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人故里 森林达州
—— 达州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纪实

2020-06-13 04:27吴茜陈国涛唐翠平
绿色天府 2020年5期
关键词:达州达州市绿化

○ 文/吴茜 陈国涛 唐翠平

千里巴山筑屏障,百里州河润巴渠。在四川东北部、大巴山南麓,闪耀着一颗山川秀美、生态宜人的绿色明珠—— 达州。

凤凰山红军亭

4000多年前古巴人在这里繁衍生息,孕育了独特灿烂的巴人文明。

在达州这一片红色的沃土上有着光荣革命传统和丰富党史资源的革命老区,共和国的300多位将帅和省部级以上领导干部曾在这里留下了深深的战斗足迹,走出了张爱萍、向守志等50多位开国将军。达州市境内共有革命陈列馆、纪念馆5处,革命遗迹500多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37处,馆藏革命文物2295件。其中主要的、代表性的红色文化资源7处,成为达州红色文化的亮点。

达州物产丰饶,享有中国油橄榄之都、中国香椿第一县、中国富硒茶之都、中国苎麻之乡、中国黄花之乡的美誉,是“川气东送”的起点,素有“巴人故里,中国气都”之称。达州幅员面积1.66万平方公里,辖2区4县1市,总人口700万,是四川省的农业大市、资源富市、工业重镇和东出北上的交通枢纽、对外开放的东大门。随着森林进城、下乡、入村、上路,这片土地上无处不展现着一派山水相融、林城相依的新景象,一幕幕生机勃勃的森林城市影像扮靓巴渠大地,千年“巴人故里”正因创森展现出全新的风貌。

四川省人大副主任、中共达州市委书记包惠(左2)及达州市人大主任胥建(左1)、达州市市长郭亨孝(左3)、达州市政协主席康莲英(左4)等领导共同植新树

高位统筹科学推动

为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满足人民日益多元的生态需求,达州市第四次党代会和市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作出了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决定。成立了以市委书记、市长为双组长,市政府分管领导为办公室主任的创森领导小组,高位推动创森工作。编制了《达州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2018—2027年》,印发了《达州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实施方案》。

2019年,达州又将创森纳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四城同创”统筹推进。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每季度召开一次专题推进会,市人大、市政协每季度开展一次专题调研或视察,全市上下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县市区联动的创森工作格局。

依托巴山秀水的生态基础,“西南奇胜”的得天独厚优势。达州累计投入创森资金约63.54亿元,全力推进森林城市建设,形成了“一心五极多点、一屏四带多廊”森林城市建设总体格局,“生态宜居、幸福美丽”森林城市日益显现。

张爱萍故居

绿色达城

林城相依成效显著

自创森以来,达州积极推进大规模绿化行动。以工程造林为重点,开展新一轮退耕还林,补植造林3.6万亩,完成人工造林8.63万亩,育苗1684亩1550万株;实施森林质量提升工程,坚持管护、抚育和改造相结合,完成森林抚育9.9万亩,培育储备林基地0.4万亩;进一步提高了森林质量,增强了生态功能。

截止目前,全市新造林87万亩,中幼林抚育26万亩,第一重山纯林改造4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提升至45.27%。

达州林地流转更加规范,已流转林地80余万亩,流转金额上亿元,集体林改红利进一步释放。国有林场主体改革全面完成,21个国有林场全部确定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开江国有林场获得“2018年度全国十佳林场”称号。在新一轮事业单位改革中将175个林业站确定为公益一类单位,全市建立标准化林业站80个。

城区满眼皆绿:新建和改扩建城市公园49个约2009.27公顷、绿化城市道路78千米,完善提升城市防护绿地、附属绿地1287公顷,主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2.06平方米,绿化覆盖率上升至40.38%。

