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食品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2020-01-06 05:05邱晗
人物画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改革与创新培养模式高职院校

邱晗

摘 要:当前,随着经济的持续增长,各行各业都处于蓬勃的发展态势中,与此同时,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与质量也得到了显著的改善与提高。在过去,食品是维持生存的基本物质,现阶段,人们对食品的需求更加多样化、个性化,要求健康与口味的同时,对造型、包装等也提出了更多要求。因此,食品类专业人才缺口极大,食品类专业人才教育也因此而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为了向社会发展所需提供更多高素质专业人才,高职院校以市场需求为教学导向,积极创新食品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从而来实现教育质量的提高,以满足市场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关键词:高职院校;食品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

前言:民以食为天, 一直以来,食品业为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尤其在当前多元化的食品市场需求背景下,人们的食品消费观念与需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食品不再是饱腹的基本物质,而是赋予了更多功能,比如保健功能、食疗功能等等,除了口感之外,还讲究更高层次的营养、搭配、美学等更高质量的要求。所以,高职院校作为人才培育与输送的重要阵地,要与时俱进,积极结合当前时代发展的变化以及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从市场需求角度出发,以更好地促进学生就业创业为教学目标,结合市场需求与当前食品专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来制定更符合时代发展的教育方针,通过不断改革与创新教学模式,加强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育,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为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高素质人才的输送贡献力量。本文就当前食品类专业教学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并就食品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策略进行简要阐述,以供参考。

一、食品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的积极意义

很显然,市场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社会的进步与行业的发展离不开高素质人才的支撑,食品类专业与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息息相关,而高职院校作为人才培育和输出的重要基地,培养的是专业的技能型人才,这就意味着要让学生掌握更多实用技能,而不仅仅是停留在口头上的理论知识。食品类专业的本质是实践能力的培育,因为食品的加工、制作、储存等各个环节都需要身体力行的实践才能呈现出满意的结果。在食品类专业教学的过程中,通过校企结合、工学结合、以岗位需求为导向和出发点来创新教学模式,巩固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这也很好地契合了食品类专业的特点,最终要落到实处才能更好地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体现其个人的能力。但是,行业的发展,个人的进步仅仅掌握基本技能还远远不够,还需要不断的创新与创造,这才能实现个人更好的发展,以及推动行业的进步,尤其在当前市场需求多元化,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形势下,如果一味地按部就班,不加以创新的话,无法在激烈的竞争中很好的生存。所以,通过不断探索和创新高职学生专业能力的有效提升方法,夯实学生的专业技能以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很好地应对越来越激烈的就业、创业压力,同时对于满足市场对食品加工行业的高质量需求也具有十分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高职院校食品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一)以市场需求为教学出发点,创新教学模式

人们的味觉需求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从基本生存,到高品质生活,食品的种类越来越丰富,市场的需求也越来越细化。相应地,对专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高职院校在食品专业人才的培育上也要与时俱进,结合市场需求,明确特色定位,创新教学形式,首先要以就业、创业为导向,同时也要结合地区与行业的实际需求来明确办学特色。食品类加工技术以及种类庞博繁杂,要突出重围就必须靠特色取胜,唯有依据市场需求做出的教育决策调整才能更好地适应和满足市场需求。二是在教学模式上要积极创新,要转变传统的以案例讲解为主的教学模式,突出实践性,无论理论多么丰富,实践方能出真知。这就需要教育队伍做好自身的知识储备,主动学习和借鉴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进一步提升服务意识,全面提升教学水平。

