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尧庙景区旅游标识物建构路径探究

2019-10-21 05:17李颖利
度假旅游 2019年4期
关键词:符号

李颖利

摘要:针对临汾尧庙景区旅游吸引力不足的现状,该文以咏尧古典诗歌为例提出了从旅游者和旅游开发者两个层面进行旅游标识物建构的路径,首先从旅游者层面而言,应紧密结合当下旅游多元化时代的特点,凭借现代实践工具,有效地将旅游者对尧文化旅游符号的生产持续下去;其次对旅游开发者而言应系统挖掘和梳理帝尧经典标志符号,鼓励开展与尧庙景区相关的文化创作,为旅游者创造多样化的尧文化符号实践机会。

关键词:尧庙景区;旅游标识物;咏尧诗歌;符号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517(2019)04-0374-02

2019年2月1日,山西省文旅厅与山西大学联合成立的山西省旅游大数据联合实验室(该大数据联合实验室,通过采集市场数据、旅游企业调查、游客抽样调查等方式,对文化旅游市场进行了持续的数据检测)发布了2018年山西省旅游大数据,并且对2019年春节假日旅游市场进行了预测,该实验室根据携程门票预订数据,预测2019年春节期间山西最受欢迎的10大景区分别为:五台山、平遥古城、云冈石窟、乔家大院、王家大院、恒山、壶口瀑布、晋祠博物馆、悬空寺和皇城相府等传统品牌景区。预测数据中临汾尧庙景区未能闯入游客的视野,这一预测数据在一定层面上表明尧庙景区的吸引力不足,而事实上临汾的尧文化非常厚重,我们可以说尧文化不仅属于临汾,还属于山西,更属于每一位炎黄子孙,是华夏民族共通、共享的根祖文化。本文拟从尧文化中撷取“咏尧古典诗歌”这一文化精粹,从旅游标识物建构的层面来探讨提升尧庙景区吸引力的路径,从而加深尧文化在景区浸润程度。

1 旅游标识物建构理论阐述

前面我们提到尧庙景区未能在山西省旅游大数据联合实验室发布的关于预测2019年春节游客最受欢迎的10大景区榜上有名,笔者认为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尧庙景区对游客的吸引力不足。社会学家麦肯耐尔认为:“旅游吸引物值得去看,往往不是因为景观或景物本身,而是因为关于这一景观或景物的信息(符号意义)让人们觉得值得一看。”[1]举一个非常经典的例子——月球岩石,倘若从表面来看,实在很难看出它与其他石头之间的差别,但是“这块石头来自月球”这样一个重要的讯息,使之成为独特的景观。

我们可以这样认为:“旅游吸引物之所以能够吸引人,不是因为人们见到它之后才被吸引,而是在没有见到它之前就对其产生了渴望。可见,旅游吸引物的吸引力,不能仅仅从其客观属性来判定,而必须同时从其符号属性来分析,”[1]“旅游吸引物的标识物往往是拉动旅游者前去旅行的重要动力。从这个意义上说,旅游吸引物的符号化过程就显得非常重要。”[1]庙景区作为旅游吸引物,其客观属性我们无法更多地进行人为干预,而其符号属性是社会建构的产物和结果。

旅游吸引物符号建构可以通过如下两个层面来进行尝试:“一方面,旅游者通过消费和体验代表着某种神圣价值与理想的旅游客体,获得了非凡的体验,并表达对符号化的社会价值的认同。另一方面,旅游产品开发者/生产者完成的,它将社会/文化世界的意义价值转移到旅游吸引物,并赋予其某种消费价值和符号价值。”[1]

2 针对尧庙景区,从两个层面阐述旅游标识物建构路径

2.1 旅游者对尧庙景区旅游标识物建构实践

旅游者在没有进入景区之前,会通过诸多路径如:书籍、网络、报纸、杂志、海报等不同媒介,对旅游目的地形成一定的符号想象和符号记忆。对于这些符号记忆,旅游者并非处于完全被动地接受,相反对于这些符号记忆旅游者呈现出一个不断深化和再创造的动态演进过程。本文尝试按照时间先后顺序,以古代文人创作的咏尧古典诗歌为例,尝试梳理与尧庙景区相关符号标志的发展过程。

2.1.1 与尧庙景区相关经典符号生产实践——以古代文人创作咏尧古典诗歌为例

2.1.1.1 上古时期——对尧的另类赞誉

最早的吟咏帝尧功德的是被清人沈德潜收入《古诗源》的《击壤歌》和《康衢谣》。《击壤歌》借助壤父之口,对帝尧卓越的治世之功进行了另辟蹊径的赞誉,貌似否定尧德,实则强化了对尧治世的肯定。另与《击壤歌》并称的《康衢谣》则直接赞誉帝尧治世之德,“不识不知,顺帝之则”意味民众只要顺应帝尧的规则,就可以过上幸福无忧的日子。这是咏尧诗歌中对尧最早的赞颂,一个贤明帝君的雏形映入入眼帘。

