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园本课程的实践与探索

2020-01-18 18:53曾小琼
学生学习报 2020年19期
关键词:园本绘本食物

曾小琼

【摘要】随着现代教育的不断发展,学前教育的的热度不断高涨,选择符合自己发展的园本课程变的很重要,那么在开发园本课程中,教师要结合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的需要,开发科学合理符合幼儿年龄段的生活化的园本课程,才能够更好的促进幼儿学习与生活的可持续发展。结合我园的园本课程:主题绘本,围绕着如何选择合适幼儿年龄段的绘本作为教学活动的载体,详细阐述一个学期完整的主题课程如何开展。教师如何制定绘本主题课程的计划,收集主题资源,确定五大领域的教学目标;接着,与幼儿一起展开绘本主题,以及如何做好班级主题绘本环境创设。

【关键词】园本课程;主题绘本

我园的园本课程是主题绘本,在开展课程的过程中,我们依据《指南》:“幼儿园的教育活动组织应注重综合性、生活性和趣味性。这一条指导要点,选择了符合幼儿年龄段的绘本主题,主题教学打破了学科与学科之间独立的界限,它围绕幼儿的学习经验开展五大领域的教育教学活动, 结合“课程生活化游戏化”理念,结合幼儿就近发展经验,从图画中的细节入手,紧扣绘本特点,立足于幼儿发展。[2]

《纲要》中指出“各类幼儿园都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的实施素质教育,为幼儿的一生发展打好基础”,从幼儿园实际情况出发,依托幼儿园办园理念的引领,学习和借鉴已有优秀经验,建构幼儿园“主题绘本式”园本课程体系,实现办园目标,彰显幼儿园文化,从而形成幼儿园园本课程的特色。[4]

通过研究,我园形成一系列以幼儿兴趣为导向、以绘本读物为核心的园本课程,提高园本课程的开放性和自主性,实现园本课程上的创新。[1]下面我将以小班《爱吃水果的牛》主题绘本为例,详细的阐述教师如何开展以及具体的支持策略。

一、选择合适幼儿年龄段的绘本作为主题教学活动的载体

教师构建适宜儿童发展的园本课程,是实现幼儿园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也是贯彻落实《指南》的重要途径。科学的教育观、儿童观,只有落实到课程建设中去,才能对教育实践产生影响。提升教育质量,关键在于改革和完善课程,真正以儿童立场、科学态度和专业精神建设幼儿园课程。[5]结合《指南》的精神,在开展本学期的主题绘本时,我们首先考虑的是幼儿的年龄段,小班的孩子属于直观性的思维,对看的见摸得到可以体验的东西非常感兴趣,结合幼儿的年龄段和兴趣与经验,选择了符合该幼儿年龄段的绘本很重要。从幼儿的兴趣出发,才能够保证幼儿乐于探索,乐于学习。

1.幼儿的兴趣与经验

在语言区的绘本《爱吃水果的牛》引起了孩子们的注意,他们一边翻阅一边七嘴八地议论:“这头牛喜欢吃草莓!它还是喜欢吃西瓜呢!”“吃完以后它就会挤出草莓牛奶、西瓜牛奶!”“我喜欢喝香蕉牛奶”另外一个小朋友接着说:“我们喝过草莓味的牛奶,我觉得牛牛和我一样喜欢吃草莓,所以就它挤出草莓味牛奶啦!”孩子们的讨论引起了老师的思考:牛奶是孩子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营养品,但很多孩子却没有见过奶牛,为什么奶牛会产下有营养的牛奶?牛到底吃不吃草莓?吃了草莓会不会产出草莓味牛奶?…顺应着孩子们讨论的话题,小班第二学期,开展了“爱吃水果的牛”这个主题活动。

2.绘本教育点的发掘

《指南》中提到重視幼儿的学习品质。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和良好行为倾向是终身学习与发展所必需的宝贵品质。我们开展绘本《爱吃水果的牛》主题活动,也是充分的保护了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从孩子感兴趣的角度出发,探讨饮食与教育相结合的主题活动,引导幼儿养成不挑吃,注重营养均衡的好习惯。

食物一词蕴藏大量话题:饮食习惯、餐桌礼仪、地理环境等,都与日常生活关联密切。教师不必刻意营造一种学习氛围,因为幼儿本身就对食物,充满探索的欲望。在顺应时代发展,推进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大环境下,让我们由食物去探索教育的契机,共同实践教育可持续循环的可行性。

