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中"互动探究式"模式的应用研究

2020-01-06 05:05鲍平
人物画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互动数学课堂教学

鲍平

摘 要:师生之间的互动教学,可以有效改变课堂气氛,同时也能吸引学生学习数学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效率。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有效的互动教学可以让师生之间的距离拉近,在某种程度上还能增加学生的思维思考能力,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本文分析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互动,在互动中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能力,促进小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关键词:互动;数学课堂;教学

引言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虽然改变很多小学数学课堂中的问题,但是有些教师发现再多多样化的教学而没有互动环节,都会功亏一篑,因此数学教师应当重视互动,利用互动环节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让互动教学在数学课程中发挥它重要的作用。虽然很多教师认识到互动教学的重要性,但是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应该引起数学教师的注意,对此进行改进和创新。

一、互动的前提,创设情境

在数学课程标准中,教育部明确指出了学生的实践,即实践有助于促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老师应充分创造情境,为互动教学提供积极条件。在创建情境的过程中,内容可以与学生的生活相关,让小学生知道生活和数学的联系,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建立和学生互动的前提。例如,老师围绕矩形和正方形课程进行教学时,传统的教学方式是老师告诉学生什么是矩形,什么是正方形等,如何区分两者之间的区别,而现在的老师需要引导学生一起经历“做数学”的过程,并在此过程中与学生平等沟通,使學生能够进一步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通过互动来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能力,学到新的知识点。

二、互动的基础,尊重学生

由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存在一定差异。作为老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因材施教,针对性的教学,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也要根据每个学生的情况来具体对待,秉持着教学面向全体学生的态度来教学,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一视同仁,从而和老师进行良好的互动,老师和学生在对话中增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学习。例如,对于口头计算35+24,呈现教科书的方法是“35+20=55,55+4=59”,但是如果学生根据垂直公式的启发立即计算口头计算59,学生应该也受到鼓励,这恰好反映了学生的新思维水平。一些学生是这样计算的:30+20=50、5+4=9、50+9=59,这种方法比较容易。另一个例子是简化25×24,通常鼓励使用25×4×6,因为它可以由100组成。但是,有些学生也可以用×8进行简单的计算,因此无需关心“25×4”和“25×8”哪个更简便。在计算过程中,相同的方法对于不同的人可能有所不同,并且可能没有习惯它的优点和缺点。鼓励算法的多样化是要尊重学生的表现之一,这体现了老师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也符合现代的认知建构主义,是释放学生的自信和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

三、互动的沃土,巧设问题

为了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和探索,必须问题有价值和有意义的问题,让学生在回答问题中促进思维能力提升,逐渐接受所学知识。例如:教一个矩形的区域时,老师显示一个长度为2厘米,宽度为1厘米的矩形。这个矩形的长度和宽度是多少?长度为2厘米,即长度中的厘米数为2,宽度为1厘米,即宽度中的厘米数为1。此矩形的长度和宽度通过图形方式更改多媒体意味着获得四个不同大小的矩形。老师可以提问如果不断改变矩形的长度和宽度,可以得到多少个不同大小的矩形?学生回答:“无数。”老师接着问:通过改变这个矩形,认为矩形的面积可能与什么有关?你能猜猜吗?学生A答案:与长度有关,学生B答案:与宽度有关,学生C:矩形的面积可能与长度和宽度有关。老师提供了一套感性的学习材料,并适当地激发了学生的思维,使其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集中性,学生根据对学习材料的直接反应提出了大胆的想法。这避免了学生的盲目猜测,同时激发了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和探索知识的愿望。

四、互动的保证,价值引导

在小学数学的互动式教学过程中,老师应积极引导其价值。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还不够高,学生仍处于发展的阶段。在此阶段,学生还需要老师有目的的指导和支持,完成任何教学课程都迫切需要学生的努力,也需要教师的有效指导。如果不是这种情况,将无法进行高质量的互动,并且学生的学习和探究将会迷失方向。例如,在小学数学讲解梯形面积的计算方式时,有一个创新性的题目如下“李明看到许多圆柱堆积起来,顶层1个底层5个,一共6层,求总数”。学生最容易想到的一种“笨”方法,就是机械地数圆柱个数。这时老师需要指导学生建立数学模型,将其看作梯形,学生将立即了解到,如果将其横截面视为梯形,运用梯形的面积公式进行求解,则顶层等于上层底层,下层等效等于底部,层数是梯形的高度,根的总数等于找到梯形的面积。

五、发挥教师的作用,实现教学目标

数学教师要充分地认知到自己在数学课堂中的作用,以学生为主,辅助学生开展互动教学,让学生不光能激发自己学习数学的兴趣,还能让学生能够自主学习,自主解决各种数学中出现的重难点问题,所以数学教师要认清自己在数学课堂中的作用和地位,从而利用互动教学实现自己最初制定的教学目标。比如在学习“比大小”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利用情境进行互动教学:“有一天小动物们要去水上乐园,河马教师给小动物们发了自己的号码,让小动物们按照号码找座位,小兔子拿到8号,长颈鹿拿到5号,小猫拿到9号,小狗拿到4号,这时河马教师说道,我们按照数字的大小上车,接下来请你们告诉老师小动物们应该按照什么顺序上车,你是怎么思考的?”这样的情景互动就会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互动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最终达到数学教师的教学目标。

六、结论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融入互动教学,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还能提高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而数学教师想更好地将互动教学融入数学课堂中,就需要改变以往的传统的教学理念,成为课堂中的一名合作者,与学生共同创建有效课堂,学习数学知识,最终达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俞宏毓,朱向阳,顾泠沅.管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教学案例分析[J].数学教育学报,2019,28(1):43-48.

猜你喜欢
互动数学课堂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浅谈粉丝经济与网络造星的互动关系
张扬学生个性,展现课堂活力
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活动实施研究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基于快乐教学的投掷课教学研究
数学课堂信息化中的“三适”探究
关注生成,激活学生认知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