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与事

2020-02-20 14:29
新民周刊 2020年5期
关键词:老彭明人宅家

最后的胜利

崔立(上海,公务员)

视频里,一位高铁上的中年女人一个人坐在座位上,没有戴口罩,只能用衣领来遮掩着口鼻,脸上淌着泪。一位走过的年轻列车员说:“买不着口罩是吧?”中年女人说:“是的,我去买了,没买到。”年轻列车员安慰着说:“没关系,这段时间好多人都买不着,我这边有单位发的口罩,先给你,你多注意安全。”年轻列车员从身上掏出一副口罩,递给了女人,还说:“别着急,有我们在呢。”女人感激地戴上口罩,擦着泪水。

在小区门口的便利店里,我看到了一个戴着帽子、戴着眼镜、也戴着口罩的约莫八九岁年纪的小男孩,拿着一个大篮子,在一个个货架前走来走去,因为他个儿不高,有几个高一点的位置,他都要踮起脚来才能拿到。有距离近的买东西的人,男孩子很自觉地就空开一些。篮子里很快就放满了东西,男孩子还低下头,用手在细细地察看还缺什么,直到他轻轻暗自点了点头,再向账台前走去。这个男孩子我认得,和我同住一个楼。他的爸爸是警察,妈妈是医生。

在居委会申领口罩时,我看到了一张熟悉的脸,是我们小区里经常捡拾瓶子或是报纸的老周。我曾经还和老周有过一次挺有趣的接触,那次我在小区门口等人,边在等人边在慢悠悠地喝一罐瓶装饮料,直到我听到一个声音。“你怎么还没喝完,我可等你好一会了。”我一瞅,竟是那老周。老周眼巴巴地在等着我,搞得我一阵苦笑。现在,老周居然一下子冲到一位居委会工作人员面前,说:“我要捐款,我捐一万块,给武汉抗击疫情,我把钱都带过来了。”我一愣,我看坐着的居委会的陆阿姨也都愣住了。

现在,当我在写下这段文字时,我也在感慨,感慨在这场突如其来扰乱我们生活给我们带来诸多不便的疫情面前,我们能看到许多,也能感受到许多,往常平静的生活中看不到的人和事。在今天的中国的和平年代,有这么多既可贵又可爱的人,我们没理由击败不了这场疫情,我们一定可以取得最后的胜利!

一起运动

黄晔(湖北,教师)

庚子年春节特别清冷。

腊月三十下午,地处鄂西南、距离省城武汉300公里的宜昌也宣布封城,之后,市区陆续分区实施封闭管理,各小区也封闭管理,严控车辆人员出入。无论自觉还是被迫,在病毒的威胁下,人们一改往日走亲访友的热闹,安静地待在家里,期待春暖花开时。

宅家的日子,一家人从来没有过这么长时间的相处,吃喝玩乐之余,不免要担心体重秤上的数字剧增,得想办法让自己动起来。我们每天挥挥网球拍,原地竞走,拍手高抬腿,五禽戏,方式其实很多。唯一不足,和老公两人,难免觉得有些意兴阑珊。

正月初二下午4点多吧,我正歪在沙发上追电视剧,隐约听到了楼上传来的什么声音。仔细聆听辨识,原来是跳绳拍打地面的声音,声音持续了近半小时。楼上女邻居我见过,身材苗条,这运动能力,让我佩服。

第二天下午4点多,楼上的跳绳声又响起来,我说:人家又开始锻炼了。拉着老公也站起身,原地活动起来,动了一会儿觉得不过瘾,便开始了客厅饭厅门厅卧室往返慢跑。

接下来每天下午4点半左右,跳绳的声音都会准时响起来。有如上课铃一般,听到这声音,我也会立刻站起来开始宅家微运动。一边运动一边仔细听着楼上的动静,跳绳声不停我也不停。

以往还抱怨现在的住宅楼隔音效果差,现在却觉得真是太隔音,我得张着耳朵才能听清。有时候我还想,可惜我楼下的邻居还未入住,要不然,听到我运动的脚步声,他们也会像我一样,跟着动起来吧。

