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意境美

2020-01-06 05:05刘子瑶
人物画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意境意象

刘子瑶

摘 要:在中国美学的发展历史上,意境作为最主要的研究范畴之一,在我国美学逐渐进步的千百年间,有无数哲学大家对其深究。

关键词:意境;意象;古诗词艺术歌曲

意境这个概念的首次明确提出是在唐代,王昌龄在其著作《诗格》中提出:诗有三境,即物镜、情境与意境。中国美学发展至今,对于意境的理解也更加丰富多样。

一、意境与意象

意境可以包括意象,而意象却不可囊括意境。意境最初来源于意象,意象实质上是意境产生的元素之一。

自古以来,我国艺术家们秉承着“观物取象”的原则来创造作品。创作者将眼见的具体事物转换为脑中意象,再加心中所想,这便成就了艺术品,塑造了意境。因此,意境是人的情感与具体事物(也就是意象)结合而成。在一件事物具体存在时,它只不过是物象化的事物本身,但当这件事物成为人们即将寄托情感的媒介时,那变成为了意象。艺术家们将内心的想法在具体的事物外蒙上一层具有个体意识的朦胧网幕,这层网幕是在其首次接触到这件事物的霎那突然来临于脑海领悟,是艺术家心中把握的声、光、舞、速度、节奏、秩序或文字,这正是意境独创的魅力所在。意境的塑造因人而异,同样的意象,在不同诗人的心境下,产生的意境则不甚相同。例如同为清凉秋日,张继的诗写道“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愁字当头,江枫与渔火皆被拟人化,在诗中因未眠相向而坐相顾无言;刘禹锡的诗写道“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这又是何等的潇洒大气,诗人挥挥宽袖,磅礴气势令人振奋;而作为君王的李煜写道“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其情细腻委婉,不似一代君王的凛凛威风,反而有着女子般孤肠满腹的心境。同样的季节,张继作为一腔抱负无处献的失意书生,看山看水都带着几分愁苦,而刘禹锡在被贬时期凭借着豁达的心境,写下了反其道而行之的“秋日胜春朝”,二人同境不同意致使诗词的意蕴出现了极大的反差,意境自然也相去甚远。

二、《枫桥夜泊》的意境美

在对作品进行二度创作时,需要做到的是理解诗词意蕴,体会诗人心绪,将自身情感与作品意境合二为一,這样才能更加完美的诠释作品。接下来,笔者将从文学、音乐两方面浅析《枫桥夜泊》的审美价值。

1、文学

《枫桥夜泊》全诗共二十八个字,但诗中大半都在描写景物,并非直抒胸臆,凭借这些物象使一个愁字贯穿整诗意境。时逢安史之乱,诗人只身来到姑苏城,夜半无法入眠便行驶一叶扁舟来到江上散心,所感所闻,写下此诗。

首句“月落乌啼霜满天”中,出现三种意象。秋高气爽的日子里白日无云,就连夜间也不见半颗星闪烁,落下深夜悬在半空中的一轮孤月。在这万籁俱寂的时刻,世界睡了,诗人醒着,偶尔传来的乌啼并没有打破他的孤独,而是为他眼中的此刻蒙上一层更加孤寂的滤镜,单薄的衣衫使他不禁打了一个冷战,捧出双手轻呵一口,眼前随即浮起一小团雾气,但在这秋夜的寒霜中,转瞬便蒸发消散不见。此句中“乌鸦”带给人消极的感受,在我们的传统观念里,乌鸦这种鸟类代表着不吉的象征。早在汉代,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一文中,“枯藤老树昏鸦”极尽穷苦悲凉之意,从此,乌鸦便带着独特的意蕴象征留存诗史。接下来“江枫渔火对愁眠”中出现了三个意象:连接寒山寺的江村桥、枫桥以及江边渔船零星照明的渔火,两座桥与渔火相对而坐,伴着诗人难以入眠的心境,三者仿佛被拟人化,陪着诗人一起彻夜不眠,蒙上了一层温热的亲切感。诗词后半段“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此句中有两类意象是十分有趣的对立面——“寒山寺”与“夜半钟声”,寺庙是静态的、可触摸的,而钟声则是动态的、不可触的,寺庙是人眼观察到的景象,钟声是通过人耳传递的声音信息。寒山寺伫立在静谧的深夜中,本是一幅静态美景,但突然传来的钟声打破了这幅静态图,寺庙因钟声而生动起来。今日的你我并未亲耳听到那钟声,但却因为张继的诗作而感受到了他所创造的凌驾于现实世界之上的清旷孤寂的审美境界。从未亲历的世界,通过艺术品连接,将两个陌生人的心境巧妙碰撞,这就是意境的奇妙之处,更是艺术的魅力所在。

2、音乐

黎英海先生通过借助艺术歌曲这一形式,将诗词《枫桥夜泊》音乐化,使这首经典的优秀文学作品在另一条艺术道路上流传了下来。在音乐方面,状物言情是塑造意境美感的重要方式之一,将物象以声音模仿的形式展现出来,作曲家将这样的声音形象化为心中的意象,借此创造出独特的音乐意境。

作品中最为传神的就是对钟声的模仿,夜半寺庙的钟鸣又带着些许禅意,给深远意境的塑造带去了几分神秘。钢琴部分大字组的振动频率小,音色浑厚,泛音较多,与实际钟声低沉厚重的音色极为相似,五度双音缓慢且不失存在感的敲击,深远、空灵却又不失厚重,这样的模仿式钟声从头至尾贯穿着整曲。每一小节都会出现的钟声仿佛铺在旋律之下,乐思自顾自的发展着,与钟声互不相干却又紧紧缠绕,这样的作曲手法既新奇又巧妙,使得旋律增加维度,整曲变得更加立体,仿佛在音乐世界又塑造了与诗歌相辅相成的动人意境。除此之外,对于流水声音形象的塑造也惟妙惟肖。全曲出现多次的九连音以及后半部分个别的六连音,均形象的刻画了这样一幅动人意象:微风袭来,原本平静的江面上时不时泛起几丝波澜。像这样动静结合,以动态事物衬托场景之静的对比手法将清冷的寒夜衬托得更加孤寂。谱面所有模仿水波的九连音均被符号标注由强及弱,像水面卷起的波纹逐渐消散,也像水中打着圈的涟漪由大渐小。后段出现的六连音音高相同,在强弱处理上也颇下功夫,由弱渐强再渐弱,犹如水中鱼儿缓缓游出江面,透了口气又扎进江底,给人不可言说的失落感。

古典诗词以其简洁干练的文字语言,悠长高远的意象意境,包罗万象的情感内涵,传递着我国独特的文化底蕴。这些沉浸在历史长河中的文学佳作通过与音乐的结合变得更加光彩夺目,拥有了新的灵魂。

参考文献:

[1]李泽厚. 美的历程[A].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

[2]宗白华. 美学散步[A].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猜你喜欢
意境意象
论姜夔词的意象处理方式
抚远意象等
《庄子》中的舞蹈意象
来自林间的风
高中语文古诗词意象学习策略研究
春色满园
英语读思言的隐喻意象与教学互见
光影意境
一朵花的意境
环境——雕塑意境的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