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的途径与方法探析

2020-01-18 18:53陈梅连
学生学习报 2020年19期
关键词:传统文化小学语文

陈梅连

【摘要】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的理念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并加强了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度,鼓励传承传统文化。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讲,学习传统文化有利于提高其传统文化意识,因此,教师要重视语文课程中的传统文化教学。本文提出了几个教学策略,即通过挖掘课程中的汉字文化、感悟汉语语言思维方式、引导小学生感受古诗文的意境、渗透道德元素的方式促进学生传承传统文化。

【关键词】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教学途徑与方法

我国传统文化是经过不断地演变和发展流传到现在的,而小学语文是小学生接受知识和建立基本的知识体系的根本,让小学生接受优秀的传统文化的熏陶,有利于其提升阅读能力、审美能力。基于此,语文教师要重视传统文化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渗透,加大传承传统文化的力度,促进学生提高综合能力。

一、针对课程内容进行知识延伸

汉字是重要的传统文化标识,汉字教学可以让学生直接感受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1]。汉字文化在我国经历千年的演变,有十分丰富的文化内涵。而为了响应新课标的相关政策,语文教师要加强对汉字文化的挖掘,让学生在学习汉字的过程中了解传统文化。

例如,在教授人教部编版教材中《少年闰土》这一课时,教师可以重点讲解“闰土”的名字的由来,文中提到“闰月出生,五行缺土”。而为了让小学生能了解汉字文化,教师可以从五行的角度展开讲解,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知识延伸,重点讲解“金”字:在五行之中,金生于土,因此字形用“土”作边旁,“土”左右的两点表示金子埋在土里的样子。接着再讲解“金”字的演变历史,并展示金子的图片,同时介绍金子的特质:黄金有很强的抗腐蚀性,在底下埋很久也不会生锈。讲到这里,教师再进行知识拓展:所有用“金”作边旁的字,都与金相关。此时,多媒体展示“铁”、“铜”等金字旁的字。接下来,教师从传统文化的角度讲解汉字文化,并提问:同学们知不知道汉字从创建到现在,有多少年的历史?生:不知道。接着,教师对这个问题展开讲解:汉字从最早可辨识的甲骨文,到现在我们看到的简化字,期间经历了两三千年的变化过程。由于小学生的知识储备有限,教师再针对“甲骨文”展开讲解:甲骨文是我们能见到的最早的成熟汉字,是中国古代王室在龟甲或兽骨上契刻的文字,主要用于占卜。在讲解这些内容的同时,教师播放相应的图片或视频,让同学们更加直观地了解甲骨文。经过这个教学过程,小学生能更多地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同时也提升了学习汉字的兴趣。

二、引导学生感受古诗文的意境

古诗词都是诗人在特定的环境下即兴抒发情感而产生的,通常都需要借助一些较为具体的形象来完成情感表达[2]。因此,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合理的手段让小学生产生鲜明且丰富的感性认知,唤起形象思维,提高对古诗词的感受力,这样才能了解古人的情感和精神。

例如,在学习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中《迢迢牵牛星》时,由于这首诗描写的是一个著名的神话传说,即牛郎、织女被银河相隔而久久不能相见的凄婉爱情故事,教师可以先为学生播放相关影视剧作品,让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受到充分刺激,从而更好地进行接下来的学习。观看结束后,教师逐句讲解古诗内容,并且在讲解的过程中用多媒体播放与内容相配的图片,并播放舒缓的音乐,让学生感受意境,展开想象,在脑海中勾画出一个饱含离愁的少妇形象。而故事中的男女两位主人公一个是神仙,一个凡人,代表着两人阶级身份的不同,而通过两位主人公的悲欢离合告诉后人:要让有情人终成眷属,不应该看重权力地位。因此,这个故事有助于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引导感悟汉语语言思维方式

汉语是中华民族思维的重要体现,因此,教师在教授汉语语言时,也要按照特定的思维方式进行[3]。很多古典文学作品都能体现出我国传统文化对对称、均衡的追求。如上文中的《迢迢牵牛星》,全诗多处用到叠音词,如“迢迢”、“皎皎”“纤纤”、“札札”等,让这首诗音节和谐,情趣盎然,自然又贴切地表达了物性与情思,并且也体现了对称的思维方式。因此,教师在教授此类内容时,要加强引导,可以让小学生进行大声朗读,通过这种方式感受古诗的节奏感,同时对经典传统作品思维方式的独特之处进行深切感悟,这样才能真正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独特美感。而一旦小学生形成这种感受力,就可以学为己用,应用到自己的写作活动中。

四、营造传统文化教学氛围

我国传统文化有很多外在的客观形式,而这些外在形式正是主观思想的直观呈现,如书法、国画、对联等。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时,不能局限于课堂教学这一种形式,要进行更多的教学创新,用不同的形式展示传统文化的精髓,以此来吸引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授人教部编版教材中《猴王出世》时,教师可以将本课的重点、难点内容导入微课视频中,并且在视频中融入相关动画、京剧、评书等,吸引小学生的观看兴趣。这样,小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就能掌握本课的知识重点,同时能感受到不同艺术表现形式的精髓之处,从而了解到我国传统艺术的博大精深。此外,在课余时间,教师还可以组织同学们集体观看皮影戏、国画、京剧等艺术作品,让小学生进一步感受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的魅力。

结束语

我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而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任重道远,需要小学语文教师加强关注,不断创新教学方法,用小学生易于接受的形式开展相关教学。要先明确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在课堂教学中创设合适的情境,促使小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而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融入合适的传统文化,可以让小学生在掌握语文知识的同时,加深对传统文化内容的理解。

参考文献

[1]陈佳美,杨军,高延平.语文教学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路径与策略[J].汉字文化,2018,17:54-56.

[2]杨永兴.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节日文化教育的渗透[J].西部素质教育,2019,518:51-52.

[3]马冬雪.小学语文汉字文化教育现状及应用策略分析[J].职业技术,2019,1610:116-118.

猜你喜欢
传统文化小学语文
“图书馆+书院”公共文化服务模式探析
就陕西平面外宣出版物创意设计谈几点看法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