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女性盆底康复治疗后盆膈裂孔三维超声的效果观察

2020-05-13 02:41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104期
关键词:耻骨裂孔静息

安 林

(山西省晋城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超声医学科,山西 晋城 048000)

在临床妇产科,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较为常见,期指的是盆底支持结构因多种原因而出现松弛现象,并引发的一系列功能改变,且对女性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存在严重影响[1-2]。针对该病症,目前临床治疗采取的方法主要为保守疗法和手术治疗,而国内外公认的保守疗法涉及生物反馈疗法、电刺激疗法、盆底肌肉训练等[3]。在盆底康复疗效评定中,盆底肌力相关检查属于常用方法。本文即分析了产后女性盆底康复治疗后盆膈裂孔三维超声的效果,现阐述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时间段为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选取对象为产后盆底康复治疗女性60例,根据不同分娩方式分为2组,即A组(阴道分娩,20例)和B组(剖宫产,40例)。A组年龄为20-42岁,均值为(30.1±2.4)岁。B组年龄为21-41岁,均值为(29.5±2.8)岁。两个组别基础情况比较分析未表现出差异(P>0.05),可比较研究。

纳入标准:采用产后盆底康复治疗患者、取得患者同意并签同意书、无严重心肺肾功能障碍疾病。排除标准:拒绝参与者、排除精神疾病、沟通障碍者、中药皮肤过敏者、严重心肺功能障碍疾病者。

本文研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具备合法性;患者及家属均知晓本次研究,自愿加入,具备合理性。

1.2 方法

两组均行盆底康复治疗:(1)盆底功能康复训练:即指导产妇收紧阴道和肛门3s后放松,1组为15-30min,2组/d,持续15d为1疗程。(2)电生理治疗:即叮嘱产妇治疗前将膀胱排空,采用法国PHENIX神经肌肉刺激仪系统,去膀胱截石位,向阴道内置入探头后,让产妇重复阴道收缩和提肛动作,30min/次,2次/w。

两组均实施经会阴盆底三维超声检查,于治疗前(产后42d)、后(治疗3疗程后)进行,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仪器型号为Voluson E8(美国GE公司)。采用三维容积探头,设置探头频率为2-8MHz,叮嘱产妇去膀胱截石位,检查前将膀胱排空,在会阴区放置超声探头,之后屏住呼吸,在静息状态行三维容积扫描,结束后获取三切面即相互垂直的横、冠、矢等切面,然后后存储冻结图像。训练产妇做Valsalva运动,注意采用二维超声监控,然后最最大动作,获得三维超声张力期图像,结束采集图像后,实施三维重建。在肛管直肠连接部水平和耻骨联合内下缘获取盆膈裂孔最小横断面图像,然后测量起面积(耻骨直肠肌、耻骨联合、耻骨支内侧缘获得裂孔面积)、左右径(最大盆膈裂孔左右径线)、前后径(在直肠后方汇合处内侧缘耻骨直肠肌与耻骨联合内侧缘中点之间的距离)。

1.3 观察指标

观察Valsalva运动状态及静息状态下两个组别盆膈裂孔的面积、左右径、前后径等指标。

1.4 统计学分析

本实验获取到的真实数据储存在相应表格内,集中开展高斯分布处理,数据分析软件为SPSS 21.0,±s为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n(%)]为计数资料,使用x2检验,以P<0.05为标准判定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A 组V a l s a l v a 运动状态治疗前盆膈裂孔面积(16.10±4.80)cm2,治疗后(15.25±3.66)cm2,静息状态治疗前盆膈裂孔面积(13.42±2.32)cm2,治疗后(13.32±2.32)cm2;B组Valsalva运动状态治疗前盆膈裂孔面积(19.33±5.75)cm2,治疗后(16.91±3.45)cm2,静息状态治疗前盆膈裂孔面积(15.06±2.26)cm2,治疗后(14.95±2.17)cm2。A组Valsalva运动状态左右径治疗前(4.52±0.65)cm、治疗后(4.46±0.58)cm,静息状态左右径治疗前(4.13±0.45)cm、治疗后(4.11±0.44)cm;B组Valsalva运动状态左右径治疗前(4.88±0.68)cm、治疗后(4.62±0.54)cm,静息状态左右径治疗前(4.38±0.43)cm、治疗后(4.33±0.43)cm;A组Valsalva运动状态前后径治疗前(5.02±0.73)cm、治疗后(4.98±0.70)cm,静息状态前后径治疗前(4.82±0.65)cm、治疗后(4.81±0.62)cm;B组Valsalva运动状态前后径治疗前(5.45±0.86)cm、治疗后(5.01±0.58)cm,静息状态前后径治疗前(5.11±0.55)cm、治疗后(4.98±0.47)cm。

在Valsalva运动状态及静息状态下,B组治疗前盆膈裂孔面积、左右径、前后径等较A组均明显较低,且表现出差异(P<0.05)。两种状态下B组治疗前后盆膈裂孔面积、左右径、前后径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A组Valsalva运动状态下盆膈裂孔左右径、静息状态下盆膈裂孔面积、左右径、前后径较治疗前无差异(P>0.05);Valsalva运动状态下该组治疗前后盆膈裂孔面积、前后径对存在显著差异(P<0.05)。

3 讨 论

对于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而言,其盆底支持结构异常直接影响疾病的发生。有临床研究显示,女性尿失禁的发生与分娩、妊娠等关系密切,因此患者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即为经阴道分娩和妊娠[4]。盆膈裂孔是好发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主要部位,其是盆底薄弱环节,属于直肠、尿道、阴道穿过的通路,也是直肠脱垂、子宫阴道脱垂、膀胱突出等疾病好发部位。因此预防和诊治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关键在于掌握盆底解剖结构[5]。针对该病症,目前临床治疗采取的方法主要为保守疗法和手术治疗,而国内外公认的保守疗法涉及生物反馈疗法、电刺激疗法、盆底肌肉训练等。而通过对产后女性盆底康复治疗后盆膈裂孔实施三维超声检查,其可对盆膈裂孔的解剖结构进行全面了解,且可对运动状态、静息状态下耻骨直肠肌、盆膈裂孔的形态学改变进行动态观察,因而可有效了解盆底解剖结构。在盆底康复治疗后对产后女性实施盆膈裂孔三维超声检测,则还能有效评估康复疗效,从而为患者的后续治疗提供可靠依据[6]。文献报道表明,产后女性盆底康复治疗后盆膈裂孔三维超声效果显著,即可对盆底康复治疗效果做出初步评估。本文的研究中,在Valsalva运动状态及静息状态下,B组治疗前盆膈裂孔面积、左右径、前后径等较A组均明显较低,且表现出差异(P<0.05);Valsalva运动状态下该组治疗前后盆膈裂孔面积、前后径对存在显著差异(P<0.05)。可以发现,产后女性盆底康复治疗后盆膈裂孔三维超声具有积极作用和价值。

综上,产后女性盆底康复治疗后盆膈裂孔三维超声效果显著,即可对盆底康复治疗效果做出初步评估,因此值得推广和研究。

猜你喜欢
耻骨裂孔静息
高频超声对产妇腹直肌和耻骨联合分离的预测价值*
玻璃体切割联合晶状体囊膜移植治疗难治性黄斑裂孔的效果和安全性
中秋
CCTA联合静息心肌灌注对PCI术后的评估价值
不准时睡觉堪比熬夜
耻骨联合分离的痛,您了解多少?
老年人声音诱发闪光错觉的大脑静息态低频振幅*
孕产妇要小心耻骨联合分离
总是烧心,当心食管裂孔疝
有种胃病,用药治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