昨天站上体重秤,数字和节前没有什么变化。我暗想,等疫情结束,碰到楼上邻居一定要感谢他们。如果没有他们家每天准时响起的跳绳声,我宅家的运动不会坚持得那么好,有了这个声音,我就感觉有了同行者,有了坚持的动力。

阿刘的2020年春节

安谅

小年夜,阿刘不见影了。

他是老彭的远房亲戚,谨小慎微,从中原乡下考进上海大学的,毕业后又进了一家在陆家嘴办公的上市公司。几年打拼,总算把户口落实了,很不容易。

“这几年小年夜,我们兄弟几个都要聚一聚,还是这小子最早提议的,今天竟自己开溜了。不够意思!”老彭气鼓鼓的。明人息事宁人:“算啦,现在这种状况,不聚为好,就不要强人所难了。”当晚,明人收到阿刘的微信,说他下午就睡了,睡到现在才醒,向明哥致歉。不过,他说他昨天就说过不聚了。

这个春节有点漫长,也有点寂寥。明人埋头读书之余,偶尔看看微信,有关新冠肺炎的消息铺天盖地,把春节的喜庆气氛都挤兑了。他也留神了下,见老彭一如既往地活跃,转发热情依旧。阿刘则是少有的冷寂,只在年初二转过一条“此次发病数量超过当年SARS”的新闻,附加点评:上天保佑!然后是双手合十,一连串的阿弥陀佛。

从老彭那儿得知,阿刘在家基本一直躺着,所谓“养精蓄锐”。明人心里感觉有点不踏实,阿刘毕竟一人在上海,提议去看看他。但老彭问了阿刘,说是没事,心领好意,来就不用来了。

年初七,本该上班的日子,因疫情休假破天荒地延长了。中午,在单位值班,就接到了阿刘的电话,情绪低落嗓音生涩:“明哥,我好像被传染上了。”

“什么?怎么回事?”明人一惊,手机差点掉落。

“我,我不舒服。头痛,没力气,还拉肚子。”“有热度吗?”“量了,倒没,可也有染上不发热的啊。”“你想想,这段时间有没有接触过什么人。”明人又追问。“听说武汉传这病起,我够小心翼翼了……”阿刘反复回忆,唏嘘不已,明人忙宽慰:“别急,不是还没确诊吗?这样,我送你去医院。”

明人给老彭也发了个微信,然后和同事打了个招呼,戴上口罩和防目镜,全副武装地出发了。在阿刘的家门口撞见了老彭——他把做医生的老婆也叫上了。推开门,一行人有板有眼地进入,仔细询问阿刘的各种情况。阿刘病恹恹的样子,屋里颇闷热。“空调开这么高干嘛?”明人忍不住问。答曰“怕冷,再说不是温度高些,可杀病毒么”。什么乱七八糟的,早辟谣了!老彭哼了几句。

老彭的医生老婆留意到,桌上一锅鸡汤已快见底了。她嗅了嗅,皱起了眉头。

“拉肚子吧?”

“咦,你怎么看出来的?昨晚开始拉的,这也是典型症状吧。”阿刘脸色愈发晦暗。

老彭的老婆笑了:“八九不离十,你是自己宅家宅坏了,天天这么睡,这么连轴转地上网看电视,哪有不头痛、不乏力的。你的汤呀,发馊了,还喝!不拉肚子才怪。”

阿刘一愣一愣的。嘴里嘀咕着:“雞汤怎么这么快坏了?”“室温太高!我看,你脑子也坏了!防病毒,心态、方法都要对路。你啊,鼠年生鼠胆,出问题了!”老彭仗着是远亲兄长,口气有点严厉,不过,平时他对阿刘还挺关心照顾的。阿刘一会看明人,一会看老彭夫妇,有点不知所措。

明人坚持让阿刘去定点医院又查了查,结果是可喜的,阿刘只是吃坏了肚子而已。

他恢复了正常。出了医院,回家拾掇了一下,赶到虹桥火车站,当了体温检测的一名志愿者。

猜你喜欢
老彭明人宅家
充 电
宅家锻炼法
为了宅家不停课
“宅家”
《永乐大典》所见明人佚集二种
“兼剂”与“正变”——明人论诗体互动
网络画画速成班
产品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