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分析中的误差的形成原因分析

2019-10-21 05:17李红军
度假旅游 2019年4期
关键词:环境监测分析

李红军

摘要:在环境监测过程中,检测误差是影响检测数据是否有效的主要原因,为了保证环境监测数据的有效性达到检测标准的要求,尽可能地降低检测误差,使监测数据满足有关需求。该文就环境监测过程中误差的形成原因做分析和探索。

關键词:环境监测;误差成因;分析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517(2019)04-0323-01

环境监测是采集和测定环境中污染物变化趋势及对环境影响的分析,并制定防治污染对策的过程。也是对环境现状、环境质量评价的一项基础工作。也是各种环境法律法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环境监测分析中,有多方面的因素对分析的准确性造成一定的影响。要提高监测质量,必须从全过程,全时段、全方位加强质控工作,分析误差的形成原因。

1 环境监测过程中常见的误差

1.1 采集样品的时间误差

采样过程中受各种客观因素的影响,如地形、气候、温度、湿度和其他污染因素的影响,如:水环境污染物采集会受污水排放量、排放方式、受纳水体规模、当地气候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为了提高检测质量和准确性,将环境因素准确的表现出来,需将最佳检测时间确定下来。

1.2 收集、贮存样品的误差

现场收集、储存样品时,贮存样品稳定性受贮存器皿的材质影响相对比较大,容器材质和样品之间的相互作用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容器材质与样品中的个别成分发生反应,使容器材质中的部分组分溶于样品中,影响检测效果,因此在进行贮存容器的选择上应该使用化学性质稳定、对极端温度抗性强等品质优良的器皿器,保证操作过程中不会产生新的变化。采集后样品不允许和其他物品混合在一起,以免影响检测效果。

2 检测过程中误差形成的原因

2.1 过滤误差

许多过滤材料中各种化学元素复杂,其中有些物质无法使酸性溶剂去除。所以要进行预处理,在使用之前应该先将可溶性物质去除,然后对样品进行烘干处理。如果在没有进行预处理操作,会影响样品检测质量和效果。

2.2 人为误差

在进行微量元素测定时,操作人员也会携带一些污染物。所以在实际采样、监测和分析过程中,操作人员应遵守操作规范,在进入实验室前进行消毒,穿工作服,禁止将食物和其他易挥发的有机溶剂带入实验室,以免影响采样、监测和分析效果。

2.3 消解和酸化

水样的消解方法很多,包括硝酸消解法、硝酸消解法、硝酸一硫酸消解法、硝酸一高氯酸消解法等,比如硝酸一高氯酸消解法用于含悬浮物和有机物较多的水样。按每100mL水样加入5mL浓硝酸,在电热板上加热消解至10mL。左右,稍冷后,加入5mL硝酸和2mL高氯酸(70%~72%),继续加热,蒸发近干,冷却后用O.2%硝酸溶解残渣,溶解后稍加热,冷却后用快速定量滤纸过滤,滤纸用O.2%硝酸洗涤数次,滤液用稀硝酸稀释至一定体积,供测定使用。酸化处理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应穿防护服,戴胶皮手套,穿胶鞋,戴风镜,防止硫酸溅出伤人和毁坏衣物。2)配制硫酸水溶液,只能将硫酸贴容器一侧缓缓地往水里倒,边倒边搅动,决不准把水往硫酸里倒,否则易伤人。3)浓硫酸用量要准,pH也要调准。没经验的人可找有经验的人员帮助处理。

2.4 纯水质量的影响

在监测分析实验中,选用纯水的质量会对检测结果造成影响。我们采样后通常会用纯水还稀释样品,由于水中会含有金属元素、矿物元素和一些微量元素,这样就会使样品与纯水之间有可能发生化学反应;另外孔庆中也有少量的污染物质,避免空气中的污染物对水样造成污染,蒸馏水要进行密封处理。在使用离子交换法进行纯水的制备时,由于无法去除原水中含有的非电解质胶状物,并且树脂自身会有一部分有机物溶出,一部分微量元素会被这些胶态物吸附,导致检测结果出现误差。

2.5 校准曲线引起的误差

在环境检测过程中,常常使用校准曲线。在进行标准曲线的绘制时,当试剂、温度、仪器设备试验条件发生变化后,标准曲线斜率也会发生变化,要在对样品测试的同时,将标准曲线绘制出来,但误差不允许超出5%--10%。

3 结论

在样品检测分析工作中,为了降低检测误差、保证检测结果,我们应该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按照操作规范和流程进行操作,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并采取适当的方法和措施控制误差范围,以此来保证检测的顺利进行,为环境监测和质量评价以及相关的工作做好保障。

参考文献:

[1] 柯赛赛.环境监测分析中的误差成因分析[J].农业与技术,2016(6).

[2] 张家利. 环境监测分析中误差产生的原因探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15).

[3] 蔡军刚.环境监测现场采样的质量控制方法[J].农业与技术 2016(6).

[4] 王心芳,尹改,刘起凤,等.水和废水检测分析方法[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

[5] 袁继委,谢松青.影响环境检测质量的几大因素及相应对策[J].广西轻工业,2007(7).

[6] 奚旦立.环境监测[M]. 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7] 董家的.环境监测普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17.

[8]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M].北京:中国环境出版社,2015.

【通联编辑:李雅琪】

猜你喜欢
环境监测分析
土壤环境监测方法探讨
民航甚高频通信同频复用干扰分析
分析3S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环境监测在环保验收监测中的应用
分析:是谁要过节
回头潮
严惩环境监测数据造假 谁签字谁负责
基于均衡分析的我国房地产泡沫度分析
Units 13—14解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