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小学音乐课本到民族音乐教学课堂的思量

2020-06-28 06:09刘逸慈
快乐学习报·教研周刊 2020年13期
关键词:小学音乐课堂民族音乐教学策略

摘要:《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出“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的课程理念,要求积极学习、传承中华民族优秀音乐文化,且对民族音乐文化的弘扬和发展要“从娃娃抓起”,那么关注小学的民族音乐课堂教学自然而然也是我国民族音乐传承和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从湘艺版音乐教材导入再步步渗入到我国小学民族音乐课堂教学,仍能看到存在的点点问题,对此我们需采取一定教学策略,将民族音乐更好融入于小学音乐课堂。

关键词:小学音乐课堂;民族音乐;教学策略

一、小学音乐课堂中民族音乐教学现状

1、教学内容稍显美中不足

鉴于各个地区省份的教学要求和具体政策的不同,进而所使用的教材也各不相同,现下各个省份载综合上来说,使用的小学音乐教材不乏十几个版本,常见的有人教版、人音版、湘艺版、苏教版等等。我们以湘艺版为例来看,教材中的民族音乐的比例分布情况:湘艺版小学音乐课本中民族歌曲所占比例为16.2%左右、民族器乐作品大约占总量的54.7%、感受与欣赏类约为总数量的50.4%。其中,教材中涉及的民族歌曲、民族器乐曲良多,民族歌曲多以中国地方民歌为主,如江苏《茉莉花》、安徽《凤阳花鼓》等,器乐则有琵琶、二胡、古筝、唢呐、笛子等等众多流行于我国的传统民族民间器乐。从这个比例及选材中能发现,我国众多版本的教材中设计的民族音乐教学内容数量繁多,能满足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但在大多教学过程中存在教师自身对民族音乐知识不熟悉,从而导致在自己不太熟悉的教学内容方面都是一笔带过甚至闭口不提,使得教学内容显得美中不足,教学效果得不偿失。

2、课堂参与程度参差不齐

我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各个地区的发展水平呈现出不同步的趋势,教育的发展受到各地区政治、经济、地方文化等等方面的影响,自然而然各地区民族音乐教学的实施水平也高低不一,导致我国各地区小学民族音乐教学水平参差不齐。在某些省会城市来说,学习和传承民族音乐文化取得了相对可喜可贺的成效,学生不但能唱各类民歌、演奏民族乐器,而且掌握了一定的民族音乐文化知识;但在偏远地区的城市或乡村来说,其教学现状着实堪忧,民族音乐教学进展缓慢严重可致停滞,与课程标准预期目标相差不止一星半点。学生不仅对民族音乐毫无兴趣可言,而且接触民族音乐的机会少之又少。此外,也存在教师自身对民族音乐也不甚了解的情况,不知如何进行所谓的有效教学,及学校、家长不重视音乐课等等都是造成师生参与度低,民族音乐教学课堂收效甚微的原因。

3、教学方法运用千篇一律

我们所谓的教学方法一般指是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所采取的一定方法和手段,来完成既定的师生互动活动课堂。常用的教学方法我们一般可分为:以语言为主的讲授法、谈话法和讨论法;以陶冶为主的情境创设法、欣赏法;以实践为主的练习法、音乐实践法和探究法;以直观为主的演示法以及觀摩法等等。那么,我们日常见到的小学民族音乐课堂教学通常使用的是以语言为主的讲授法,以及以陶冶为主的欣赏法。原因在于,通常情况下我们在教学方法的运用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受到教学要求、课程性质、教师自身素质、教学硬件设施等因素的限制,其他种种的教学方法用的很少,教学方法显得单一,极其不利于小学民族音乐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二、将民族音乐融入于小学音乐课堂的策略

1、树立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意识

在全球化、世界文化多元化的社会大背景冲击之下,首先,要让学生明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文化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此,我们可以采用三步走战略:一步走,要激发学生兴趣,引导感悟民族音乐文化,了解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重大意义,民族音乐是根植于各民族生产劳动发展以及社会生活实践的音乐文化,是全族人民智慧的结晶,更是全国乃至全人类社会的文化珍宝;二步走,在多元文化全球化趋势下,认识到我国民族文化传承情况不容乐观,保护发扬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势在必行,要让学生明白发扬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迫切现状,加大保护发扬民族音乐文化的力度及进程;三步走,则是进一步了解民族音乐文化的重大意义,帮助学生树立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综合素养来促进全面发展。

2、将民族音乐融入不同教学领域

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将我们的音乐课程分为了四大领域,即:感受与欣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那么我们在音乐课堂中就应该把民族音乐更好地融入四大领域:其一,可以加入国外的优秀民族民间音乐,在直观可感的环境下对比我国传统民族音乐文化,来增强学生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其二,丰富教学内容的类型,可以尝试加入说唱音乐、劳动号子、戏曲音乐等音乐类型让学生通过歌舞表演、话剧演出的形式表现出来,将歌舞集于一体,侧面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其三,与流行音乐进行适度结合,把握其结合的度,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情绪,将民族音乐与流行音乐做一个简单结合,来增强我们教学过程中的趣味性,丰富学生的创造力;其四,发掘本土地方资源,结合当地音乐文化特色,让学生有更强烈的亲切感、获得感,正如谢嘉幸老师所说的一句话“让每一个孩子都会唱家乡的歌”,与本土优秀民族民间文化互融。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学习了家乡的民歌,也深入了解了当地的民族音乐文化,一定程度上增加自身对家乡的归属感、认同感。

3、结合现代媒体融入多种教学手段

快节奏的社会一如既往在发展,触面广的网络无懈可击在传扬。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如视听结合、音像一体化、信息量大、资源广等等一系列当代新媒体技术都是我们老师需要掌握的,充分发挥其为课堂或是课外教学甚至艺术实践等活动服务的作用。概括的说,即结合现代媒体有利于改变传统教学课堂的单一乏味教学模式,利用当代新媒体技术创设各式情境,让学生在轻松和快乐的氛围中感受音乐、学习音乐、进入音乐,赋予着音乐教学课堂某种强大且持久的生命力。新媒体与音乐课堂的融合,不仅是使得新媒体作为课程的艺术教育形式,更重要的是改变了我们传统的课程教学理念,从而搭建出教学互动的新概念以及新平台。并在这个过程中,使得学生也尽可能地多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掌握现代社会生存、可持续发展的必备技能。

总而言之,在我们现下所处的社会中,多元文化发展的茁壮成长、全球化趋势的势不可挡、现代化进程的顺势而为等等背景的映衬下,更加显现出民族音乐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受到愈来愈大的冲击,加强民族音乐文化传承势在必行。最后,相信随着国家、大众关注程度提升以及各路教师的努力,传承和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未来仍然值得我们继续探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朱咏北,王北海主编.《新编音乐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刘逸慈(1996.12.23-),女,湖南岳阳,湖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民族音乐学方向研究生。

猜你喜欢
小学音乐课堂民族音乐教学策略
在高一年级音乐教学中深化民族音乐教学的实践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论高校音乐教育在传统文化传承中的地位与作用
传统文化与民族音乐的重构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中西民族音乐在多元世界民族音乐中的地位探析
创新思维,让小学音乐课堂充满活力
小学音乐课堂实施竖笛教学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