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视域下高校校园讲座发展思路探析

2020-03-09 07:27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10037
大众文艺 2020年5期
关键词:主讲人功利化互联网+

(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210037)

一、引言

校园讲座作为一种教学辅助课程已成为高校传播信息的重要手段,讲座对于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拓宽专业知识、促进校园文化的传播与繁荣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当下高校普遍存在讲座举办效果未达到期望值,讲座资源未被充分利用的情况,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特征:①各地区高校讲座资源分布不均衡。相对于高水平的高校,普通高校、边远地区高校举办的讲座中知名学者、行业领军人物主讲的讲座数量较少,讲座资源处于劣势。②单一院校举办讲座种类丰富度不够,不能满足全部在校学生的需求。③高校讲座的宣传力度不够,有相当一部分的讲座资源未被充分利用。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和移动互联设备的普及,使得解决上述传统讲座存在的种种弊端、创新讲座发展新模式成为可能。一方面,高校可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等线上渠道方便快捷的发布讲座信息,加大讲座宣传力度。另一方面,在线高校讲座资源共享平台的建立可以有效解决各地区高校讲座资源分布不均衡、学生需求得不到满足的问题1。本文旨在当前“互联网+”迅速发展的背景下,探讨当前高校开展讲座发展现状,对高校校园讲座如何将讲座资源最大化地利用,如何提升讲座质量,如何让学生的需求的得到更充分的满足等问题提出思考,以期对高校的相关讲座举办部门提供参考。

二、高校校园讲座的现状分析

为了深入了解高校校园讲座现状,笔者面向南京地区广大高校在校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本次共发放问卷350份,收回有效问卷310份,收回率88.57%。参加调研的学生中,男生有74人,女生236人。其中3.55%为专科生,81.61%为本科生,14.84%为研究生。本文根据相关调研数据总结出目前高校讲座存在如下几个特点:

1.学生参与讲座的主动性不高

调查显示,仅有13.23%的学生一周参加一次讲座,有25.81%的学生一个月参加一次讲座,20.00%的学生两个月参加一次讲座,参加讲座的频率为3个月及以上的学生所占比例最高,为40.97%。从学生参与讲座的频次来看,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在一学期中只参与过一场讲座,甚至更少。此外,仅有38.06%的学生表示会主动收集讲座信息,剩下61.94%的学生则不会主动收集讲座信息。由此可见目前大学生参与讲座的主动性低,高校讲座在大学生的校园生活中所处地位一般。

2.讲座内容丰富度低,主讲人水平参差不齐

据调研数据,仅有3.23%的学生认为讲座的内容对于自己是否积极参加讲座没有影响,剩下96.77%的学生表示讲座的内容对于自己是否积极参加讲座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讲座内容丰富度不高是目前大学生参与讲座积极性低的重要原因。

此外,有91.29%的学生表示主讲者的知名度对于自己是否积极参加讲座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主讲人的影响力越大,学生参与讲座的主动性往往越高。一位优秀的主讲人应该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演讲方式引人注目,善于与听众交流沟通,启发、引导学生思考。然而目前高校讲座的主讲人水平参差不齐,部分主讲人存在演讲经验不足、演讲方式枯燥无味、与听众互动少等等问题,极大限制了大学生参与讲座的热情。

3.学生参与讲座“功利化”

讲座本应让学生本着自愿原则参加,然而目前许多大学生参与讲座并非出于兴趣和对专业知识的渴求,大学生参与讲座存在“功利化”倾向。如图1所示,在关于大学生参与讲座的初衷的调查中,有6.45%的学生为了完成通识教育必要学分而去听讲座,还有9.68%的学生表示是莫名其妙被叫去听讲座。此外,有61.61%的同学认为参与讲座后对自己的帮助一般,还有4.19%的同学认为参与讲座后对自己没有帮助,纯属浪费时间。可见目前仍有相当一部分的大学生出于“功利化”目的参加讲座,并且在参与讲座的学生中,有超过半数的学生认为参加的讲座对自身意义不大。

