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水平与骨代谢的相关性研究

2019-09-11 08:08赵智伟张晓亚黄润之李慧娟温宇华宋利格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9年4期
关键词:负相关校正骨密度

赵智伟, 张晓亚, 黄润之, 李慧娟, 温宇华, 宋利格

(1. 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上海 200065; 2.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河南 洛阳 471000; 3. 同济大学医学院骨质疏松和代谢性骨病研究所,上海 200065; 4. 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脊柱外科,上海 200065)

2型糖尿病和骨质疏松是内分泌代谢领域最常见的慢性疾病[1],两者在老年人中往往同时存在,并且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骨折的风险明显高于非糖尿病患者[2-3]。来自妇女健康倡议观察队列(women’s health initiative observational cohort, WHI)的研究结果显示,女性糖尿病患者桡骨远端、足踝和椎体等多部位骨折的发生率均升高,并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的髋部骨折发生风险增加40%[4]。统计数据显示,发生髋部骨折后1年之内,死于各种并发症者高达20%,而存活者中约50%致残,导致生活不能自理[5]。并且,发生初次骨折后再次骨折的发生风险明显升高[6]。另外,糖尿病合并骨折的治疗较非糖尿病患者更加复杂和困难,预后更差[7]。因此,及时识别出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高骨折风险人群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对一个特定的骨密度值,2型糖尿病患者的骨折发生风险高于非糖尿病患者[8],但其骨密度值较非糖尿病患者可升高[9]、降低[10]或无差异[11]。研究显示,在非糖尿病患者中血脂与骨折发生有关。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HDL-C)和三酰甘油(triglyceride, TG)水平降低可增加腰椎骨折的发生风险[12],且腰椎骨折患者的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 TC)水平高于非骨折患者[13],血清TC水平升高与腰椎骨折降低有关,TC水平每升高0.026mmol/L,腰椎骨折风险可降低2.2%[14]。但也有研究发现血清TC水平与骨质疏松的发生不相关[15]。但这些结果主要是在非亚洲人群中开展、未区分糖尿病人群、大部分研究没有纳入骨转换标志物,因此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中血脂谱与骨转换标志物和骨密度的关系,可更清晰地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中血脂与骨代谢指标和骨密度的关系。

本研究通过分析1182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脂谱与骨代谢标志物和骨密度的关系,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相关指标对骨代谢的影响,为2型糖尿病患者骨代谢异常和高骨折发生率的发生机制提供线索。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回顾性研究收集2016年6月—2018年6月在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3430例,排除影响骨代谢性的疾病(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血液系统疾病、肾脏疾病、严重肝功能不全及其他继发性骨质疏松的原因)、高钙血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乳酸酸中毒、严重心血管疾病及血清肌酐>100μmol/L的患者,最终纳入2型糖尿病患者1182例,其中包括74例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纳入人群的年龄为20~83岁。

1.2 诊断标准

根据1999年WHO糖尿病专家委员会提出的诊断标准: (1) 糖尿病症状加随机血糖≥11.1mmol/L,或(2) 空腹血糖≥7.0mmol/L,或(3)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中2 h血糖≥11.1mmol/L,若无症状,需要隔日再测1次予以确定诊断。或有2型糖尿病病史的患者,或现在正在服用降糖药物或胰岛素治疗。

1.3 资料收集

所有研究对象接受常规体格检查,包括身高(cm)、体质量(kg)、血压(静息状态血压,mmHg,1mmHg=0.133kPa),并计算BMI(kg/m2)。

研究对象在空腹状态下进行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指标、糖代谢(空腹血糖、糖化白蛋白、糖化血红蛋白)、胰岛功能(空腹胰岛素和空腹C肽)、血脂谱[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LDL-C)、HDL-C、TG和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 FFA)]、骨代谢相关指标(血钙、血磷、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骨钙素、Ⅰ型前胶原N端肽、Ⅰ型胶原C端肽)及其调节激素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armone, PTH)和25羟维生素D[25(OH)D]等测定。生化指标采用advia-1650化学自动分析仪(拜耳诊断,美国)检测,骨碱性磷酸酶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用固相单克隆抗体酶联免疫法测定,骨钙素、PTH、25(OH)D、Ⅰ型前胶原N端肽、Ⅰ型胶原C端肽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Roche Diagnostics)。双能X线骨密度仪为豪洛捷公司生产(北京),所有患者均测定腰椎1~4、股骨颈和全髋的骨密度。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 果

