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深处

2019-09-19 03:39王秀梅
少年博览(阅读与写作) 2019年8期
关键词:司马氏司马昭山涛

王秀梅

在中国历史上,魏晋是一个很特殊的时代。其在政治上十分动荡,思想上却十分活跃,社会风气更是开放,且人才辈出。而“魏晋风度”作为士族意识形态的一种人格表现,成为当时的审美理想——所谓名士风范,崇尚自然、超然物外,率真任诞而风流自赏,“竹林七贤”就是其中的代表。他们的种种行为,有些在今天看来仍然让人敬仰,有些则相当不可思议呢!

嵇康(224年-263年)

字叔夜,“竹林七贤”精神领袖之一,谯国铚县(今安徽宿县)人。

一曲广陵成绝响

“竹林七贤”之“竹林”在哪里呢?说法不一。

其中一種是,1700年前,在河内郡山阳县(今河南焦作一带),嵇康隐居的山间寓所,很多名流才俊慕名而来,饮酒作诗,谈玄论道,弹琴长啸,十分逍遥。他们结成了一个比较松散的文人“沙龙”,因为此地有茂林修竹,所以后世便将这“沙龙”称为“竹林之游”,而其中最出名的七位,就被称为“竹林七贤”。还有一种说法是,西晋时期,佛经在中原大地广为流传,“竹林”一词便源自佛经故事“竹林精舍”。

当然,无论“竹林”从何而来,嵇康作为“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之一,都以非凡的才华和超脱狂放、桀骜不驯的个性,站在名士圈的顶端,不仅引领了当时的时代风气与价值取向,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嵇康精通文学、玄学和音乐,同时外表十分俊逸,可以说是集美貌与智慧于一身。据说他去山间采药时,竟被樵夫误认为是天仙下凡。他娶曹操曾孙女长乐亭主为妻,在曹氏与司马氏的争斗中,倾向皇室,对司马氏采取不合作态度,并与司马昭之心腹钟会结下仇隙。司马昭曾碍于嵇康名气太大而不好下手迫害,后来,嵇康的友人吕安被诬告,嵇康出面为吕安辩护,钟会即劝司马昭乘机除掉嵇康和吕安。当时,太学生三千人请求赦免嵇康,愿以康为师,司马昭不许。临刑前,嵇康神色自若,弹奏了自己最喜欢的琴曲,慨然长叹:“《广陵散》如今绝矣。”后从容赴死。嵇康一死,曲终人散。

此后千年,人们只能在前人的描述中,想象《广陵散》中蕴含的愤慨不屈的浩然之气。或许嵇康也正是看到了其中的反抗精神与战斗意志,才如此酷爱这首古曲并对之产生了深厚的感情。

你知道“竹林七贤”是哪七位吗?

阮籍(210年-263年)

字嗣宗,“竹林七贤”精神领袖之一,陈留尉氏(今河南开封)人。

弹着琴,喝着酒,人生就是这样洒脱

阮籍是“建安七子”之一阮瑀的儿子,可谓名门之后,同时也名满天下。他的文学造诣极高,在诗歌、散文、文论上皆有成就。此外,我们都知道,阮瑀曾以一首琴曲获得了曹操的信任,而阮籍也继承了父亲的音乐才能,且一生都在琴与酒的痴狂中度过——用醉酒佯狂的办法来躲避当权者的招揽,在琴乐里寻找精神上的慰藉——以此达到既不违背个人的意愿,又免于杀身之祸的目的。

《晋书》上记载,阮籍曾连醉60天,就是为了不与皇帝司马昭成为儿女亲家;他如此厌恶司马氏篡权窃国,却因看上一兵营厨子酿的酒,做了司马家的步兵校尉,到任后除饮酒外不问一事。真可谓纵酒颓放、潇洒至极。令人不解的是,嵇康死后,一直淡泊名利的阮籍却为臭名昭著的司马氏集团写了一篇《劝进文》,这件事不仅招来千夫所指,更让阮籍悔恨终生。而写下《劝进文》之后,阮籍很快就郁郁而终了。

阮籍本有济世之才,可惜生不逢时。他虽然不是道德上的完人,但却是一个率真的人。正是不肯同流合污的“真”,造就了他狂放不羁、任情自适、倜傥不群的外在,孤独苦闷、哀伤绝望、委曲求全的内心,还有含血带泪、寓意深远的诗篇。有人甚至这样评价:魏晋时代失去了阮籍,整个时代将会黯然失色;有了阮籍,魏晋时代才能让人神思遐往,不停追逐。

山涛(205年-283年)

字巨源,“竹林七贤”之一,河内郡怀县(今河南武陟县)人。

一个被低估的真君子

山涛早年丧亲,家中贫困,但少时即有器量,卓尔不群。他同样崇奉老庄的道家哲学,与名士嵇康、吕安为友,后又遇阮籍,成为竹林之交。

与阮籍相比,山涛很会审时度势,虽前半生于“竹林深处”如闲云野鹤,但在40岁时踏入了仕途,而且一路青云直上,选贤用能,政绩斐然,官至司徒,位列三公,连政权更迭都未能影响到他。

照理说,山涛先后为曹氏和司马氏政权做事,与“竹林”里的朋友们早已分道扬镳,但他却一直很照顾这些老朋友,是一个温和且很讲义气的人。当年,山涛在由选曹郎调任大将军从事中郎时,想荐举老朋友嵇康代其原职,嵇康大失所望,骂山涛俗不可耐,遂写下了名传千古的《与山巨源绝交书》,不仅没接受好意,还把山涛的面子踩在了地上,但山涛并未记仇。后来,嵇康因得罪司马氏而被治罪,临死前把儿子嵇绍托付给了山涛,并告诉儿子:“有巨源在,你就不会孤独无靠了。”山涛果然一心一意扶持嵇绍,人品可见一斑。

也许很多人觉得山涛并没有坚持“竹林七贤”的气节,但他在乱世中,秉持着清正的作风,一心为国为民,不附权贵,不抛同僚,不弃好友,亦乃君子之道也。

猜你喜欢
司马氏司马昭山涛
事后莫做诸葛亮,事前莫效司马昭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但司马昭为何不称帝
入魏司马氏人物及其后裔研究
嵇康 山涛 绝交于江湖,相知于内心
论司马氏对曹髦之死的应对
—— 兼论葬仪之议中的刘贺记忆
只有上一等,没有下一等
“竹林”大哥山涛的为官之道
此生繁华,无你何欢
宁清不浊的嵇康
“竹林大哥”山涛的为官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