村镇优美宜居:先后建成绿化模范示范单位26个、示范村82个,园林式单位59个,森林小镇7个,幸福美丽新村372个,绿化美化示范点845个,国家森林乡村19个。

通道绿廊相连:新建和完善提升高速、等级公路等各类道路绿化706千米,完成水系绿化60千米,库区绿化1420公顷,全市道路、水岸林木绿化率均达85%以上。

达州能有如此显著的成效,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很好的发挥了国家森林城市创建的示范引领作用。 如今,行进在达州的大街小路上,仿佛在一幅山水画中信步游弋,让人沉醉其间,流连忘返。

森林城市惠之于民

达州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契机,将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相结合,走出一条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之路。创森期间,全市新建各类特色产业基地46.7万亩。油橄榄、乌梅、香椿、树花菜,分别列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目录。

“创森”是一座城市进步的展示,是绿色发展的动力。达州先后建成国家级森林康养试点基地2个、省级森林康养基地11个、省级森林康养人家28家、国家级森林公园4个、省级森林公园5个、国家级湿地公园1个、省级湿地公园2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10个。年接待生态旅游人数1685.2万人次,生态旅游收入达26.4亿元。

立足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林下种(养)殖和“互联网+林业”,培育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71家,林业专业合作社293户,全市特色林产品加工能力达10.47万吨。全市从建档立卡贫困户中选聘5713人为生态护林员,对全市515.36万亩集体生态公益林和73.23万亩国有林实施有效管护。2019年,全市林业总产值达165.07亿元,林农人均收入达到2200元以上,真正实现了“青山绿水”的林业发展红利能人人共享,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了良好基础。

巴山大峡谷AAAA景区

开展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知识宣传

峨城竹海

巴山大峡谷桃溪谷

依法治林保护有力

坚持生态为本,保护优先。先后出台《达州市莲花湖湿地保护条例》《达州市湿地保护修复制度实施方案》《达州市城市绿线管理办法》《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地方法规和规范性文件,为全面加强森林、湿地资源保护奠定了坚实基础。

创森以来,达州推进林业综合执法改革,加大涉林违法犯罪查处,加大林业环保督查。全面落实管护责任,积极开展整治破坏森林、绿地等专项行动10余次,依法查处涉林涉绿违法案件1277 件,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全市没有发生严重非法侵占林地、湿地,破坏森林资源,滥捕乱猎野生动物和重特大森林火灾,林业有害生物得到全面遏制。

护林员巡护森林公园

绿色行动全民参与

“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已成为当今时代城市建设发展的潮流。达州坚持全民共享共建的创森方针,让生态文明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创森以来,全市共建设县级以上各类主题林和义务植树基地约126个5700余亩,植树50余万株,市民义务植树参与率达90%以上。

传播绿色文化,弘扬生态文明。达州评选香樟、黄葛树为“市树”、腊梅为“市花”;融入“巴人”、汉阙、红色文化和巴山渠水森林文化,打造凤凰山、百里峡、五峰山等5大自然教育基地;先后举办桃花文化节、荷花文化节、乌梅文化节等节庆活动。

达州在打造山川秀美森林城,着力塑造生态品牌的同时,并在达州日报开辟了创森宣传专栏、《中国绿色时报》刊载创森专版、城市重要节点设置创森宣传碑牌,利用达州电视台、广播、网络、城市LED显示屏、创森短信等多种形式进行广泛宣传,举办了“森林城”摄影大赛,利用悬挂条幅、张贴标语等方式普及绿化知识,充分调动市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形成了“植绿、爱绿、兴绿”的新风尚。

姹紫嫣红今又是,春风浩荡正其时。不出城郭,获山水之怡,身居都市,得林幽之乐。漫步达州,处处皆清翠;环顾达州,历历有清流。一个“依山、傍水、映绿、繁花、宜居”的森林之城,一个独具魅力的幸福绿色之都 ,如同一幅美丽的画卷在巴渠大地上徐徐展开。

猜你喜欢
达州达州市绿化
达州市
朱屺瞻《绿化都市》
吉尼斯世界纪录
Comparison of E—commercial Model Of Alibaba and Amazon
中国科学技术馆之屋顶绿化
建立非公经济组织参与精准扶贫的长效机制
浅议“数形结合思想”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达州行十三首(录五)
我爱绿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