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媒在筑牢意识形态主阵地方面如何作为?
——以荆门日报实践为例

2020-02-01 14:13荆门日报社三创党建品牌研究课题组
新闻前哨 2020年11期
关键词:荆门日报社晚报

◎荆门日报社“三创”党建品牌研究课题组

荆门日报社目前辖“三报一刊一网二端四微一屏”,即《荆门日报》、《荆门晚报》、湖北手机报(荆门版);《读写算》杂志;荆门新闻网;“荆门在线”、“家在荆门”客户端;荆门日报、荆门晚报、荆门新闻网、荆门发布官方微信公众号;室内外电子阅报屏。报社党委下设1个直属机关党委,6个党支部,现有党员126人。

为积极应对互联网时代媒体传播环境变化,作为市委机关报和荆门市意识形态工作的主阵地,近年来,荆门日报社号召全体党员干部积极争做“主人、干将、标兵、学生”四种人,加快创新步伐,推进转型升级,始终牢记主流媒体的责任和使命,坚持把责任扛在肩上,牢牢把握导向,深入推进创新,为服务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筑牢荆门市意识形态主阵地营造了良好氛围。

在深入开展基层党建工作中,荆门日报社不断尝试探索党建工作与社会公益相融合,让“党建”牵手“公益”,搭建起“党建+公益”平台,依托党媒宣传优势,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动社会力量参与到公益活动中来,将来自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温暖送到困难群众身边,解决了一批政府服务覆盖不及、基层组织难以承接的民生难题。

一、“党建+公益”肩担道义彰显主流价值

多年来,荆门日报社所属各媒体利用党媒的权威性和宣传优势,通过在媒体上开辟公益性专栏、专版,讲述基层好故事,传播党的好声音,弘扬社会正能,向社会传递温情、关爱,倡导广大市民向真、向善、向美,树立良好的价值观、道德观。

荆门暖新闻,温暖一座城。“荆门暖新闻”是荆门日报、荆门晚报党支部打造的优秀党建品牌,通过引导、鼓励编辑记者深入基层、关注民生、倾听民声,做好新闻与公益、新闻与服务的有机融合。近年来,“荆门暖新闻”专栏报道了一大批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文明家庭等的先进事迹,涌现出了众多先进个人和集体。他们中有拾金不昧的出租车司机,有见义勇为勇救落水者的共产党员,有合力抬车救人的普通市民,有常年义务照顾帮扶孤寡老人、留守儿童的爱心人士,他们义举、善举深深感动着每位荆门市民。

在开展社会公益活动的过程中,荆门日报、荆门晚报高举“大爱荆门”的旗帜,开辟了三大宣传阵地,即“大爱荆门”专版、《大爱荆门》杂志和“大爱荆门”微博微信。“大爱荆门”专版得到市委宣传部、市慈善总会的肯定与支持,市妇联、市文明办、团市委等单位先后与“大爱荆门”合作开展了20多项大型公益活动。如今,“大爱荆门”专版已成为荆门知名公益品牌、公益平台。荆门晚报还将“大爱荆门”专版和杂志嫁接到新媒体上,开通了“大爱荆门”微信公众号、微博公众号,利用新媒体平传播公益活动,弘扬慈善文化,凝聚公益人士,特别是在年轻群体中起到了凝心聚力的作用。

二、“党建+公益”心系人民服务百姓民生

公益赢公信,起点是公益,落脚在民生。“有困难找党报”是荆门日报社始终秉持的办报宗旨,长期以来,荆门日报社所属各媒体始终关注民生领域的问题,从小从细从微入手,通过党组织引领、党员带动、社会力量参与,策划组织了一大批实实在在服务民生的公益活动,为基层群众提供细致服务,切实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寻缘相亲。从2007年起,荆门晚报每年举办多场寻缘相亲会。截至2020年7月,已为上万单身青年提供服务,很多单身青年因此相识相知,携手走进婚姻殿堂。此外,荆门晚报还成立牵手俱乐部,并安排专人担任红娘,晚报支部党员干部利用周末时间组织活动,为单身人士牵线搭桥。

爱心助学。今年7月份,荆门晚报联系市慈善总会、市妇联、荆门福建商会、荆门河南商会、荆门温州商会、荆门川渝商会联合主办的第十四届“助自强学子圆大学梦”暨金凤工程助学活动正式启动。作为本社的公益品牌活动,此项助学活动已持续开展了13年,爱心助学活动共筹集到善款近600万元,帮助近600名自强学子圆了大学梦。

关爱留守儿童。由荆门日报社荆门日报文博公司主办,世茂长投·龙山中央商务区协办的“爱心手拉手,成长心连心”——关爱留守儿童、关注青少年成长为主题的大型公益活动于今年7月28日上午举行。此次活动旨在通过捐赠书籍,让书籍在孩子们手中传递真理、信念和力量,帮助孩子健康成长,共捐赠了价值6万元的书籍。

