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利率改革的影响有几许

2019-10-18 05:05张程
检察风云 2019年18期
关键词:基准利率降息报价

张程

8月17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决定改革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oan Prime Rate,简称LPR)形成机制,提高LPR的市场化水平,从而推动贷款利率的市场化。新的LPR将从8月20日开始,每月定期公布。新LPR的形成将由18家银行报价的算术平均值取得,以后所有种类的贷款都将以新LPR为基准。

央行此次LPR改革的核心举措是将以前的LPR以政策基准利率为基础,改为以中期借款便利(Medium-term Lending Facility,简称MLF)为基础,后者是央行在2014年创立的货币政策工具,该工具通过招标的方式向市场提供中期基础货币。将贷款利率从与政策基准利率挂钩变为与市场招标利率挂钩,算是迈出利率市场化的重要一步。按照央行的说法,这一举措将促进贷款利率“两轨合一轨”,提高利率传导效率,推动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

LPR是什么

要理解央行此次LPR改革的意义及影响,首先要搞清LPR改革是怎么回事。LPR的产生本身就是利率市场化的产物,起初央行为了给市场提供一个可供参考的市场化利率水平,让一些银行报告他们给予最优质客户的贷款利率,央行在此基础上计算出一个大体上能反映出市场贷款价格的数据,这就是最早的LPR。

然而事与愿违,LPR机制在运行的过程中逐渐开始和政策基准利率保持一致。从2015年10月至今,旧的LPR几乎一直未变,基本与政策基准利率一直保持一直。按理说,自2015年以来存款利率一直在下行,如一年期货币市场利率(SHIBOR)从2015年的3.41%降至目前的3.07%,贷款利率相应的也应该出现一些变动。但是旧的LPR并未作出反应。

此次LPR改革,将LPR的报价基础从政策基准利率变为MLF,后者的价格是通过市场化招标的方式形成,从理论上来说是一个市场化的产物。将LPR的基础从政策利率转向一个市场化的利率,显然有利于提高LPR的市场化程度,从而使它更能够反映出真实的市场情况。

目前一年期MLF利率是3.3%,低于政策基准利率。因此,8月20日上午,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了改革后的第一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1年期LPR为4.25%,5年期以上LPR为4.85%。分别比政策基准利率低10个基点和5个基点。这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降息”。

为了保证新的LPR价格的真实性,央行吸取了此前的教训,不仅扩大了参与报价的银行数量和种类,而且加强了对这些银行报价行为的考核,对经评估不过关的将会剔除,并引入新的银行。这一做法显然有助于提高LPR价格的有效性。

新LPR的报价行将从前的10家国有股份制大型银行,扩充至18家银行,将新增城商行、农商行、外资银行、民营银行等8家银行。报价的频率从以前的每日报价,改为每月定期报价。同时LPR将纳入银行的年终考核。

新LPR的意义

按照央行的说法,以后国内所有种类的银行贷款,都将以LPR为基准进行浮动。也就是说LPR将取代政策贷款基准利率,成为贷款利率的新基准。

目前央行公布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为4.35%,5年及以上期贷款利率为4.9%。此前企业和个人从银行贷款都以央行公布的政策基准利为依据进行浮动,例如各银行在发放房贷时,利率即以4.9%为基准进行浮动。但是今后,从银行贷款,利率将以LPR为基准进行浮动,而LPR本身也会根据市场情况进行浮动。新的LPR将在每月的20日,根据18家银行报价的算术平均值取得。

由于前几年市场化利率下行较多,此次央行通过改革完善LPR形成机制,可以起到运用市场化改革办法推动降低贷款实际利率的效果。正如前文所述,最新一期的LPR报价比政策基准利率已经出现下降。同时,新的LPR机制下,由于市场化程度更高,银行难以再协同设定贷款利率的隐性下限,打破隐性下限可促使贷款利率下行。

