂效率

2019-09-10 07:22丁集思
学业 2019年9期
关键词:中小学数学现代信息技术课堂效率

丁集思

摘要:信息技术的发展也在不断的推动着教育事业的进步,中、小学教育教学活动由于针对学生群体的特殊性,所以也必须进行改革创新,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以及新课改理念的不断深入,“核心素养”开始逐渐成为中、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项重点内容。本文基于“现代信息技术+数学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形式,对如何提升中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进行了探讨,希望内广大中、小学数学教师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中小学数学;核心素养;课堂效率

前言:

中、小学数学是一门需要学生结合数学理论知识,合理运用逻辑思维能力和想象力来参与学习的学科。教育部2014年发布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明确指出了关于研究制定学生核心素养体系发展的要求。之后北师大研究小组于2016年正式公布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由此开始,“核心素养”开始发展成为广大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的重点内容。基于此,本文结合现代信息化教学技术,就如何提升中、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及提高课堂效率进行了探究和分析。

一、扩展中、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方法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课堂授课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此背景下,教师要充分发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的优势,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拓展中、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教学方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核心素养作为数学教学的结晶,其主要构成部分包括数学人文、逻辑思想以及数学意识等,其中数学教学的切入点就是学习动机和审美表达,简单来说,就是要在课堂鸡血中培养学生的热情和信心,让学生喜欢上数学这门学科,并让他们掌握合理有效的数学学习方法,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过程后,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拓展,从而主动将数学学习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思考数学问题。

例如,在统计表与统计图这部分知识的学习中,教师就可以通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加强对学生数学核心意识的培养,提升学生对“测量、统计、计算”等理论知识的感知与理解。比如在下面这个统计图表中,A、B、C各自所占的比例分别为46%,38,9%,求整个圆中D区域所占面积的百分比。根据图表示意可以得出,D的百分比求法为1-46%-38%-9%=7%。教师要充分锻炼学生的数学核心思想,让学生遇到概率数学题目时,有效地围绕中心思想,即概率知识,进行解答,能提高做题效率和准确度。锻炼学生的数学素养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训练中、小学生数学分析观念

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有助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更好的进行讲解,把一些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更加形象具体,从而大幅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然而,数学知识从根本上看其特点就是逻辑严密、抽象,这无疑会加大中、小学生学习的难度。随着年纪的提升,数学题干的内容也会逐渐变得更加冗长。为此,我们必须要认识到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关键就是要能够读懂题目要求,为了训练小学生分析数学题目的能力,教师需要善于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手段。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利用图形的变化、颜色调整、文字的改变等手段突出重点,引起学生注意,了解解决问题题干中已知与问题中未知的相互关系,让学生的解题思路更加清晰;另一方面可借助多媒体不同手段,绘制示意图,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简单化,帮助学生审题,理解题意,开发思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统计与概率》这类课型,大多数教师往往起始课进行小规模统计,与学生交代统计的策略和意义,无法在生活中进行真实样本的统计,而将重点放到分析如何计算合计、如何计算平均分等。殊不知,这样的课堂并不能给予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学生是否亲身经历统计的全过程对于知识的理解截然不同。大样本的统计完全可以通过课件中插入的表格软件进行完成,学生依靠手中的终端进行自主选择,电脑自动完成分析,课堂中几秒钟完整呈现统计结果并可以进行简单分析。现在,越来越多的课堂进行“变身”,课堂中软件终端的使用,课堂软件或视频的推送,运用着不同的形式帮助学生更好的接纳知识,进而实现能力的提升。

三、丰富中、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内容

数学是一门理论性要求极高的学科,要想学好数学,学生不仅要熟知课本上的理论教学知识,还要有责任心和吃苦耐劳的精神,而且中、小学生心智还不够成熟,对许多复杂的理论知识和数学逻辑不能很好地掌握和记忆,教师要做好引导的作用,利用好网络这个强有力的工具,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综合能力,鼓励学生发展学习耐心,提升做数学题的运算速度,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数学的效率。采用“信息技术”的教学元素,能为中、小学数学课堂带来强有力的效果,让学生明白数学的核心内容就是逻辑思维与实践相结合,利用信息技术作为辅助学习的工具,利用网络资源教学让课堂高效率和高质量的进行。数学核心素养的核心内容有:抽象推理、数学模型、运算能力、数据分析、空间概念等,教师可以采用信息技术的元素,对学生进行教学。

