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教师学习共同体建构的实践探索

2020-01-06 05:05韩全志
人物画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项目式学习困境初中英语

摘 要:“教师学习共同体”是日本佐藤学大力倡导的教学能力发展方式,贴合新课标的教师能力要求,但在本土化的过程中面临缺乏共同愿景,专业发展动力与合作不足等问题,导致其实际应用效果不佳。本研究尝试以项目学习作为教师专业共同体建构的路径,在项目学习的基础上加强教师彼此的联系和交流,也通过共同处理项目学习的过程,更好的激发教师的主观能动性。这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职业素质发展机会,在项目小组的磋商和讨论中拓展自身的教育能力,也为交流思想和智慧发展奠定培育土壤。因此,教师可以分享学习成果,加深对学习内容的了解,完成知识的综合处理,有助于提高教师的学术研究能力。

关键词:项目式学习;教师学习共同体;困境;初中英语

一、引言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师的专业标准与改革的初始阶段相比,发生了新的变化。新课程改革对教师课程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具备更多的共同学习技能、综合学科的能力和更高的知识水平。在这样的背景下,日本佐藤学提出了构建学习共同体的教学倡议,但在实际开展中却面临着发展困境。本文意在通过引入项目式学习,改进初中英语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建构效率和效果。

二、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内涵及发展困境

(一)教师学习共同体

"学习共同体"是指一个由学习者及其助学者(包括教师、专家、辅导者等)共同构成的团体,彼此之间经常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沟通、交流,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

(二)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发展困境

1. 专业发展动力不足

在教师学习共同体构建实际操作中,教师往往限于繁杂的日常教学事务,对专业学习共同体的参与度和工作积极性都不高。尽管学习共同体的教学方法能够开发更多样的学习空间和形式,引导教师们深入探究与教育工作实践、教育素质发展有关的实际问题。但其实际应用过程中,难以对教师当前教育实践产生直观、立竿见影的效果,导致教师往往难以对学习共同体产生足够的积极性,弱化了学习共同体对教师教育能力培养的功能作用。

2.缺乏共同愿景

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出发点和切入视角更偏向学习者,其中指导者的作用发挥较少。其主要目的能够使教师能够掌握和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但其中教师们可以因为融入度不高,缺乏共同愿景,发挥的指导作用比较有限。

3.合作意识不强

学习共同体的学习方式需要人有非常主动性的行为,且需要组内成员就共同目的给出自己的看法,在参与讨论中,多层次的深度探究问题,以发挥多专业和广知识面的优势。如何激发起教师的主动性,使他们有更强的合作意识,是教师学习共同体面临的共同发展困境。

三、基于项目式学习的教师学习共同体建构路径

(一)促进教师专业能力发展

“项目式学习”(PBL)是一种围绕项目的教学方法,通过团队合作开发具有教学实用的教学计划,与基于以前问题的研究相结合,也能够组织学生通过集体合作开展研究活动,使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成就,并从中受益。例如笔者根据学生对初中英语的学习情况,设计了“周英語话题”、“职业微体验”、“多媒体网站”等项目活动。在学术专家带领下,组织教师建立了“基于项目的学习”小组,在项目培训和实践的基础上,通过教研室的直接领导培训,与以往项目实践团队的交流沟通,秉持着教材整合、一标多本、小初高衔接、学科整合和跨文化学习的原则,研究出思维导图、观看职业规划视频、职业微体验、个人分享、讨论交流等活动于一体的项目式学习方式。该项目方案的实施为指导教师队伍,提供实际工作成果和教学思想,这有助于教师队伍的职业发展。

(二)树立共同愿景

基于本次研究,笔者认为,还可以建立教师社区共同体发展平台。通过联合案例研究和做法,在教师互助的基础上,整合以前分散的教师培训和实际研究活动,并在PBL项目的框架内建立了一个“教育社区共同发展平台”网络,树立教师专业能力发展、教育素质提升、区域教育实力进步的共同愿景。可以构建塔式结构的“学习共同体”模式,成立不同学科和年龄组综合的塔式团队,树立共同的发展愿景,以加强对教师培训方案的总体管理,实现教师职业发展。作为一种基本形式的“头脑风暴”,项目设计教学在主要学术专家的指导下,每月进行研究,以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成立后,可以围绕指导教师项目的基础上进行研究,并通过“项目实践”、“微项目设计和实施”、“基于项目的培训”和“基于项目的设计和实施的国家培训计划”等,将其与项目培训课程相结合,通过研究项目课题的选择、战略实施、成果标准等进行教学实践研究。

(三)构建合作学习环境

在新课标要求下,中国基础教育也应做好质量控制,推行创新发展。其中,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建构需要有良好的合作学习环境来支持,从而为教师的专业发展产生潜移默化的正向影响。可以通过与其他地区携手合作,友好交流,探讨适应学校学习实践不同发展阶段的资源整合利用,构建合作学习的环境,实现在语言、数学、科学、技术、艺术、历史、社会等学科的跨学科和多元性学习。例如推行以项目为基础的“教学计划和战略”;在两所学校之间建立合作关系,通过教师课堂互访,项目教学过程与成果介绍等,学习其他教师的发展经验,促进教师之间的合作和教育培训。在良好的合作学习环境中,参与者的理论水平、研究能力、书面表达和语言技能都能够更好的提升,有利于扩大他们的教育视野,使他们在研究和科学领域上的思考更加活跃。

四、结语

学习共同体的实践应用中出现了缺乏共同的合作意愿、专业发展动力不足、合作意识不强等问题,影响了学习共同体的建设效果。本文通过引入项目式学习,拓展来了学习共同体的组建形式,实现“基于项目的学习”,通过与多名同学科 ,多学科,或不同学校区域教师合作实施项目学习,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技能。利用项目式学习构建学习共同体,有利于克服学习共同体这种教育方法的问题,实现教师职业的自我发展。

参考文献:

[1]寇向英.基于项目学习的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2020(12):134+94.

[2]赵晓宇,林炳祥.项目化学习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以“My School”教学为例[J].中小学电教,2020(12):73-75.

作者简介:

韩全志(1984-),男,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汉,硕士研究生,教师,中教一级,东北师大附中明珠学校,研究方向: 学科教学知识。

猜你喜欢
项目式学习困境初中英语
初中英语“三段四部式”写作教学法的实践探索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跟踪导练(一)
项目式学习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中的探究
在初中物理中实施项目式学习
网络信息平台支持下的PBL英语教学实践与研究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研究与实践
安吉拉·默克尔能否解救欧洲的困境
A Boy and His Tr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