儿童早期食物教育专家纳丁·麦卡瑞曾提出强有力的依据,证明食物应该被认为是儿童早期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基础,并针对儿童进行食物学习和获取食物体验的重要性进行了讨论。近年来,可持续发展教育已成为全球学前教育关注的重点。在我国,这仍然是一个等待我们深入研究的一个领域。面对疫情常态化的形式,我们不得不再次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而可持续发展教育,正是要引导人们正确把握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我们都迫切的希望,为幼儿建设一个可持续循环发展的美好未来。那么,如何能让可持续发展教育渗透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我们将带领孩子们从食物循环框架,开启生产食物、购买食物、加工食物、准备食物、共享食物、处理食物残渣的六步法,与幼儿开启这一场有趣的学习之旅。探究与幼儿生活息息相关的食物,完成这一场可持续循环探索活动。

二、制定绘本主题课程的计划,收集主题资源,确定五大领域的教学目标

1.制定完善的主题计划

教师根据绘本《爱吃水果的牛》这个绘本定制完善的主题计划。计划内容包括了四个大的板块,分别是:

(1)主题活动缘起;

(2)教师对选择的主题绘本的适宜性和价值的思考;

(3)收集幼儿园、家长、社区三方的主题资源、主题五大领域活动目标、主题预设网路图;

(4)主题活动推进表、主题课程实施活动计划。

2.收集幼儿园、家长、社区主题资源

幼儿园资源:主题绘本《爱吃水果的牛》。收集关于奶牛和牛奶的相关资料。创设和食育有关的各个区域操作材料(奶牛手偶,水果蔬菜模型等)。收集相关的食育绘本:《揭秘食物》、《神秘果先生》、《调皮的豆豆》、《花园里的美食》、《小个子米粒》、《一园青菜成了精》等。

家长社区资源:家委会组织家长们带孩子去光明农场参观奶牛的生产过程。在家陪伴幼儿观看一些有关营养均衡,吃什么对身体好的绘本。家长陪伴幼儿完成一本自制绘本(我喜欢的食物 或者是水果/牛奶的生产过程)。收集幼儿在家的不挑食的照片或者小视频。家长在家陪伴孩子种植蔬果,或者观察小区里种植的果树,又或者去龙潭公园观察水果树生长过程。

3.绘本主题背景下各领域的均衡性以及活动目标

绘本教学给大家的第一印象,通常都偏向于语言领域。因此在开展绘本主题活动中要注重五大领域的均衡发展,根据不同的领域目标需求,挖掘非常有价值的生成点,实施开展各领域的教学活动、区域活动、生活活动、小组活动。[3]因此,我们结合《指南》中五大领域的目标与要求,制定《爱吃水果的牛》主题绘本的各个领域目标。

三、绘本主题课程开展与延伸

(一)第一阶段:引发兴趣,主题初探索。

1.教师围绕着幼儿感兴趣的绘本主题问题,引导幼儿进行相应的主题谈话活动。

开展《爱吃水果的牛》的第一个阶段中,我们和孩子一起探讨了话题《我喜欢吃、、、、、、》,孩子们纷纷各抒己见,大部分幼儿都喜欢吃鸡蛋、牛奶和肉,有部分幼儿不喜欢吃青菜,也有的水果不喜欢吃,后期我们希望通过增加幼儿对不同食物的了解,让幼儿从开始的讨厌到慢慢接受的一个过程。引导幼儿了解多元化不同区域的美食,也可以帮助幼儿喜欢上各种不一样的食物。

在这个开始初期过程中,教师重在引发幼儿主动探索的兴趣,通过讨论他们喜欢吃的食物,能够了解到,幼儿最初的兴趣点在哪里。这样老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兴趣做出课程的相应调整,后期我们可以根据谈论话题适当增加一些幼儿感兴趣的活动。

2.教师根据谈话内容,开展主题调查表活动。

开展了话题《我喜欢吃、、、、、、》后,我们开始了发动家长陪同幼儿一起完成《我喜欢的食物》调查表,通过调查表,了解幼儿喜欢的食物的品种,家长在家根据幼儿的喜好调整食谱,从而达到营养均衡的搭配。幼儿园也通过这样的调查,了解到每个班孩子喜欢吃的东西,然后,园医也和会根据幼儿的喜欢,进行调整食谱。例如:“美味自助餐”,在活动前一周,我们和孩子一起讨论喜欢吃的东西,教师统计后发给级长。由级长统筹级部五个小班喜欢的食物的种类发给园医,接着她根据幼儿的选择制作食谱清单。最后,教师和孩子一起制作了餐牌,孩子们根据不同的分类在小餐牌上绘画,并一起共同布置自助餐的摆放位置,完成了一次自主又快乐的美食之旅。为了提高幼儿对各种不同制作方式的美食的了解,我园还在午餐中,增加了:肉夹馍,鸡蛋卷、紫菜饭团、烧麦等食物,让午餐不再一成不变的午饭,而是各种不同的食物,提高了幼儿进餐的乐趣。在主题开始的阶段活动中,充分体现了主题绘本课程结合实际生活的趣味性。

