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学生诚信教育

2020-06-29 18:31雷冬红
大众科学·上旬 2020年8期
关键词:大学生

摘 要: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的重要内容诚实守信,诚信品质作为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方面,已然成为新时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必备品格。大学生是一群极具复杂多元时代特色的特殊群体。诚信和道德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目前大学生的诚信意识比较淡薄,因此我们要加强大学生诚信意识的建设。

关键词:大学生;诚信管理;诚信建设

1.大学生诚信缺失的表现

1.1在学习中的诚信缺失

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高等教育已经大众化,而由于高校的招考方式多样化、差异化导致大学生的素质水平高低不一,甚至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低下直接导致大学生的诚信水平下降。诚信的缺失导致考试作弊等现象屡禁不止。大学生学习压力大,学风不严谨某些学生为了追求好的成绩往往铤而走险,违反学校规章制度,用尽一切不正规方法追求好成绩。此种条件下,诚信认知和诚信行为出现了脱节。有的大学生对诚实、正直、守信、履约、不欺、不瞒、不说谎等诚信道德说起来头头是道,但在实际行动中却明知故犯、言行不一。有的大学生根本就不重视思想品德的自我塑造,是非观念淡薄,意志薄弱,缺乏自我约束,容易迷失方向,这些都成为诚信教育的难点。

1.2在经济行为的诚信缺失

在市场经济日益成熟的形势下,价值观多元化日益明显,多元的价值观对我国青年大学生的思想影响是双方面的,其中进步的因素给青年以理论滋润、促进青年社会化的进程、激励青年大学生为实现社会的理想目标和人生价值观而努力奋斗,但其消极甚至错误的思想则会成为影响青年大学生健康成长和社会进步的因素。拖欠助学贷款的还款行为是诚信认知和诚信行为的脱节也是学生诚信缺的表现。大学生作为国家发展的希望和中坚力量,对于其品质的养成和诚信意识的培育至关重要。而国家助学贷款本身不需要严格的担保和抵押,是以大学生的“人格”作为保障的信用贷款,经过政府开具的三级证明后通过学校审核即可。但是在利益面前,部分学生为了获取助学贷款,就会隐藏着一些不诚信的因素,甚至出现一些欺骗行为。

1.3在人际交往中的诚信缺失

大学相当于半个社会,比起中学生。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更为复杂更为广泛,独立性与社会性更强。大学生们开始步入了社会交际圈,开始尝试独立的人际交往,并试图发展这方面的能力,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已成为衡量大学生个人能力的重要标准之一,大学生正处于一种渴求理解与交往的心理发展时期,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然而大学生中存在着不信任,交往冷漠等方面的诚信障碍。由于缺乏真诚与信任,导致大学生在校期间与他人交往中存在欺骗承诺不予兑现及说空话大话的现象。大学生这些在人际交往中的诚信障碍导致学生缺乏责任感,不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发展,也增加了学校的不稳定因素。

2.大学生诚信管理的现状

2.1诚信管理机制缺失

由于整个社会诚信意识还没有完全建立和普及,不少用人单位在市场经济背景下一味追求短期效益,在用人时强调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等硬指标,而对人才的诚实守信等软指标有所忽略。这种社会环境间接导致了高校对档案收集整理没有建立有效的管理和监督机制。并且在很多大学,由于管理人员对诚信档案重要性的意识程度不够,导致学生诚信档案没有统一的管理,许多信息资料往往被分散保管在各个不同的职能部门,导致诚信档案建设和管理处于混乱状态。