图1 大学生参与高校讲座的初衷

三、提升当代高校校园讲座发展水平的思路探析

1.建设讲座资源共享平台

在关于学生对当代大学生参与讲座“功利化”的感受程度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学生所在的高校举办讲座的时间往往会和学生自身的时间安排冲突,面对此类情况,建设讲座资源共享平台,让学生听讲座的时间更自由是解决问题的途径。

从现有学习平台发展现状来看,提供讲座资源的共享平台提供的免费讲座种类及资源甚少。高质量的付费资源,往往超出学生的经济承受能力。按照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互惠、自愿参加的原则,各大高校积极参与讲座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提供适量免费讲座资源的前提是拥有充足的资金。为此,高校要充分利用地方教育部门发放的资金。此外,机构投资者具有信息中介效应。一般来说,机构投资者往往在某个特定行业选择多家企业作为投资对象。因此高校要抓住机遇,可以考虑适时寻找合适的机构投资人。根据调查,知名度高的主讲人对于学生具有强烈的吸引力。为吸引知名学者及行业领军人物作为主讲人,制作更多讲座资源,高校可以考虑将主讲人聘为临时教师,并给予资金支持。单一高校的参与难以带动众多高校积极参与,为此政府可牵头组织各大高校参与。

2.增强讲座的互动性

Revans(1983)认为一个有机体要想在环境中生存下来,其学习的速度必须大于或等于其环境变化的速度。传统的单向互动已经不能满足听众的需求,讲座的开展中形式需要主讲人对此进行新的学习。讲座资源共享平台的特点之一是学习的双向互动,互联网作为其中的媒介可以有效降低学生与主讲人之间的沟通障碍,更为清晰地展现学生的认知情况,便于主讲人调整讲授的内容。为此,平台可以在视频播放界面设置评论区,或者增加弹幕功能,让主讲人根据学生的问题,调整自己的讲述并给予反馈,让学生与学生之间也可交流学习,增加讲座的后续互动功能,这样可以真正关注学生的需求,有利于平台的完善。

3.加强宣传力度,构建评价体系

面对当代大学生参与讲座“功利化”的问题,建议学校充分利用现代网络加强讲座宣传。学校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设立讲座相关的网站等线上线下渠道及时更新和宣传讲座信息。减少参与讲座才能完成学分等手段对参与讲座的干预力度,本着自觉自愿的原则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对于参与讲座共享平台建设的高校,政府可建设评价体系对于上传的讲座资源从内容,种类,质量,付费情况,互动情况,观看人数等多个维度进行评价。可分为优、良、中、差四个等级,按季度进行评价。对于长期评价等级较高的院校进行奖励,对于表现欠佳的院校必要时可采取进入退出机制,使其退出共享平台。

四、结论

从对南京地区在读大学生讲座参与现状的调研分析可知,当下高校校园讲座存在学生参与讲座主动性低,讲座包含学科较少、不能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主讲人水平参差不齐,学生参与讲座“功利化”的问题。在现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和移动互联设备大力普及的背景下,我们需要建设讲座资源共享平台,丰富平台提供的讲座资源种类,改进互动模式,切实关注听众的需求;并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便利性,增强讲座人与学生之间的双向互动;同时利用微信公众号、微博等线上线下途径,加强相关讲座的宣传力度,并尝试构建讲座评价体系。以此不断以此达到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高学生自身综合能力。

猜你喜欢
主讲人功利化互联网+
浅谈当前党课教学的面临问题与完善建议
由一道测试题所引发的思考
追求一流大学建设不能功利化
当代中国大学教育功利化及其主体性失落
《开讲啦》做正能量的传播者
幼儿园绘本教育功利化的问题及对策
云屏引领大屏走向“互联网+”时代
醒醒吧,为什么你玩不好“互联网+”?
对“无功利化阅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