2.1 研究对象的基本资料和临床特征

根据1182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骨密度值,分成骨量正常(n=323)、骨量减少(n=572)和骨质疏松(n=287)3组。骨质疏松组患者的年龄最大,绝经比例最高,男性所占比例最少,BMI最低,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水平最低,伴碱性磷酸酶水平最高。糖代谢指标显示,骨质疏松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最高且空腹C肽水平最低。3组间骨代谢相关指标比较显示,骨质疏松组的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骨钙素和校正后的血钙水平最高。其他指标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研究对象的基本资料和临床特征

(续表1)

BALP: 骨碱性磷酸酶;P1NP: Ⅰ型前胶原N端肽;OC: 骨钙素;TRAP5b: 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CTX: Ⅰ型胶原C端肽

2.2 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谱与骨密度和骨代谢相关指标的关系

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TG、TC、LDL-C、HDL-C和FFA与腰椎1~4、股骨颈和全髋部位骨密度的相关性,结果发现血脂各指标与各部位骨密度无相关关系,见表2。同时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非正态分布数据,包括BALP、P1NP、OC、CTX)和Pearson相关分析(正态分布数据,包括TRAP5b)测定TG、TC、LDL-C、HDL-C和FFA与骨代谢指标的关系,结果显示血脂各指标与骨代谢指标无相关关系,见表3。并进一步利用Pearson相关分析血脂各指标与白蛋白校正后血钙和血磷及利用Spearman相关分析PTH和25(OH)D的相关性,发现血清游离脂肪酸与血磷呈负相关(r=-0.148,P<0.000),其他均无相关性,见表2、图1。

图1 血清FFA与血磷的相关性Fig.1 Correlation between free fatty acid and phosphorus

2.3 校正相关因素后血清磷与FFA的相关性变化

由于FFA水平受影响因素较多,进一步通过校正年龄、是否绝经、血糖控制情况(糖化血红蛋白)、胰岛功能(C肽)、TG及血磷调节激素后,观察对游离脂肪酸和血磷相关性的影响。偏相关分析结果发现,无论是校正年龄和绝经状态,还是糖化血红蛋白、C肽和TG,均不影响FFA和血磷的相关性。进一步校正PTH或25(OH)D后,发现FFA和血磷仍呈显著负相关。同时校正上述各因素后,FFA和血磷的负相关关系仍存在(r=-0.202,P<0.000),见表3。

表2 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各指标与骨密度和 骨代谢相关指标的关系

表3 校正相关因素后FFA与血清磷的关系

Model 1: 校正年龄、是否绝经;Model 2: 校正糖化血红蛋白、C肽和TG;Model 3: 校正PTH和25(OH)D;Model 4: 校正年龄、是否绝经、糖化血红蛋白、C肽、TG、PTH和25(OH)D

2.4 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磷与FFA的关系

由于2型糖尿病患者常应用多种降糖药物,为排除降糖药物的影响,进一步研究分析了74例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磷与FFA的相关性。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清磷和游离脂肪酸呈负相关关系(r=-0.564,P<0.000),分别校正PTH和25(OH)D后,血清磷与FFA的相关关系仍存在,同时校正PTH和25(OH)D后,血磷和血清FFA仍呈负相关(r=-0.526,P=0.002),见表4、图2。

表4 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磷与FFA的关系

Model 1: 校正PTH;Model 2: 校正 25(OH)D;Model 3: 同时校正PTH和25(OH)D

2.5 不同骨密度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血清磷与FFA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

为观察血清磷与FFA的相关关系是否在不同骨密度人群中存在差异,分别在骨量正常、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3个亚组中,用Pearson相关分析血清磷与FFA的相关性,结果发现,在上述3组中FFA与血磷均呈负相关关系,且各组间的相关性不存在差异(P>0.05),见表5。

表5 不同骨密度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FFA 与血清磷的相关性

为进一步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中导致骨量低下的危险因素,应用Logistic多元回归模型纳入绝经状态、CTX、PTH和总蛋白后,用于预测其是否存在骨质疏松的正确概率为80.2%,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7.6%和73.3%,见图3。