社驻村工作队联合报社退休干部支部通过多方牵线搭桥,联系爱心人士为3名贫困留守儿童每人捐赠学习费用和课外书籍。报社组织党员、团员青年及广大职工踊跃捐款,向唐店村的留守儿童征集他们的“微心愿”。志愿者们还结合“双结双促 爱满四季助成长”主题活动,与留守儿童面对面交流,填写《陪伴手册》,记录下孩子们的成长和改变。

暖冬行动。从2008年开始,每年春节前,荆门晚报都会举办“帮贫困家庭过暖冬”公益活动,十多年来共资助全市200多户贫困家庭,募集到20余万元爱心款和10万余元的年货,全部捐给了贫困家庭。此外,还积极开展读者林活动,共组织730多个家庭,近2000人参与,分别在城北防护林种下400棵栾树,荆门植物园种下450棵梅花和桃树,为荆城添了一道新绿。

三、“党建+公益”搭建桥梁促进社会和谐

近年来,荆门日报社所属各媒体与公安、交警、城管、社区等部门和单位联动,通过开展各类公益活动,不断强化全民参与社会治理的理念,有效破解了一系列群众关心的社会治理难题,提升了荆门市社会治理成效,促进了社会和谐。

喊水活动。自2008年7月起,针对天鹅湖接连发生市民溺亡悲剧,每年暑期荆门晚报联合相关部门紧急招募“喊水”志愿者。晚报支部党员、民生热线新闻部主任张义同志带领党员志愿者每天分两班轮流到天鹅湖边提醒市民不要下水,维护群众的生命安全,防止悲剧发生。

疏堵活动。近年来因中心城区多条道路施工影响,以及部分司机乱停乱靠、加塞、逆行、随意掉头等不文明驾驶行为,导致道路交通拥堵。日报、晚报党员一起策划推出“大家一起来疏堵”活动,面向社会征集志愿者,联合交警部门上路纠违和安全提醒,教育和引导司机遵守交通法规文明驾驶,有效缓解了道路拥堵状况。

打造“红色课堂”。2019年12月联合东宝区浏河社区及社会各界创办“百花园红色党建实践基地”,通过开设红色课堂来进行红色文化研讨、讲红色故事、先模人物上讲台等活动,不断推动红色教育纵深发展。结合党建重点工作,机关党委与产业支部、发行中心共同策划并实施了“红色传播驿站”党建活动。目前已设立了5个“红色传播驿站”,成立了5支“红色文化传播小分队”。

四、“党建+公益”鼓劲助威奋战脱贫攻坚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基层党组织党建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和任务。近年来,荆门日报社直属机关党委、各党支部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帮扶公益活动,带动一大批爱心单位企业和个人参与到精准扶贫工作中来,让贫困户充分感受到党和政府及全社会的关爱,树立脱贫的信心。多年来,报社所属各媒体与省内数家媒体联动,举办过多次公益活动,帮助农民售卖积压的水果、蔬菜、家禽等农产品,解了他们的燃眉之急。

2018年3月、2019年4月,报社直属机关党委与驻村工作队一起联系“我是快乐义工联盟”的党员义工们爱心捐资8000余元,引导老山村贫困户种植中药材半夏。如今,老山村正力争形成集种植、收割、销售、培训于一体的半夏产业体系。2019年,报社第二支部预备党员蔡玲莉自费给沙洋县沈集镇唐店村两名贫困户赠送了100棵花椒树苗,点燃了贫困户脱贫希望之灯。

五、“党建+公益”凝神聚力提升城市形象

在荆门市创建全国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行动中,各党支部充分发挥媒体引导作用,组织策划了文明劝导、绿色厨房创建、志愿服务等公益活动,引导市民提升素质、维护城市形象。

2017年9月,针对城市交通中斑马线前“车不让人”的违法行为,报社记者及时联合交警部门,征集社会志愿者开展“礼让斑马线”活动。晚报党员志愿者主动带头,带领社会志愿者在各主要路口劝导司机遵守交通法规、文明驾驶。如今,“礼让斑马线”不仅成为司机的习惯和常态,更成为荆门城市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食品安全直接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和每个人的身体健康。为此,2018年8月30日,报社直属机关党委、荆门高新区·掇刀区白庙街道七里铺社区、我是快乐义工联盟联合开展“藏春藤绿色厨房”公益行动,号召广大餐饮企业严把食材质量关,提升服务水平,推广绿色健康饮食理念。社区的东方红美食城被授予首家“藏春藤绿色厨房”称号。该爱心企业承诺每年帮扶社区十户贫困家庭,每年年底再拿出部分经营利润,用于社区开展扶贫帮困活动。经过一年多的试运行,目前传递爱心效果非常明显,社会反响较好。

党媒是旗,党员是灯。荆门日报社各党支部正不断提升凝聚力和战斗力,以主动作为、全力而为的工作干劲,在党媒筑牢意识形态主阵地方面继续不懈探索。

猜你喜欢
荆门日报社晚报
2019年de第一场雪
梦幻老君山
能源管理系统在荆门石化的应用
立足“本地化”做好晚报新闻
菊逢盛世,韵满荆门 第十二届中国(荆门)菊花展览会侧记
行书·李白《渡荆门送别》
集体“失忆”
中国晚报工作者协会会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