2.1.1.2 魏晋至唐时期——热情炽热的赞颂

魏晋时期,文人对于帝尧的符号建构依然功不可没,如:曹植在其《帝尧赞》中云“火德统位,父则高辛。克平共工,万国同尘。调适阴阳,其惠如春。”此六句叙述了帝尧在位统领各邦国,平息共工之乱,统一中国,制定历法,调适阴阳,逐一列举了帝尧的功绩,使之前一个较为抽象的贤明帝君形象变得较为具體,较为清晰。

唐高祖李渊袭封唐公,称帝建国以唐为国号,驾崩以后谥号还冠以“神尧”二字,唐太宗李世民曾驻军尧陵,亲自在尧陵祭祀帝尧,到高宗李治,在晋州临汾县城南大规模地重修尧庙,同时修葺尧陵,唐帝世代恪守祭尧之事。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对帝尧治世时代充满的了追忆,如果遇上天灾大旱,就更希望如帝尧时代衣食无忧:“何当一雨苏我苗,为君击壤歌帝尧。”(唐·齐己《杂曲歌辞·苦热行》)

2.1.1.3 有宋一朝——赞颂聚焦于帝尧之德

宋参知政事范仲淹有诗云:“千古如天日,巍巍与善功,禹终平洚水,舜亦致熏风。江海生灵外,乾坤揖让中。乡人不知此,箫鼓谢丰年。”不仅赞颂了帝尧可与天地同在,与日月齐晖的治世之功,更非常集中的表明帝尧之所以令人称颂至今,是因为帝尧具有闪烁着自由民主之光的“禅让”之德。宋代孙景文《尧庙》“帝庙乘山势,巍巍古柏中。治虽为日远,仁尚与天同。”集中赞颂帝尧以仁爱治理天下,刘克庄《尧庙》一诗云:“帝与天同大,天存帝亦存。桑麻通绝徼,箫鼓出深村。水至孤亭合,山居列岫尊。尚馀土阶意,樵牧践篱藩。”认为帝尧虽已逝去,但帝尧德行与天地并存,时至今日“尚馀土阶意,樵牧践篱藩”集中写出了帝尧被赞颂的第三大德,即克勤克俭,忧思深远,这样的优良传统,已经深深地根植于晋民的心中。

2.1.1.4 明清以来——依托尧庙建筑,追忆帝尧之声不绝于耳

元朝忽必烈非常重视祀尧,昭令大规模地重建平阳之尧庙,竣工之后,忽必烈御赐宫殿门额,昭赐尧宫为“光宅之宫”,尧殿曰“文思之殿”,宫门曰“宾穆之门”。元代翰林直学士王磐诗云:“高辛登天帝挚痛,爰有真人起参墟。黄收纯衣握帝符,马如白练彤云车,……千秋万代仰范模,皎如日月照天衢……胡汉南北声教俱,矧兹汾河其故郡,邦人夸耀荣乡间,遗庙世守无代无……岁时香火喧笙竽,神兮归来驻銮舆……。”诗中指明帝尧起于参墟,参为晋星,认为尧为平阳人,且建都于汾河之旁的平阳,遗庙世代相守。

明代扩建尧庙为三圣庙,祀尧舜禹,明代天文学家、临汾县令邢云路做《题光天阁》一诗,光天阁位于尧庙广运殿前,“光天”包蕴着对帝尧的赞颂之情,意味帝尧之德可以光天下之明,正如《史记·五帝本纪》云:“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2]

清朝多次修葺尧庙,康熙皇帝曾驻跸平阳,拨款重修三圣庙,新建万寿行宫,诏谕天下举行祭尧大典,在名士张秀的《尧祠陪祭》一诗中,可见祭祀之隆重。孔尚任《谒尧庙》、徐泽《谒尧庙》、洪世佺《尧庙》等诗歌,不断地借助尧庙这样一个独特的景物,通过各种抒情的方式来表达对帝尧的追忆及对尧德的赞颂。

2.1.2 梳理与尧庙景区相关经典符号生产实践的现代价值

通过上述文字,可以看出与尧庙相关的旅游标志物,随着年代的更迭,古代文人对帝尧的认知及帝尧之德的感悟不尽相同,从最初的另类赞誉到魏晋时期的炽热赞颂,以至宋一代集中于赞颂帝尧某一德行,至明清时期借助尧庙建筑,追忆帝尧之德,实现了一个动态演进的过程,古代文人借助诗歌这样一种形式,紧密结合自身体验,不断进行有益地符号生产,使我们对帝尧这样一个形象由最初的抽象、模糊逐渐发展为具体、清晰甚至闪耀着“仁爱”“民主”“节俭”等诸多“仁君”光芒,令人感到可亲、可敬、可赞。

古代文人依托笔、墨、纸、砚等实践工具,运用诗歌这样一种形式进行有益地符号生产,作为身处多元化旅游时代的我们,该如何紧密结合实际有效地将这样一种符号动态演进的过程持续下去,进行更加有意义的尧文化符号生产,这无疑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非常有实践价值的问题。

