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文化艺术周开启

2019-12-02 04:27
看历史 2019年11期
关键词:江口红山良渚

首届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文化艺术周开启

10月17日至24日,首届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文化艺术周暨第九届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联盟联席会、首届良渚文化艺术周在良渚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举行。

2009年,国家文物局发布《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管理办法(试行)》。2011年,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联盟成立,每年举办一次联席会议,截至2018年共举办了8届。本届艺术周活动以“共谋、共创、共赢、共享”为主题,以遗址公园为载体,举办了多项丰富多彩的系列活动,努力开创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联盟第二个十年新局面。

以良渚古城为核心的良渚遗址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它是迄今发现的中华大地上最早的国家文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良渚遗址是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是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我们必须把它保护好。”2019年7月6日,良渚古城遗址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标志着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实证已经被国际社会所公认。

彭山江口沉银三期考古发掘年底启动

从四川省眉山市文物部门传来的消息称,11月岷江进入枯水期后,备受关注的彭山江口沉银遗址将迎来第三期考古发掘,具体发掘时间预计为今年12月到明年4月,发掘地点初步确定在前两期考古发掘的北面,将沿用围堰排水发掘。

2016年4月,国家文物局批准了江口沉银遗址水下考古项目。2017年4月,江口沉银遗址水下考古首期收官,出水文物3万余件。包括有张献忠册封妃嫔的金册、西王赏功金币、银币;明王朝册封藩王、世子、郡王及妃嫔的金册、银册、明代官银以及大量金银首饰、兵器、日常生活用品等。2018年1月,江口沉银遗址水下考古开始第二期发掘。两次考古发掘出水各类文物4万2千多件。这些文物先后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和四川省博物院等地展出,盛况空前。据了解,和前两期发掘一样,今年的考古发掘也会进行志愿者招聘,具体情况以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发布的信息为准。

南朝石刻启动全面考古调查

国庆期间,南京丹阳南朝帝陵石刻遭非法盜拓的消息在网络上迅速传播,也由此引发了关于南朝石刻究竟该如何保护的讨论。近期,为了保护南朝石刻,江苏省考古研究所将对丹阳的南朝石刻做全面系统的考古调查。

南朝石刻镇守在南朝帝王陵墓前已经1500余年,它们分散在南京、句容、丹阳三地,造型生动,气势雄伟,是中国古代石刻艺术的珍品。江苏省考古研究所将对南朝石刻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和勘探,之后会根据调查情况,形成具体有效的保护方案,并上报国家文物局。对此,江苏省考古研究所相关负责人表示,南朝石刻的保护问题一直是两难境地,而事实上南朝石刻意义重大,是研究汉代以后、唐代之前陵寝制度的重要依据,“需要系统地规划,科学地保护起来。”

红山文物揭开千年文明面纱

“又见红山”精品文物展于10月16日在辽宁省博物馆开展,展览以辽宁省博物馆、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收藏的红山文化精品文物为主体,并向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等相关文博单位借展,共展出石器、陶器、玉器等文物展品246件,再现了红山文化的完整脉络和独特内涵,揭示了红山文化在中华文明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红山文化是中国东北地区最著名的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在中华五千年文明进程中占据独特的地位。辽宁朝阳牛河梁遗址中出土的女神像、玉人、玉凤、玉龙等具有典型地域特征和时代风格的玉器在展览上亮相,其中特别珍贵的文物有玉块形猪龙、玉C形龙、玉勾云形器、玉斜口筒形器、玉人、玉凤等,让观众能以多元的视角感知辽河流域早期文明独具特色的文化内涵。

猜你喜欢
江口红山良渚
5000年前的“良渚人”爱吃什么肉
红山荞麦看木森
“江口沉银”的时代价值探析
良渚保护大事记
“玉”见良渚
举世瞩目的红山文化玉器(四十九)
红山文化“玉龙”中的“猿”
泉州湾洛阳江口2种红树林生境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多样性比较
5000年前红山文化庙、坛、冢新解
江口寻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