3.教师回收主题调查表,与幼儿一起进行统计和分析。

《我喜欢的食物》调查表是根据膳食金字塔的分类设置的,在收集调查表的过程中,我们发现,班上大部分幼儿都喜欢蛋、奶类、肉类,零食。有部分幼儿不喜欢吃杂粮、豆类和一些青菜。调查结果我们用了小组活动的形式,一起整理出来,最后一起绘制统计图,然后把统计结果贴在主题墙上。然后,我园根据幼儿的这些情况,改良了米饭和杂粮比例,例如:在白米饭中加入红薯、南瓜、粳米等,把以前每天中午的纯米饭,改成每周有三天吃杂粮饭。下午的午点也加入了一些豆类的糖水。教师也会在餐前活动中,做一些律动游戏或者是小故事,引导幼儿喜欢吃杂粮饭。通过开展这些活动,让幼儿的饮食达到均衡,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4.抓住绘本重点,开展相关活动。

《爱吃水果的牛》绘本里的牛非常爱吃水果,因此,教师预设的第一阶段内容:“水果多多”。但是,在实际开展的过程中,发现孩子对蔬菜也产生很大的兴趣,于是我们同时展开了研究蔬菜的活动。在这样的过程中,也体现了幼儿对课程活动的自主性,达到根据幼儿好奇的兴趣点具体的开展主题活动。

在众多水果中,我们和孩子一起选择了火龙果,芒果、草莓、西瓜等这个季节常见的水果。通过观看水果的外形颜色,闻水果的味道,摸一摸水果的表皮,感受水果外表的触觉,然后观察到水果切开来的样子,最后品尝水果的味道。通过各种不同的活动,综合五大领域的目标,开展探究水果的活动,体现了课程活动的综合性。

有一天,孩子们吃完芒果后,对芒果的核产生了兴趣,他们纷纷问我,老师这个芒果芯为什么是白色的?为什么上面还有毛毛,它和芒果肉不一样呀!我们能种芒果吗?它会发芽吗?鉴于孩子们在家里已经有种草莓的经验,我们就一起洗干净芒果果核,种到了植物角的大花盆里,可是等了一个星期芒果还是没有发芽。于是接下来的活动,我们一起去查找让芒果发芽的办法,最后发现,需要剪刀把芒果核剪开来,取出它的芯在水里浸泡三天,(要每天换水)催芽后,再把发芽的芯种到泥土里去。除了种芒果,我们还一起种了火龙果,看到发芽后,毛茸茸的火龙果苗,孩子们都很兴奋,叽叽喳喳的展开了新的讨论。活动的生成契机是根据幼儿的兴趣点展开的。

在种植蔬菜宝宝的过程中,我们种植之旅从开始的《我们想种、、、、、、》、《投票决定种:》到《我们收集的种子》、《分组种植》、《种植乐趣多》再到《种植记录表》孩子们从选择种子到种植到蔬菜发芽,长大,开花,结果。短短的3个月,他们体验到了收获的乐趣。

在活动中,为了让每个幼儿都能够参与其中,我们根据班上的人数分了四个小组,分别是种植黄瓜组(藤曼),生菜组(播种),西红柿组(植苗),土豆组(茎块)让幼儿可以观察到不同的蔬菜生长状态,然后,每天中午餐后散步的時候,去到种植角观察自己那一组的蔬菜,用画笔“画”出自己的观察记录,提高幼儿的绘画表征能力。结合科学领域的测量,引导幼儿使用工具栏的短尺,孩子们从最初不懂得使用,到后来逐渐懂得对比长度,每天都去量一量生菜是否长高了。在测量的过程中,还懂得了两个人一起合作,比如一个孩子扶着尺子,一个孩子记录。而西红柿组的孩子逐渐发现,比较高大的西红柿苗不适合用短尺测量,于是,我们开始引导幼儿思考,可以用身体哪些地方对比西红柿长高呢?有的孩子说用手臂测量,有的说西红柿和我一样高了......从科学的角度培养幼儿的观察和记录,从而培养的科学探究精神,体验与同伴合作的乐趣。

第二阶段:深入开展,结合家长资源,实现家园共育。

主题绘本第二阶段:认识奶牛和牛奶。在这个阶段里,家委组织家长和小朋友一起去到了光明农场,进行了一次亲子社会实践活动。在光明农场里,孩子们第一次喂小牛喝奶,观看挤奶,品尝了光明牛奶,观看了各种不同植物的种植园。回到幼儿园后,他们还会聚在一起讨论观看的趣事。通过孩子们的讨论,引发了后面的《我喜欢的牛奶》、《牛奶包装盒》、《关于牛奶的美食》等活动。在这个阶段中,我们充分的利用了家长资源,让家长们也能够参与到主题课程中来,实现家园共育。

