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传统民居中门环辅首的造型特点

2020-01-06 05:05汪一鸣
人物画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功能

摘 要:在我国传统民居建筑的大门上有一件重要的构件,也是传统门饰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门环与辅首,它们合起来被称为“辅首衔环”。其形成与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如今,门环辅首已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本文从门环与辅首的造型结特点入手进行分析其特点,构建传统民居的思想内涵。门环辅首作为必不可少的建筑装饰构件,从某种意义上说,不同地域的门环辅首反映了不同的文化内涵,是民俗、艺术、文化以及当地人民情感的融合,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关键词:门环辅首;造型结构;功能

一、门环的造型结构

门环一般分为圆形环、异形。圆形门环是比较常见的,简洁朴素,又蕴含吉祥的含义。圆形门环又分为素环和纹饰环两种,素环表面无纹饰,其横截面一般为圆形,也有方形。纹饰环一般是在圆环上铸有绞绳纹,繁复而精美。异形门环种类较多,形状有钟形、葫芦形、花形、蝙蝠形、如意形和多边形。钟形门环一般搭配有寿字和如意纹样的辅首,表达了主人期盼人生终生如意,健康长寿的寓意。葫芦历来被人们视为一种吉祥的灵物,首先,“葫芦”二字类似于“福禄”的谐音,因此成为福禄的象征。比如寿星的拐杖上经常挂有葫芦。另外,因葫芦为藤本植物,其藤蔓绵延,结果累累,象征着子孙繁衍、后世人丁兴旺之意。蝙蝠纹饰也是中国的传统纹饰,蝠与福同音,借喻福气和幸福之意。在众多的几何形门环中出现这样具象的门环,可见民间工匠的心思巧妙。

二、辅首的造型结构

从结构上看,辅首分为平面和立体两种,圆形轮廓的辅首几乎是所有民居中最普遍的。《大戴礼记·曾子天圆第五十八》中提到:“天道曰圆,地道曰方。”“天圆地方”是古老中华民族的天地观,是古人对天地结构的一种直观朴素的想象。《周髀算经》中也提到:“圆出于规,方出于矩,天环矩以为圆,地合矩以为方,方属地,圆属天,天圆地方。”闭合的圆形代表周而复始,意味着安逸和平。大部分民居中的辅首都是在标准圆形轮廓的贴片上安置一个兽首或者圆形的凸起,圆形轮廓上雕饰乳钉纹、回纹、云纹等几何纹样,或者直接素面。

从结构上看,辅首其实就是由辅面和首组成,首就是衔环所用的环衔,是衔着门环的部位。在衔环中不只有单一像插销一样的,还有双圈圆环形、方形、兽头形、以及佛手形等。不同的衔环表达的意义也不尽相同。如佛手形衔环,在佛教中,佛手的手势不同表达的含义也不同。另外,佛手与福寿谐音,圆环有圆满之意,合起来喻为福寿圆满。

三、丰富的装饰纹样

有图必有意,有意必吉祥。古人祈求风调雨顺,丰衣足食,民间工匠们将这些百姓心中朴素而美好的愿望化为门环辅首中的吉祥如意、辟邪纳福的题材和富有美好意味的独特造型。门环辅首的装饰分为植物纹饰、动物纹饰、几何纹饰、器物纹饰、文字纹饰。植物纹也叫花果草木类纹饰,常见的花卉题材有梅花、牡丹、莲花、菊花、蜀葵、芙蓉、玉兰、海棠、牵牛、绣球、水仙、兰花、萱草、桃花灯;草类题材有蔓草、慈姑、水草;果类的题材有桃、石榴、佛手、柿子等。其中莲花是植物纹饰中比较常见的题材,它所具有的洁身自好的品格特征是先民所崇尚追求的。另外,菊花题材的辅首纹饰也比较常见,菊花属于长寿类植物,隐含了主人希望健康长寿的愿望。

动物纹饰来自于先民在远古时期为了生存和繁衍而采取各种方式从动物身上获取资源。门环辅首中不仅有动物形象,还有大量由人们臆想出来的图腾崇拜。我们常见的门环辅首上的动物纹饰大多都是抽象的,但也有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就可以见到的形象。唐代丁用晦在《芒田录》中记载:“门上装以鱼的,取其不瞑目守夜祛秽之意。”在现在人眼中,鱼被喻为吉祥的象征,更是年夜饭中不可缺少的菜肴。

几何纹饰一般源于人们对在自然中所看到事物的想象,民间匠人们把自己看到的事物由具象变为抽象简洁的几何纹形象。在传统民居的辅首中常见的几何纹饰有乳钉纹、云纹、如意纹、圆圈纹和回纹。云纹经常和如意纹一起搭配使用,象征着吉祥如意。回纹一般搭配在兽首的周围,回纹意味着吉利深长,富贵不断,一般用于边纹或底纹,看起来整齐划一。圆圈纹和回纹搭配出现,常用于兽首的胡须和毛发。乳钉纹的使用较为简单,常遍布于辅首凸起的四周。

器物纹饰和文字纹饰大多用于辅首凸起的周围,器物纹饰常用的有铜钱,宝瓶,元宝等,都是一些中国传统的富有吉祥寓意的元素符号。以宝瓶为例,它作为传统纹饰,又是佛教八宝之一。瓶中装净水,象征甘露,同时它也是无量寿佛手中持物,象征着灵魂永生不死。文字纹饰包括了“卍”字符,“寿”  字,“福”字等,也都是有着美好寓意的文字。如“卍”字,也就是我们现在所写的“万”字,它曾作为一种符咒被宗教所沿用,其中就包括佛教。

四、结语

门环辅首作为传统民居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由单纯的实用建筑构件逐渐演变为具有审美功能并包含了人们精神需求的艺术品。在民间,一般的造型艺术都有一个永恒不变的主题,就是对吉祥、幸福、美好的向往与追求。一切带有美好寓意的的装饰图案与造型结构都会出现在我们所看到的的民间物件上,门环辅首也包括在内。它们虽然没有使用最高级的材料,也没有复杂的工艺,但是它大气不造作,蕴含的感情真挚丰富。

在现代社会,当人民远离幼时的民宅,住进楼房,门铃取代了门环辅首,电子锁取代了传统锁具,防盗门取代了木门。只有在一些平房的聚集地才能看到那些具有时代感的门环辅首,在冰冷的现代建筑中散发着淡淡的温暖。

参考文献:

[1]孙作云著.孙作云文集 第四卷 美术考古与民俗研究[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3.09

[2]范晔撰. 后汉书 下[M]. 长沙:岳麓书社 2008.03

[3][晋]王嘉撰.孟庆祥.商微姝译注[M]哈尔滨: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9.04

[4]楼庆西.中国门文化[M].河南: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5]李欣.中国古建筑门饰艺术[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6.

[6]左汉中.中国民间美术造型[M].湖南:湖南美术出版社,1992.

[7]彭吉象.艺术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8]张葳,李海冰.也许会消失的历史形象——辅首衔环[J].南方文物,2008,(02)

[9]王岳新.中国传统门饰艺术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5

作者简介:

汪一鸣(1994,06-), 女,汉族,山东省菏泽市,硕士,学生,研究方向:民间美术研究。

猜你喜欢
功能
数学的翻译功能
Marvelous mural 神奇的壁画
关注基向量的解题功能
一种电磁炉的功能设置方法
2IN1厨房漏斗
作为一种文化的校庆:本质、功能及其发挥
我有特异功能
功能关系的理解与应用
如何激活手机里面的Doze模式功能
户外也休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