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人才培养探析

2019-09-10 08:55丁兆贵
学业 2019年9期
关键词:培养机制人才培养大数据

摘要:习总书记强调:“要完善人才培养机制,改进人才评价机制,创新人才流动机制,改进人才评价机制,创新人才流动机制,健全人才激励机制。”当前,人才队伍建设步入新时代,大数据已经逐步融入到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新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和全新挑战。因此,我们要搞好顶层设计,加大培养力度,发挥大数据效能,提高人才培训质量,激活人才培育的数据生命力。

关键词:大数据;人才培养;培养机制

习近平同志指出:“要完善人才培养机制,改进人才评价机制,创新人才流动机制,改进人才评价机制,创新人才流动机制,健全人才激励机制。”当前,人才队伍建设步入新时代,大数据已经逐步融入到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新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和全新挑战。人才作为实现中国梦的中坚力量,具有中流砥柱的作用,能否顺应时代要求,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因此,我们要搞好顶层设计,加大培养力度,提高人才培训质量,激活人才培育的数据生命力。

一、大数据对人才培养的影响

大数据,是指一种规模大到在获取、存储、管理、分析方面大大超过了传统数据库软件工具能力范围的数据集合。大数据的数据量大、类型多、速度快和价值密度低的特点,这对人才培养带来较大的影响。

一是大数据增强了人才培养的科学性。大数据是海量的数据和复杂的数据分析的集合。大数据分析将大量各类不同类型甚至是毫无关联的数据融合在一起,经过深度分析整合,得出更加全面、精确、有效的结论。在大数据背景下,人才的性格特点、个人喜好、思想动态、情绪变化、行为习惯等信息,都通过大数据的形式被记录、储存、分析和处理,大数据技术把人才思想行为的“随机性”极大地转变为“准确性”,提高了问题分析准确程度,通过大数据全面掌握人才的整体情况,为提高人才培养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时效性提供了强有力的数据支撑。

二是大数据提升了人才培养的预判性。大数据对人才培养的预判功能体现在,尽可能掌握人才的信息,甚至是并不相关的元素,注重从获取的全部数据中提炼分析,总结特点规律,得出准确结论。我们可以通过大数据技术分析人才的行为和思想,对人才进行预判,从而增强了人才培养的有效性。

三是大数据能够助力人才培养的针对性。社会资源(人)、信息资源(机)和物理资源(物)三元融合的精确化推送服务是大数据时代智能化的有效体现。大数据强调相关性而非因果性。如在日常工作中,可借助网上的搜索痕迹、词条关注及热门点击,探寻数据的相互关联性,研究分析其行为动态,反馈研究对象类型特征,为人才培养量体裁衣,精准定制培养方案,创造与之相适应的智能化培养条件。

二、创新大数据时代人才培养途径

提高大数据时代人才培养水平,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必然要求。我们要切实转变观念,积极作为,发挥大数据高效、精准、快速的效能,创新大数据时代人才培养途径。

一是更新培养观念,增强人才培养的紧迫感。认识的高度决定行动的速度和落实的力度。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必然涉及到社会经济、科学、自然科学的各个方面,涉及到人才培养的方方面面。大数据时代人才跨越式培养,必须与当前人才建设的跨越式发展相适应,从现实看,这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紧迫任务。要有战略眼光,树立人才培养的超前意识,立足当前的实际,认真研究大数据时代对人才的要求,以此对人才队伍的建设超前设计、超前培养,牢牢把握人才培养的主动权,充分发挥人才建设的独特优势。

二是突出培养重点,增强人才培养的实效性。大数据背景下人才培养应突出重点,增强培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在社会经济建设中,数据是决策的基础、知识的来源和创新的动因。必须牢固树立数据意识,努力培养和提高对数据的敏感程度,使其对数据的认识从感性上升的理性,使其潜在的数据需求转化为具体的数据需求和行为。大数据知识是人才信息素养的重要体现。这就要求高素质人才必须具备广博的大数据知识,在经济建设中使数据的传递与反馈接近经济发展实际,市场与数据运用无缝对接。因此,新时代的人才要有一种强烈的危机感、紧迫感,以只争朝夕的精神进行学习掌握大数据理论和知识。运用数据的能力是信息素养的实践体现。不断提高数据采集储备能力、数据加工整合能力和数据传输交流能力,增强网络运用能力、信息发布能力、读取實时资料的能力。

三是完善培养机制,增强人才培养的连续性。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以科学有效的的制度、机制作保障。把高校培训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队伍的主要渠道,充分发挥高校作为信息知识和高新技术的产出地和集散地的资源优势,积极联系协调高校专家教授到人才群体举办培训班,使其足不出户就能学习到大数据知识。有计划地把发展潜力大的人才送到科研单位进行学习。要强化在职培训,立足岗位实践,使他们在实践、学习中改善知识结构,在解决问题和做好工作中提升能力素质。当前,科技一线,有的人才是理论高,实践经验少,在人才选拔使用中,注重科技知识、信息素质等方面要求,推荐他们到科技密集高校进行培训。从经济效益好的单位特招一些优秀尖子人才成为人才队伍的领军人物。积极采取交叉代职换岗锻炼的方式,来提高人才信息化素质,通过岗位和角色互动,丰富人才的经历,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优化人才成长环境,把人才队伍的培养目标和任务纳入岗位职责,作为单位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建立有利于人才队伍成长的考评机制,对学习情况进行检查,对运用大数据开展工作能力和效果进行考评,作为人才使用的重要考核内容。

习近平同志强调:“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所以,在大数据时代,要积极适应社会经济建设和国家战略发展需要,以打造高科技核心领域人才领军人物为牵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机制,破解制约紧缺人才培养瓶颈,运用大数据,持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人才队伍。

作者简介:丁兆贵,男,山东平邑人,工程硕士,国防大学政治学院政治机关工作系军队人力资源工作教研室讲师。

猜你喜欢
培养机制人才培养大数据
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大学生创新精神培养机制研究
探索具有吉利特色的产教融合之路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