例如:在学习“多边形”一课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使用“模型结合”的教学方法,即通过让学生观看数学模型的过程,加深学生对多面体的结构了解,如粉笔盒可以近似地看作“正方体”,钢笔可以近似地看作“圆柱体”等等,教师要从现实世界到数学内部,把数学课堂上的研究对象推广到实际生活中,引发学生的构思和想象,再通过各种命题的推理和演算过程,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加强运用技巧,使小学数学课堂具有“实用性”、“多元性”、“核心性”等特点。

四、提高中、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效率

社会和科技在飞速发展,“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法势必会成为当代中、小学数学教学的核心教学理念,既然选择了网络资源教学作为课堂的教学方法,教师就要有效地运用其优势,加强对“信息技术”教学方法和课堂模式的探究过程,把这种教学方式的特点发挥到极致,有效地提高中、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效率。教师一定要在课堂上多运用一些例子,让学生学会自主地探究和学习,利用科技技术,找到生活中与数学相关的学习内容,另外,教师应当多找一些关于教学内容的资料,学生感兴趣了自然就会认真听课,自觉地集中课堂思想,紧跟教师步骤学习,课堂效率就会大大提高。

例如:在教学《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一课时,教师要注重“核心素养”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解答关于直角三角形的数学例题时,充分发挥数学核心知识,比如下面这题,在直角三角形ABC中,两条直角边边长是3和4,求另一条边的长度,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以求得斜边的长度为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再开方,最终得到5,教师要严格培养学生的做题经验,让学生形成数学逻辑思想,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让学生具备了“核心素质”的学习观念和意识,才能落实小学数学核心教育的高效课堂。

五、灵活运用信息技术挖掘数学知识的动态性

教材上的知识点都以静态、单维的形式呈现,而信息技术具有直观、形象、生动的特点,它所展示的内容图像清晰、动态感强、信息量大,教师只要根据教学的需要选择演示的内容,创设动态表象以适应学生的认知方式,就能把静态的知识动态化,让单维的知识结构转化为多维的网状知识结构。

例如,在教学“平移和旋转”时,笔者将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即用多媒体课件或动画展示火车的行驶、风扇的转动,以及一条条金鱼在虚设鱼缸﹙坐标方格﹚中游动。这些画面可以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一种清晰的“动态表象”,从而理解知识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不可否认,化静为动、化无形为有形、化无声为有声的教学,能将教学中涉及的事物、形象、过程等全部内容再现于课堂,展示了知识的来龙去脉,有利于知识的展示,可实现交互控制和双向交流,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与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从而使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课堂效率。

结语:

总之,“核心素养”教学理念是中、小学数学教学课堂的新目标和新理念,是深化改革体制和教育体制的重要核心内容,也是当代中、小学数学教育的必然要求,教师一定要从日常的教学工作入手,结合信息技术的教学手段,再数学课堂中加入有效的科学技术和信息教学,促进“核心素养”的中、小学数学课堂可持续、全方面的发展,切实提高小学数学科教课堂的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獻:

[1]刘玉圣.浅析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教学策略[J].写作:中,2018(3):165-166.

[2]王佳,高颖菁.基于信息技术的小学数学探究教学研究——以“统计与概率”教学为例[J].创新时代, 2018(2): 88-89.

[3]范广杰.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J].中小学电教:下,2018(1):42-42.

猜你喜欢
中小学数学现代信息技术课堂效率
论新课改下如何做好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
中小学数学教学数字模拟化研究
高中政治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整合的思考
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武术教学中的应用解析
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现代化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效率提升的方式方法研究
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策略与方法
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效率的有效措施
品德教学利用微课开展预学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