从现实影响来看,此次LPR改革不牵涉存量贷款,在此次改革之前发生的贷款合同依然按照之前的合同执行。如备受人们关注的个人住房贷款,依然按此前的合同执行,利率不会下降。而且由于2019年7月3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提出“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确保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有效实施,保持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基本稳定”。根据央行相关负责人披露的消息,“房贷利率由参考基准利率变为参考LPR,但最后出来的贷款利率水平要保持基本稳定”,并明确表示“房贷的利率不下降”。

从央行的表态来看,此次LPR改革的重点意在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特别是民营和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

新政影响几何

LPR改革的本质是利率的市场化,新的LPR也只是利率市场化过程中的一个阶段性产物。新的LPR以月为单位的报价频率仍有改进的空间,理想状态下的市场化利率应该是实时报价。所以利率市场化的进程远未完成。

新的LPR机制下能否实现降息?新的LPR机制下,贷款利率依然将主要受银行资金成本的影响。银行资金成本低,贷款利率自然能降低,银行资金成本高,贷款利率也不会低。在现行模式下,银行的资金成本主要受两个方面的影响,一是获取存款、银行理财资金的成本;一是获得来自央行投放资金的成本。

从短期来看,由于自2015年以来,市场化利率水平其实一直在下降,虽然官方的存款利率没变,但是银行理财的收益率一直在下滑,这意味着银行的资金成本实际上在下降,这为贷款利率的下降提供了条件,此次LPR的市场化改革,短期内将有助于贷款利率的下降。

另一方面,目前央行提供的MLF一年期的利率是3.3%,如果央行降低MLF的利率水平,由于资金成本下降,银行同样有降低贷款利率的动力。

贷款利率下降对谁最有利?贷款利率的下降在某种意义上是普惠的。但是正如央行在新闻发布会上的表态,由于对于房地产的管控,房贷利率不会降。因此这一波利好与广大“房奴”无缘。央行进行的这一项改革带有明确的意图,即让钱流向实体经济,降低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但是最终能不能实现这一目的,仍有待进一步观察。因为银行放贷首要考虑的因素就是控制风险,在经济不景气的背景下,小微企业的违约风险更高,银行是否愿贷、敢贷,恐怕还需要监管部门多加引导。

贷款利率下降是否影响银行等金融业公司的利润?此次LPR改革是针对贷款利率,存款利率长期内仍然不会放开。而且央行也没有要加息的意思。因此银行等金融机构获取存款的成本不会上升。此外,此次LPR改革只针对增量,不牵涉存量,银行的存量业务基本不受影响。最后,房贷基本已经确定被排除在外。然而,在银行的所有个人贷款中,房贷占比超过80%,这意味对银行来说这部分业务基本不受影响。所以从存量业务来看,几乎对银行没有影响。

从增量业务来看,新公布的LPR已經实质上“降息”,但是LPR代表的是给予最优质客户的贷款利率,银行依然享有风险定价的权利,即对不同风险等级的客户贷款利率浮动的情况不同,因此对于银行的增量业务而言,影响也很有限。在存款利率不上涨,理财收益持续下滑的情况下,国内银行业享有的利息差依然较为可观。

从利率市场化的角度来说,引入市场化机制无疑会加剧竞争的激烈程度。尤其是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性改革正在轰轰烈烈的进行,一些落后产能正在出清,一些低附加值的产业也在被限制,因此银行业可能需要进一步提高风险定价能力,去服务一些新业态、新经济。

实体经济能否得到实惠?在当前全球央行纷纷降息的大环境之下,国内对于央行降息的预期也很高,此次LPR改革,已经被解读为“降息”,实际上最新一期的LPR也确实出现了下降的趋势,但是与传统意义上的“降息”相比,LPR带来的降息是小范围的,是有针对性的。其效果还无法量化。从央行给出的消息来看,LPR改革之后还有一系列举措用以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情况下,市场预计MLF有下行的空间,因此LPR也就有了下行的空间,自然能为实体经济带来一些实惠。但是最先享受到利好的恐怕依然是资信状况良好的大型企业。

猜你喜欢
基准利率降息报价
美联储宣布今年年内第三次降息
美联储降息与全球降息潮为何再现
美联储降息会结束美元上涨周期吗
美联储降息预期下的6月汇市
报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