我们认为:“旅游者符号实践不是以经济诉求为主要目的,而是更多地为了提升旅游体验质量,创造难忘的旅游经历。”[3]随着多元化旅游时代的到来,个性化旅游者对于旅游符号生产具备更强的能力,可以依托的手段更为先进,例如:数字化摄影技术、更为便捷的文字编辑技术、不同呈现方式的绘画手段、独具特色的表演道具等等,创造出极富个性的视觉符号。不仅如此,旅游者还创造出旅游纪念品等实物标志,借助表演道具进行符号表演,更有趣地是旅游者可以轻松地借助互联网将自己的符号创作上传,引发更多关注。

2.2 旅游开发企业对尧庙景区旅游标识物建构路径实践

2.2.1 尧庙景区开发者应深入挖掘与梳理帝尧经典标志符号

对于帝尧标志符号的挖掘,笔者专注于咏尧古典诗歌。事实上关于帝尧的经典标志符号还可从其他经典作品中进行深度挖掘,如:《尚书·尧典》、《史记·五帝本纪》、《竹书纪年》、《左传》、《吕氏春秋》、《淮南子》、《国语》、《庄子·秋水》、《韩非子·难势》等著作,随着多元旅游时代的到来,旅游者符号实践的愿望与能力不断增强,尧庙景区开发者对景区经典标志符号所进行得有效挖掘与整理,势必会为旅游者的符号消费、生产和表演提供丰富的内容,令游客产生全新的视觉、听觉体验,让游客流连忘返,从而提高尧庙景区的知名度与美誉度。

2.2.2 鼓励开展与尧庙景区相关的文化创作

由于历代文人源源不断地文化创作,使得人们对于帝尧的认知多元,鲜活,富有朝气,因此,尧庙景区在旅游业快速发展之日,始终拥有自己非常独特的地位,因为这里供奉着全世界炎黄子孙共同的始祖——帝尧。基于此,尧庙景区应积极建立相应的奖励机制,吸引更多的有识之士,继续进行更为广泛地文化创作,努力提升尧庙景区文化内涵,促进景区不断向纵深发展。

2.2.3 为旅游者创造多样化的尧文化符号实践机会

随着多元化旅游时代的到来,“景区+演艺”的发展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旅游者符号消费的文化诉求。如:临汾市小梅花剧团创排演出的大型音乐舞蹈史剧《尧颂》,以传统蒲剧为载体,通过极具代表性的八个故事情节:凿井惠民、龙盘出世、洞房花烛、观象授时、康衢击壤、协和万邦、历山访贤、禅让天下,展示帝尧卓越的治世才能和极具仁爱光辉的高大形象,同时全剧辅之以交响乐、歌舞、朗诵等多种艺术形式,是一部气势恢宏、内涵深厚的艺术精品。

然而,较之单纯地表演符号给旅游者观看,景区更应在如何更好地促进旅游者自身的符号消费、生产和表演上下一番苦功夫,为旅游者创造全新的符号实践机会,使得旅游者时刻都能够有机会和条件开展高水平,高真实性的符号实践。麦卡奈尔指出:“万事万物都有可能变成旅游景点,只消有人花点心思说服别人这玩意儿挺重要,或值得一瞧。”[4]于帝尧距离游客時间上非常久远,但是通过古往今来一系列咏尧古典诗歌,形成一个较为完备的帝尧旅游符号,以研学团队而言,可以在对古典诗歌吟咏、感悟的基础之上,由诗入画,请游客拿起手中的笔墨,展开充分地想象,将自己所认知、所感悟到的帝尧形象用图画的形式展现出来。

另外,游客想从旅游和假期中得到的东西,刚好跟日常生活颠倒。如:在大城市坚实水泥建筑里呆久的人,迫切想冲破令人窒息的紧张、快速的工作压力,来到田间地头,畅快地呼吸一口带着泥土芳香的田野的空气;而一辈子在田间辛劳耕作的人,更希望能够感受一天惬意舒适的“帝王生活”。来到帝尧景区,为何不给游客提供一个扮演“帝尧”的机会,使之获得独特的旅游体验。

参考文献:

[1] 马凌.社会学视角下的旅游吸引物及其建构[J].旅游学刊,2009,24(3):69-74.

[2] 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2005.

[3] 陈岗.旅游者符号实践的概念框架及其动态分析[J].旅游学刊,2018,33(11):66-74.

[4] 约翰·厄里和乔纳斯·拉森.游客的凝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14.

【通联编辑:朱宝贵】

猜你喜欢
符号
符号大派对
让阅读更方便的小符号
你是“小懒猪”吗
正负帮忙记
加减运算符号的由来
学习数学符号,悟出数学本质
初一学生符号意识的培养应从“理解”入手
函数表示符号的追溯
草绳和奇怪的符号
中国符号,太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