(三)第三阶段:提升价值,升华主题精髓。

在开展第三阶段,活动一《幼儿园里的美食》中,孩子们都很喜欢幼儿园的食物,在进行分类的时候,他们能够说出,幼儿园有早餐、水果餐、中餐和午点。然后对自己喜欢的食物进行了投票,最后选出自己最喜欢的幼儿园的美食。

按照预定的计划表,我们这个阶段应该开展的是:“我是不挑吃的好宝宝”。但是,5月24那一天发生了一件特别的事情,于是我根据孩子们的关注点改变了这一周的活动计划。那天早上,我和往常一样,给孩子们分完早餐后,提醒他们要注意桌面卫生,以及要珍惜粮食。这时候,童童说:“老师我们要光盘行动,珍惜每一颗粮食,为了纪念袁隆平爷爷。”俊俊也接着说:“我妈妈昨天看了手机新闻都哭了,因为袁隆平爷爷是一个很伟大的人。”我接着问他:“你知道袁隆平爷爷做了那些伟大的事情吗?”俊俊说:“他发明了水稻。”乐乐问:“水稻是是什么?”“就是我们每天吃的米饭呀”俊俊马上回答道。

怀着沉重的心情,这个周一早上的晨谈活动,我们谈论了这个话题,《纪念袁隆平爷爷》我先把一段关于袁隆平爷爷纪录片给孩子们观看,然后进行了提问:

1.为什么袁爷爷年纪那么大了,还坚持不休息继续工作,继续研究水稻的增加产量这些问题呢?

2.如果你是袁爷爷,你长大了,要做什么?

3.粮食来之不易,我们可以怎样珍惜粮食?

4.光盘行动除了在幼儿园要做到,那么我们平时在家里和去外出吃饭的时候,要怎么做呢?

在讨论的过程中,孩子们又产生了新的问题,水稻为什么有稻子爸爸和稻子妈妈呢?200斤就是多少呀?水稻是怎样长大的呀?米饭从哪里来?每个孩子都化身成了好奇宝宝,在他们提出了这些问题中,我们又开始了新的一轮探索《水稻如何种植》《大米从哪里来》《香喷喷的米饭》等活动,通过探索大米这一系列的活动,孩子们不仅仅获得了科学知识,还知道了一粥一饭来之不易。能够把珍惜粮食,不浪费的概念也带回家里,影响身边的每一个人,这就是生活化教育的价值。“粒粒皆辛苦”不再是书中的诗句,而是,生活中,他们通过探索,通过学习懂得的道理。生活化的教育就是让他们去亲身体验,去实践,去探索,去了解。结合时事新闻,从袁隆平爷爷到水稻的研究。让幼儿了解社会,懂得身边发生的一些事情是和自己息息相关的,这就是“活教育”的含义。在开展这个系列的活动中,体现了主题绘本课程活动的生活性。

(四)第四阶段:回顾总结,主题延伸探讨。

第四阶段也是准备结束的阶段,在这里我们更多的是带着孩子一起去回顾前面三个阶段的学习,通过观看一些小视频和照片,引导幼兒进行经验回顾。同时给予幼儿自主讨论的空间,通过餐后自主活动,观察幼儿谈论在自己在主题墙上的活动的一些表现,发现幼儿新的兴趣点。在幼儿新的兴趣点的基础上,教师再进行延伸活动的探讨。

我园的园本课程主题绘本在开展与实施过程中,体现了课程活动的综合性、生活性和趣味性。在每一个阶段的活动中,体现了以幼儿为主体,以儿童的视角去解读问题,尊重幼儿的兴趣发展,当幼儿没有按照老师预设的主题网络图,开展活动的时候,教师能够及时调整自己的活动计划,生成新的网络图。从而达到让幼儿成为主题绘本课程的主人,探究他们感兴趣的问题,并结合五大领域的知识,提升幼儿的各方面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吴晶.绘本教学的价值[J]. 课程教育研究.2019年2期

[2]徐 慧.聚焦主题式绘本阅读,助力幼儿启蒙学习. 江苏省张家港市实验幼儿园

[3]江苏 洪泽.园本绘本主题课程的开发与实践.基础教育研究[J]. 2014年3期

[4]张競之.时代教育·行知纵横[J].2020年11月刊

[5]虞永平.课程在儿童的生活和行动里.  教师e师通. 2021年2月27日

猜你喜欢
园本绘本食物
实施精准园本培训 建强培优教师队伍
绘本
绘本
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的现状及改进方法
绘本
关于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现状的研究
搞笑:将食物穿身上
食物从哪里来?
起底园本课程实施中的“碎片化”现象
食物也疯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