图3 2型糖尿病患者中影响骨量的危险因素分析Fig.3 Analysis of the risk factors for low bone mass in type 2 diabetic patients

3 讨 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中FFA与血清磷呈负相关关系,且该负相关关系在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中更显著。年龄、绝经状态、血糖水平、胰岛功能和血磷调节激素不影响FFA与血清磷的相关关系。

血磷与脂代谢之间的相关关系可能存在以下机制: 首先,肝脏在维持血磷水平和脂代谢中均发挥重要作用,由小肠吸收的膳食磷酸盐通过门静脉输送到肝脏,肝细胞中的磷酸钠共转运体能调节血清磷酸盐水平的变化[16],同时DNA微阵列分析显示,高磷饮食可促进大鼠肝脏消耗脂肪酸并促进全身能量消耗[17]。其次,磷酸盐浓度与空腹胰岛素、空腹血糖和晚期胰岛素反应呈负相关,且在慢性低磷血症患者中存在着葡萄糖代谢和胰岛素敏感性的改变[18],并能抑制胰岛素的分泌[19],而FFA水平升高是胰岛素抵抗的结果之一。但是,血磷对脂肪细胞是否存在直接调节作用尚不清楚,这也是本课题组将要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研究也显示,调节血磷水平的激素可调节胰岛素敏感性和脂代谢,包括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23, FGF23)、维生素D和甲状旁腺激素。FGF23主要由骨细胞分泌,研究发现FGF23敲除的小鼠表现为低血糖和外周组织胰岛素敏感性的增加[20],且FGF23在代谢综合征的老年人中水平升高,与HDL-C、apoA1呈负相关,与TG呈正相关,并与代谢综合征的发生风险增加相关[21],但也有研究显示FGF23与代谢综合征的发生风险无相关性[22]。近年来的研究还发现,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肥胖和代谢综合征的发生风险呈负相关关系[23-24],血清25(OH)D的水平可影响3年后代谢综合征的发生率[25],并且前瞻性和横断面研究均发现维生素D缺乏与致动脉粥样硬化的血脂水平相关[26-27],可引起低总胆固醇血症、低HDL-C血症和高LDC-C血症,这可能与维生素D受体可结合于位点参与脂质转运和代谢的APOA5基因位点[28]。除了FGF23和维生素D外,研究还表明PTH水平或作用异常与代谢综合征发生相关[29]。最近在欧洲鲈鱼中的研究发现,PTH相关肽通过其受体可促进肝脏的脂解和β氧化[30],且临床研究也发现,正常血钙和高血钙的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均出现糖耐量异常、脂代谢异常和高血压,且空腹TG水平与血清PTH水平呈正相关[31],但也有研究发现PTH水平升高并不影响脂代谢[32]。上述结果说明,FGF23、维生素D和PTH等血磷调节激素与脂代谢存在密切关系,但尚无研究探索这些激素与FFA的关系,本研究结果发现,即便校正维生素D和PTH后,2型糖尿病患者中FFA与血磷的负相关关系仍存在,提示FFA和血磷之间的关系不受这些磷调节激素的影响。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包括: (1) 未测定受试者血清FGF23的水平,FGF23不是常规临床开展项目,因此无法判断血磷对FFA的影响是否与FGF23有关;(2) 本研究为回顾性分析,仅显示血磷与FFA存在相关性,能否通过改善血磷水平影响脂代谢尚需要干预性的前瞻性研究证实;(3) 血磷如何影响血清FFA水平的机制未明,需要细胞和分子学实验进一步探索。

综上所述,由于2型糖尿病患者常合并脂代谢异常,在进行降糖和调脂治疗的同时,尚需关注其血磷水平,同时需要进一步探索2型糖尿病患者骨折发生率升高与FFA的关系。

猜你喜欢
负相关校正骨密度
预防骨质疏松,运动提高骨密度
N-末端脑钠肽前体与糖尿病及糖尿病相关并发症呈负相关
骨密度水平分三级
天天喝牛奶,为什么骨密度还偏低
劉光第《南旋記》校正
不要轻易给儿童做骨密度检查
建立在校正系统上的强大实力Sonance所能士i12
幼儿教师职业倦怠及主观幸福感状况研究
在Lightroom中校正镜头与透视畸变
机内校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