(二)加强校企合作,促进工学结合

食品类专业教学的核心必须以实践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食品类专业作为“进口”专业,群众的味觉会说话,食品行业的竞争尤为激烈,要获得市场的认可,就必须加强产品的研发与创新,这样才能更好地占领市场份额,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显然离不开高素质人才的培养。而实践就是最好的培养路径之一,通过加强校企合作,让学生实际参与到食品类企业的具体岗位中去,切实了解食品加工的相关规定、流程、技巧,将理论知识落到实处,除了练好基本功外,在实践的过程中也能培養其创新意识,当前的学生都走在潮流的前端,其消费者的身份更加能了解当前年轻消费群体的需求,能够结合消费需求以及掌握到的理论与实践知识对食品的生产加工过程进行不断的创新,不仅能显著地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同时还能得到市场的认可。所以,高职院校要积极的拓宽实践教学的渠道,尽可能地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为学生创建实践的机会,搭建好实践的平台。

(三)利用技能大赛,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

技能大赛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有效途径,一方面,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专业技能大赛,让其走出去,让学生们见识到更多优秀的学习方法,见识更多优秀的精英人才,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加强他们努力提升自我,巩固专业能力的决心和信心,同时,在参与的过程中能够更清晰的帮助学生了解自身的不足与优势,增强共自信心但却不至于盲目自信,查漏补缺,对自身的薄弱项有针对性的改善与加强。另一方面,通过参与专业技能大赛能够将更多优秀的教学理念请进来,教育工作者可以借鉴或是参考专业技能大赛的流程以及规定来对专业课程进行设计与调整,技能大赛的比赛项目都是以食品生产加工行业具体实施的内容与流程为标准来制定的,更具有针对性和实践性,更契合专业课程的实际需求。所以,技能大赛的项目设置对高职院校的教学目标和课程体系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高职院校可以将专业技能大赛的相关项目纳入食品类专业课程设计之中,并应用到教学的实践过程中。通过加强课程研究,不断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开发出针对性强、可操作性强的实践教材。

(四)加强师资队伍的综合能力建设

很显然,专业教育工作者的引导能对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质量的提升起到关键性的作用。所以要加强对教师的综合能力建设,一是要结合当前市场形势以及学生的学习现状,对教育工作者进行相关的技能培训,让他们主动接受教学新观念,努力学习实践教学的方法以及形式。通过各种培训活动中体验或输出自己的观点和经验,从固有的思维模式中解放出来,产生新的思想,从而实现自我的提高;二是要筛选具有良好理论素养、先进教育理念、复合型技能、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教师队伍来带动食品类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的提升。

结束语:食品行业技术的进步与可持续发展直接关系到老百姓的生活质量,尤其是在当前良好的发展背景下,食品类专业教学也迎来了全新发展机遇与挑战,一方面,市场需求对食品行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而另一方面,市场对食品的研发、制作、加工技术水平要求越来越高。所以,市场需求视角下,高职院校在专业教育教学上也要跟上大时代发展的步伐,必须针对当前社會的需求,以及就业形势与高职院校教学教育实际,深入剖析教育的目的性和教学活动的有效性,通过将专业技能教育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相结合,积极重构知识与技能传播的渠道和模式,将教学目标具体化、项目化、实践化,让学生具体参与现实环境,更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最大化的发挥学生的学习激情与潜力,为促进学生顺利就业、创业和促进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庆旺.高职院校食品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J].知识窗. 2020(12):163-164.

[2]崔惠玲,李轲,杨雯雯,余健霞.高职院校食品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研究——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创新实践"六段三阶式"人才培养模式[J]. 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19(01):0055-0055.

[3]王霞 .高职院校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培养与肉食企业人才需求融合分析——评《"工商融和"的食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及实践》[J].中国酿造.2020(02):0085-0085.

[4]邢晓轲,杨冰.高职院校食品加工技术专业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辽宁高职学报.2019(12):178-179.

[5]高晶晶,卢生奇.高职院校食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食品界.2020(08):0072-0073.

[6]梁卓然,单林,曹思思.扩招背景下高职院校食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J].当代职业教育.2020(05):0138-0138.

猜你喜欢
改革与创新培养模式高职院校
双语教学效果影响因素探究
高校网球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
浅析我国财政税收体制改革与创新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高职院校汽车营销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