2.2诚信档案收集工作来源范围广,难度大

大学生诚信档案的收集种类是多方面、多渠道的,包括诚信大学生承诺书、学生的个人基本情况、品行说明、学习成绩、、信用记录等。其中信用记录是大学生诚信档案的重点,主要考查学生在校期间国家助学贷款的还款情况、学杂费交款情况、违反校规校纪情况、勤工助学情况、承担责任及履行义务情况。再加上涉及部门不仅包括学生在院系,还包括许多职能部门,这就给收集工作带来了更大的困难。综合上述,监督是诚信档案最主要的功能,档案将依据记录在案的经济状况,对学生诚信档案进行终身、动态化管理,与学生的毕业推荐联系起来。为此,我们必须尽快通过建立健全大学生诚信档案,形成并完善有效的记录机制,让大学生诚信档案发挥应有的重要作用。

2.3增加大学生诚信档案材料的适用性

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与社会信用体系的有机衔接,与用人单位、银行及其他社会机构等建立有机衔接,增强大学生诚信档案建设的有效性丰富大学生诚信档案材料的数据及记录内容,规范化地丰富诚信档案材料数据指标和内容,使大学生的誠信情况得以全面地体现,被用人单位及社会信息服务机构充分地认知,从而得到充分的应用。

3.加强大学生诚信档案建设是服务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

3.1营造诚信氛围

要充分认识环境育人的重要性,采取措施创造条件,使全体学生置身于健康向上,积极进取,求真至善的校园环境。利用校园广播,报纸,电视,网络等宣传工具,建立诚信网站和城市论坛,在公共场场所开设程序教育专栏,通过这些举措让学生在诚实守信中耳濡目染。

3.2创新诚信模式

一改以往德育模式,创新诚信教育模式。首先更新诚信育人的内容,重新审视诚信教育的内容,为诚信教育注入新思想、新内容、新力量,构筑具有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贴近实际的诚信教育内容体系。同时改进育人方法,为提高诚信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诚信教育的时代感。在各门学科的教学中强调诚信教育,将诚信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帮助学生以诚信来规范日常行为。

3.3完善诚信机制

大学生诚信数字的培养仅依靠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记借助体制机制的硬性手段,一是通过外在制度的约束强化内心认同,才可以健全诚信体制,使学生有章可循,充分发挥制度的约束作用,用制度规范引导大学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二是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对其诚信品性做出定量记载和定性评价。将诚信情况与学生评优、奖学金、综合测评、就业推荐相结合,有助于学生自觉确立诚信目标,增强诚信意识。三是完善监督机制,真正做到有章可循,违章必究。严格执行校纪校规,严肃治理论文抄袭考试作弊贷款不还等不守诚信的行为,让失信者受罚,让接踵者望而生畏。

4.结语

诚信和道德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为当代大来学生的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大学生的诚信意识、诚信行为、诚信品质,关系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关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在一定意义上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未来。所以我们大学生要自觉加强诚信道德建设,把诚信道德作为高尚的人生追求、优良的学习品质自、立身处世的个别本原则。诚信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大学生只有诚实守信为重点百,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讲诚信、讲道德,言必行、行必果,诚心做事、诚实做人,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自觉端正态度,坚守道德度、规范,才能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实现全面发展。诚信道德是大学生进入社会的“通行证”,诚信是人际交往中的重要品质,同时一个人的诚信标准影响到其未来的人生和走向。大学生只有树立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信用意识和道德观念,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成为高素质人才,承担起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参考文献

[1]唐洁、肖俊洁、彭丽珊:基层党政机关党建引领作用的路径探析[J].管理观察. 2017(12).

[2] 包心鉴. 廉政文化:从伦理到制度[J]. 红旗文稿. 2007(09).

[3] 朱华.获得非权力性权威:基层党组织的新课题[J]. 探索与争鸣. 2001(05).

[4] 林尚立. 以政党为中心:中国反腐败体系的建构及其基本框架[J].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2009(04).

作者简介:雷冬红(1986-),女,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生,桂林航天工业学院,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大学生
微信使用对大学生亲子关系的影响
浅议大学生国家认同的培养路径
浅析大学生校园兼职
暑期近万名大学生兼职送外卖
第29届世界大学生 冬季运动会精彩掠影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成立首个村级大学生创业园
第十二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揭晓